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長相清秀,畫的畫童真童趣,文章也是寫得極其清雅質樸,句句至理。他的漫畫,如他的心地一樣,善良、溫潤、有趣。他就是豐子愷。 ![]() 豐子愷與孩子們在一起 豐子愷,生于1889年,浙江桐鄉人,他的一生建樹頗多,被后世譽稱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他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學生,他的畫筆下都飽含著人世間的情味。 豐子愷畫作《飲水思源》 豐子愷自幼愛好美術,1914年入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師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另一位對他有較大影響的老師則是夏丏尊。這樣的際遇讓豐子愷的畫里有塵世的愛,亦有出世的豁達。他總能抓取到身邊再平常不過的瞬間,將它定格成雋永。 豐子愷畫作中的老人、孩子與貓咪 貓是豐子愷畫里常出現的角色。據說先是因為孩子們愛貓,豐子愷才養貓,才有寫貓、畫貓,比如《白象》《阿咪》。豐子愷畫里的貓,好像有看透一切的眼神,靜靜地看著大家的喜怒哀樂。比如,小女孩正屏氣凝神地練字,白貓就靜靜地趴在她肩頭。一人一貓,如同一對小友。怪不得豐子愷說,貓和小女孩有共性,都是“嬌癡親昵”。 豐子愷畫的清明節景像 豐子愷先生一生移居過許多地方,飄泊的生活卻始終沒有擾亂他超逸的心靈和對家園的依戀。他總要因陋就簡營造一個寧靜而溫暖的家,并為這個家園取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緣緣堂”的匾額,曾懸掛在他的故鄉廠門灣的寓所門楣上,遵義南潭巷的“星漢樓”和重慶的“沙坪小屋”是他流離途中溫馨的家。 1954年9月,豐子愷先生移居上海陜西南路長樂邨,居此直至終老。“長樂邨”三個字為豐子愷所書。豐家二樓有個室內小陽臺,三面有窗,上方還有天窗,室中可觀日月星辰,別有一番興味。豐子愷將新居命名為“日月樓”,繼而吟出了“日月樓中日月長”的下聯,上聯則取了杭州馬一浮所對“星河界里星河轉”,并邀馬一浮書寫對聯及在此定居。1963年,豐子愷在日月樓翻譯《源氏物語》。 ![]() 豐子愷移居上海陜西南路長樂邨 最重要的是,豐子愷在這里還提前完成了與恩師弘一法師約定的《護生畫集》。1973年,豐子愷開始創作《護生畫集》第六集,此時弘一法師已圓寂31年。他們的約定跨越了半個世紀,待1979年《護生畫集》六集出版之時,兩人皆已作古。 ![]() 豐子愷畫作《護生畫集》 ![]() 材料來源:豐子愷研究會網站 |
|
來自: 常熟老李jlr5mr > 《★上海老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