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就屬韓國,而且還是從一開局到終章都沒有存在感。 除了這個國家處在中原的四戰之地,國土較小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國家從頭到尾幾乎就沒出過什么厲害的國君。 在那些碌碌無為的君主里面,韓昭侯韓武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一個了。 但也僅只“算是”,雖然在位期間也積極任用申不害推行變法,一度使得韓國擺脫了被動挨打的局面,免受他國侵略,但跟同屬那個時代的魏文侯、秦孝公、齊威王、趙武靈王等這種一流明君相比的話,還是差的太遠了。 這個“遠”,主要就指韓昭侯格局太小,總是一副小家子氣,束手束腳的樣子。 韓昭侯 1、法家術派 戰國之際的法家主要有三大流派,所謂“法、術、勢”。 他們雖同屬法家,也同樣看重律法與國策的制定,可側重點又各有不同。 法派以商鞅為代表,主張嚴刑峻法,上下同尊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術派以申不害為代表,主張君主更要通過權術機心的巧妙運用,來達到控制朝臣的目的;勢派則以慎到為代表,主張君主要有赫赫之威,用來打擊朝中佞臣,以強化自己的權威。 韓昭侯既然委任申不害為主持全國變法的主官,那么彼時之韓國,自然是以法家術派的理論為指導思想的。 故終韓昭侯一生,他都在細心揣摩并運用申不害教他的“權術”二字,以統御群臣。 2、掌帽的不能披衣服,披衣服的不能掌帽 有一次韓昭侯醉了酒,坐在那兒就睡著了,掌帽官怕他冷,就給他順手披了件衣服。 韓昭侯醒來后很高興,就問侍臣這是誰給披的?畢竟這么細致又關心君上的臣子一定要好好賞賜,也算是給群臣立個好榜樣。 可聽完侍臣的回答,他的臉就立即冷下來了。 因為侍臣告訴他,是掌帽官給披他的。 韓昭侯便立即差人把掌帽官與掌衣官都給叫了進來,并同時處罰了他們。 掌衣官還沒啥好說的,因為失職,難道要等國君凍死了才知道給披嗎? 可掌帽官難免覺得委屈,見到國君冷,順手給披件衣服也不行嗎?難道不是很溫馨? 可韓昭侯的理由卻是倆字:越權! 你一個掌帽官,就管好你的帽子就行了,還用你來給我披? 這實際上就是韓昭侯對申不害所教授的那種“帝王權術”的運用,他主要還是想透過這么一件小事,來向群臣們表達:不要越權,也不要失職的意思。 但不知道假若他真到了快要凍死的時候,那掌帽官究竟是該給他披?還是不給他披? 也許,掌帽官還在猶豫揣摩的時候,韓昭侯這位井井有條的國君就已經凍死了。 3、國君的一顰一笑也不得了 還有一次,韓昭侯一件褲子破了,侍從們一看很高興,雖然是件破褲子,但畢竟是國君穿的啊,材質當然非常好,能賞賜給自己就太好啦! 可還沒等他們高興過來,韓昭侯已下令,命人把那件破褲子給收拾起來,還要藏好。 瞬間,一萬個問號從侍從們腦門上升起。 這特么,國君也太小氣了吧!一個破褲子你也舍不得扔? 其中就有一個膽大的侍從,估計也是跟了韓昭侯很久了,比較親近,就忍不住嘟囔道:“君上您也太不仁愛了,一件破褲子而已,把它賞賜給我們這些近侍不好嗎?我們又不像那些大臣,俸祿那么高。再說您不賞給我們也就算了,竟然還令人把它給藏好。” 后面半句他沒說,估計是想說:“是怕我們偷怎么地?” 誰知韓昭侯聽了并沒有不高興,反而有些得意的說道:“這你就不懂了吧?當然,這本也就超出了你的認知。我告訴你吧,我聽說明君連自己的一顰一笑都會分外珍惜,顰,有顰的目的,笑呢,也有笑的目的。現在這哪里是一顰一笑的事情啊!這是一件褲子啊!我必須得等到有功勞的人出現,然后才把這件褲子賞賜給他才行。” “好吧...”侍從一聽國君這么說,已經被繞暈,只好不再說什么了。 這就是“韓昭侯愛弊袴”的故事,實際上他想表達的還是“帝王權術”的意思,有一定的道理。 但實際上透過這個故事總會感覺哪里有些不對。 沒錯,韓昭侯要是真那么懂權術,真愛一顰一笑的話,就不會、也不該把這里面的意思透露給侍從了,還說的那么直白,而應該讓侍從自己去揣摩。 侍從揣摩不到,就想辦法去問朝中大臣,那么,朝中大臣領悟到以后再告訴侍從,是不是會比上面那種效果更好呢?也更能令大臣心驚? 4、昭侯 韓昭侯的時代,東有齊威王,西有秦孝公,二者皆一流之明君霸主,旁邊挨著那一個,雖驕傲自大,但人家國力底子著實雄厚,是為魏惠王。 當齊威王在國都臨淄開設稷下學宮,逐步興起百家爭鳴的時候;當秦孝公發奮圖強,任用商鞅實施辦法,將目光投向遼闊東方的時候;當魏惠王驅使著無敵的魏武卒爭利天下的時候,韓昭侯卻只能在那里于幾個侍從身上找到優越感。 格局不夠,氣魄不夠,終是有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