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釣魚去比喻形容投資和交易,是最為確切的。建立磨合交易系統的過程=釣魚的過程 漁具——交易體系; 選擇魚群活躍的水域蹲著——聚焦在主線和趨勢股; 盯著魚漂的動靜——耐心等待信號出現再行動; 反復被魚群咬走的魚餌——止損的成本。 一、只在魚群聚集的地方下桿 釣魚第一件事情,是選擇合適的水域——尋找主線和趨勢股 有些人來到水邊,就跟“脫韁的野馬”一樣,興沖沖地支上釣具,甩桿入水。其實,只有新手或者沒有經驗的人才會這樣做。原因很簡單,如果你下桿的地方,里面沒魚,哪怕你的技術再好,也不會釣到魚。 因此,來到水邊,不要急著下桿,應該先對這個水域有個“檢查”,然后再做決定不遲。這個檢查主要是為了確認有沒有魚,魚多不多。比如:環境是不是嘈雜?水質如何?是流水還是死水?水草是不是適合?水邊植被是不是規則生長?等等。只有確認了這片水域有豐富的魚群活躍,才值得你下桿。 交易的第一件事情,其實也是如此。 二、只盯著你自己的魚漂——耐心等待關鍵點信號出現再行動買入 選擇適合的水域,算是準備工作,除了準備工作做充分外,你還要有一套完整的漁具。這套漁具包括幾個最基本構成:魚鉤、魚漂、魚線、魚竿等,當然,還要有魚餌。 一套完整的漁具,其實就是一個系統,等同于我們的交易體系。 魚漂是這個體系的信號系統,用來觀察是不是有魚咬鉤,只有魚漂動了,我們才知道需要提竿。魚漂不動,你亂提竿,不僅僅釣不到魚,還會消耗很多體力,浪費很多時間成本。在魚漂不動之前,你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耐心等待。水里有很多的魚游來游去,這些魚其實和你沒有任何關系,你應該是緊緊盯著你的魚漂,而不是盯著水里的魚讓你分心。只有咬了你的魚鉤的魚,才和你建立了關系。 魚漂其實就是我們交易體系的買入信號。在交易中,只有出現了買入信號,才值得你下單。市場上有很多標的,每天其實都有上漲的個股,每天都有很多誘惑,就像是水里的魚游來游去,應接不暇。但是,只要不符合你的信號,只要沒有咬鉤,魚漂不動,本質上和你都沒有任何關系。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耐心等待,等待信號出現,等待魚漂動作。如果你被每天游來游去的魚誘惑,而不是聚焦在你的魚漂,你會陷入每天的追漲殺跌,胡亂提竿,到頭來你會發現,一條魚也沒有釣到。 只盯著你的魚漂,只關注咬鉤的魚,其實才是交易的大智慧。但是,想做到這一點,其實一個前提是:學會放棄。 放棄什么?就是放棄不屬于自己的機會,不屬于你體系的機會,無論漲的多好,本質上都是噪音,都會成為擾亂你的心魔。 魚餌——止損的成本。 魚餌是我們的成本,是耗材。我們每下一次鉤,都要投入一次魚餌。魚漂已經動了,我們提竿釣到魚的概率就很大,但是仍舊有可能會有魚脫鉤,你有可能會損失魚餌。其實,這相當于我們交易中的止損成本。我們交易中的每一筆買入,哪怕是市場已經給出了信號,也不能說100%會獲得成功,如果錯了,要及時截斷虧損,這些小的試錯成本,就是我們投入的魚餌。 如果你把止損成本,看做是釣魚的魚餌,其實內心很容易接受,這些試錯成本,都是交易中必不可少的投入 按照釣魚的程序去做交易,成功的概率會大大提高。道理很簡單,交易并不復雜,我們之所以沒有做好,關鍵是我們的內心太復雜,無法做到純粹和聚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