原創 君默考研 君默 2023-08-19 08:05 發表于江西收錄于合集#劉渡舟14#病案學習16 在六經辨證中,少陰病最能反映陰陽水火偏虛偏盛的問題。 足少陰腎臟為水火之臟。水為陰,火為陽,腎為陰陽之本,乃先天之氣所系之地。 少陰發病的規律,一個叫寒化,一個叫熱化。本篇本章只談少陰熱化,分陰虛夾火、陰虛夾水敘之。 (一)陰虛夾火證 陰虛夾火證,是少陰陰虛于下,腎陰不能上濟心陽,而使心火獨炎于上,形成火上水下不相交濟的一種病理變化。 《傷寒論》第303條云: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 陰虛夾火證的病理特點就是“心中煩,不得臥”,方用黃連阿膠湯。 劉老遇一張姓病人,患失眠之證,服用鎮神安眠藥多年,無效。平素夜晚心中煩亂,在床上輾轉反側,不得眠。嚴重時,須跑至空闊地,才覺舒暢。脈弦細而數,舌光紅無苔,舌尖赤突出,如草莓狀。 分析此證,心煩不寐,反復轉側,乃心火擾神之象;跑至曠野,其煩稍定,神曠而火不聚也;脈來細數,乃陰虛之象,舌尖紅刺,是心火亢盛的反映。 綜合觀之,此證為火上水下,心火腎水不能相交。治當泄火以下降,滋水以上升,使水火既濟,其病則愈。 遂處方:黃連3g、黃芩13g、阿膠10g、白芍10g、雞子黃兩枚。 方中黃連、黃芩苦寒下降,清心火之上炎;阿膠,雞子黃甘潤滋陰,以補心腎之陰;白芍斂陰補血,以平陰虛之陽亢。諸藥合用,共奏除煩安神,滋陰降火之功。 用此方時,須注意煎服之法。 阿膠和雞子黃不能同諸藥合煎。 阿膠需用熱水烊化成液體,兌入藥湯中服之。若天氣寒冷,阿膠不易化開,則可置瓷碗中放于鍋內蒸化。雞子黃是把它打碎之后,趁藥湯滾開時,把蛋黃打攪幾下,然后投入藥湯,用竹筷子攪勻幾下即可服矣。 患者服三劑黃連阿膠湯,便酣然熟睡。 黃連阿膠湯不但能治心煩不寐,也能治婦科崩漏之證。 劉老遇一李姓患者,女,30歲,未婚。患月經淋漓不斷之崩漏證,已數月,服用參芪補藥與澀血固經之藥無效。平素夜間心煩,難以成寐,偶爾伏枕入睡,突然而醒。脈細反薄疾,舌光紅無苔,舌尖紅艷如毒。 細析此證,脈細而疾,為陰虛有熱之象。夫肝藏血而心行之,今陰虛于下,火炎于上,陰陽不能相交,致火熱迫血下行,則經行不止,淋漓不盡。 此外,陰虛不得納陽,陽盛不得入陰,故夜間心煩,難以入眠;即便淺寐,陽火妄動,亦猝然而醒。治當瀉南補北、清火育陰,則沖任通達,血可自止。 遂處方:黃連10g、阿膠10g、黃芩3g、白芍10g、雞子黃兩枚。 患者連服五劑,睡眠好轉,漏血亦止,月事恢復正常。 (二)陰虛挾水證 陰虛挾水證,是少陰病陰虛有熱,其熱與水相結而發生小便不利、心煩、咳嘔、口渴與不眠等證。 《傷寒論》第319條云: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對于陰虛挾水證,方用豬苓湯以清熱養陰、利水滲濕。 劉老遇一王姓患者,男,50歲。患心下發滿,頭目時發眩暈,夜晚口中干渴,且心煩少寐。服用滋陰潛陽、和胃疏肝、補心安神之藥,皆無效。問其小便,方知小便不利,色黃,常有尿不盡感。脈弦細,舌紅,苔水滑欲滴。 細析此證,脈弦且苔水滑欲滴,乃水證之象。水蓄膀胱而上泛,膀胱氣化不利則小便不暢,水泛胃脘則心下發滿,水邪上泛頭目則眩暈;夜晚干渴、心煩少寐是熱邪擾心、陰津耗傷的反映。 綜合分析,此為陰虛內熱,水熱互結之豬苓湯證,治療當育陰、清熱、利水。 遂處方:豬苓12g,茯苓12g,澤瀉10g,滑石12g,阿膠10g。 患者服五劑后,則小便暢利,諸癥皆消。 【往期精彩】 |
|
來自: 風聲之家 > 《中藥煎、制、服用 膏藥 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