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季,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均取得勝利。遼沈戰役結束后,國民黨的部隊已經由430萬人銳減至290萬人。 蔣介石無法容忍如此失敗,于是決定孤注一擲,將國民黨80萬精銳放置徐蚌地區,企圖再次發動一場大戰,一舉殲滅我華野、中野兩個野戰軍。 但蔣介石再次低估了他的對手,他這次面對的是陳毅元帥,及有戰神之稱的粟裕。在兩人的指揮下,將黃維兵團給團團圍住。眼看要獲得勝利,關鍵時刻陳毅卻給粟裕打來了一通電話,最終改變了戰場走勢。 那么,當時的局勢是怎樣的呢,陳毅在電話中說了什么,這個電話對于戰局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首戰得勝,圍殲黃百韜 1948年9月,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打響,其圍繞的地區就是徐蚌地區。徐州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蔣介石對于徐州也是非常看重。 徐州作為徐蚌地區的咽喉,是國民黨部隊最為重要的補給以及交通運輸要道,蔣介石在遼沈戰役失敗后,最迫切的就是希望以徐州為中心,在徐蚌地區吃掉我軍華野、中野兩個野戰軍。 如果華野、中野兩大野戰軍盡數折戟于徐蚌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則被國民黨部隊完全控制,我軍想要解放長江以北地區更是空談。所以,毛主席及中央軍委下定決心,在冬春時拿下徐州,徹底解決心腹大患。 ![]() 此時,粟裕也給毛主席發來電報,認為淮海戰役時機已然成熟,同時認為淮海戰役的進程需要經歷三個階段,才能獲取最終的勝利。 第一階段,就是必須全殲黃百韜軍團。國民黨妄圖發動徐州會戰,要一掃東北戰場的陰霾。然而實際上,在粟裕發動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時,徐州地區僅有黃百韜兵團,于是,中央軍委同意了粟裕的請求,隨即毛主席下令,首戰必須拿下黃百韜。 粟裕接到命令后,立即命令部隊迅速像南北前進,遏制徐州交通,給予黃百韜兵團壓力,此舉目的為的正是引蛇出洞,表象上我軍正圍困黃百韜,實際上圍點打援,消滅所有黃百韜可以求援的部隊。 ![]() 此舉以假亂真,在如此壓力下,國民黨蔣介石信以為真,迅速聚集部隊前往徐州戰場,支援黃百韜。 粟裕圍點打援的想法可謂是非常大膽,要知道,我軍主力與國民黨部隊人數相差甚多,稍有不慎淮海戰役滿盤皆輸。但是粟裕不怕,他迅速調集外圍部隊支援打援部隊。 但我軍還是小瞧了國民黨營救黃百韜的決心。黃百韜兵團看到援軍已到徐州外圍,與本部相隔不遠,下令原地防守,戰場瞬間從運動戰轉為防守戰。 ![]() 這一下粟裕也大感頭痛,部隊從運動戰瞬間轉變為攻防戰,一時間無法適應戰場節奏,同時面對黃百韜兵團的美械火力優勢下,人員更是傷亡慘重。 此時毛主席感受到了前線的危機感,于是迅速做出決策:“淮海戰役已經打響,既然已經到了如此地步,那么必須啃下黃百韜這塊硬骨頭”。于是我軍對黃百韜兵團發起猛烈攻擊。但是黃百韜兵團也是一個美械軍團11萬人,想要一口吃掉簡直是癡人說夢。 粟裕非常清楚敵人火力猛、支援快的特點,如果想要迅速殲滅黃百韜軍團且降低傷亡,必須要兵行險著。于是,粟裕大膽決定,采用土工作業方式,挖掘坑道迅速接近黃百韜兵團,只有這樣,才能更快的解決戰斗,同時還能極大的減少人員的傷亡,畢竟我們的人數是弱于國民黨部隊的。 ![]() 同時,我地下黨成員更是策反了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兩人帶領2.3萬人起義,徹底成為了壓死黃百韜的最后一根稻草。 激戰11日后,我軍徹底消滅黃百韜兵團11萬人。徐州“剿總”痛失黃百韜這一左膀右臂,淮海戰役的局勢也逐漸明朗,我軍開始占據上風。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也隨之打響。 第二階段,全殲黃維 徐州地區的黃百韜兵團覆滅,讓徐州徹底成為了一座孤城。我華野、中野兩個野戰軍開始逐漸包圍淮海地區,預計將國民黨部隊盡數圍殲再次。國民黨蔣介石在分析局勢后認為,國民黨部隊需要盡快突圍,而突圍的方式則以“南北對進”的方式,進攻我軍防守薄弱地帶,力求一擊而中。 ![]() 但實際上,黃百韜兵團被殲給國民黨部隊帶來了非常大的心理陰影。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在支援黃百韜軍團的過程中更是受到了沉重打擊。 在支援過程中,邱、李二人數天內更是只前進了10-15公里,如此支援速度,更是將進攻靠前、位置突出的黃維兵團“賣給”了我軍,我軍深知黃維軍團側翼缺少保護,很快對其完成了包圍。 很快,黃維也發現自己身陷重圍,于是迅速做出改變,像采用如黃百韜兵團一樣,來個中心開花,于是固守待援。 ![]() 此時的黃維兵團要比黃百韜兵團火力高出許多,作為蔣介石的王牌部隊,清一色美械、機械化,火力非常兇悍,我軍在運動戰中突然轉入防御戰,一時間準備不足,同時在如此黃維兵團如此強大的火力下傷亡非常慘重。 這時,負責圍殲黃維兵團的總指揮陳毅突然發現,當初圍殲黃百韜軍團時,粟裕兵團好像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于是緊急撥通了粟裕的電話。性格直爽的陳毅老總直接開門見山:“粟裕,你先別說話,我問你個問題”。 粟裕一聽這話也樂了,也沒有打斷。陳毅老總說:你們當初在圍殲黃百韜時,用了什么辦法,才降低了部隊傷亡,同時沒放跑一個敵人呢?” ![]() 粟裕也是絲毫沒有隱瞞,他說道:“我軍火力與國民黨部隊相差很多,我當初使用了土工作業,坑道掘進的方式,降低了傷亡”。陳毅這才恍然大悟,他吸取到經驗后,迅速做出反應,全軍以坑道、土工的方式迅速接近黃維兵團。 果然,黃維兵團外圍防御迅速被我軍突破,被死死圍困在了雙堆集,12月15日晚12點,黃維兵團徹底喪失戰斗力,被我軍全殲,黃維被俘。 一戰定乾坤 追擊圍剿國民黨軍 在黃維即將走向滅亡的時候,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基本已經取得勝利,但是粟裕看重的并不止于此,他更關心杜聿明的動向,因為淮海戰役的第三階段任務就是追擊國民黨剩余部隊。此時的國民黨部隊已經是殘兵敗將,蔣介石的徐州作戰計劃已經徹底破產,只求杜聿明可以將自己剩余的部隊帶回來。 ![]() 杜聿明此時也僅剩兩個選擇,第一固守徐州,但此時也已經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徐州地區可以供杜聿明調動的部隊盡數被我軍吃掉,固守徐州不僅沒有支援,相反還掉入了我軍的口袋中。第二個選擇,集中優勢兵力快速突圍,保留戰斗力以為日后反攻所用。 杜聿明作為沙場老將,他也清楚固守徐州只是困獸之斗,不過他認為,粟裕軍團在與黃百韜激戰后,早已是疲憊之師。現在如果放棄徐州,給粟裕來一手空城計,既可以牽制粟裕主力,同時還有機會攜帶黃維兵團脫身。 粟裕這邊更是棋高一招,他在分析戰場局勢后,非常篤定的認為杜聿明必然會放棄徐州給自己來一手空城計,于是下令如果徐州方向發現敵軍有逃跑跡象,立刻占領徐州城。 ![]() 同時,粟裕斷定杜聿明放棄徐州后,必然向南與必死的黃維軍團匯合撤退。于是,粟裕命令7個縱隊,卡死杜聿明向南撤退之道路,如果杜聿明向北撤退就隨他,就是不能讓他去南邊與黃維部隊匯合。 如果此時杜聿明向北逃竄,也許國民黨還能保留勝利的火種,但偏偏蔣介石電令杜聿明,必須去東南方向救援黃維。杜聿明接到命令后雖然百般不愿,但還是選擇了執行命令,這給我軍圍殲杜聿明迎來了大好時機。 決戰時刻,陳官莊之戰 杜聿明向南靠近黃維時,粟裕早已讓所部7個縱隊進行瘋狂阻擊,不僅在全殲黃維軍團前沒讓杜聿明前進一步,更是為杜聿明設立了一個巨大的口袋。很快,黃維軍團被全殲,杜聿明此時想走也走不了了。我軍迅速收緊口袋,將杜聿明堵死在陳官莊。 ![]() 陳官莊一戰,粟裕再次發揮自己的藝術指揮,我軍死死圍住陳官莊,圍而不打,杜聿明想求援,奈何根本沒有援軍。徐州已被我軍占領,徐蚌地區所有國民黨部隊均被我軍肅清,杜聿明已然成為了孤軍。 雖然蔣介石依舊不死心的投放補給空投,但是面對幾十萬大軍每天的消耗量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在圍困了杜聿明40多天后,杜聿明部隊徹底彈盡糧絕,甚至部隊啃起了樹皮樹葉子。 反觀我軍,后方卻有百萬民眾,用手推車給我軍運送物資。補給充分,兵強馬壯,而國民黨部隊在這40多天的多重壓力下,部隊作戰意志徹底被瓦解,我軍順勢一鼓作氣發起攻擊,僅用90小時,我軍以極小的傷亡,全殲杜聿明最后所剩的20萬部隊。淮海戰役自此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終。 ![]() 淮海戰役中更是我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一方面是粟裕出色的坑道指揮以及圍而不打的指揮藝術,為我軍積累了許多寶貴的作戰經驗。另一方面則是百萬民眾的支持,讓我軍在淮海戰役中物資時刻保持充沛狀態,為我軍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本期的視頻就到此結束了,歡迎新老朋友們,在評論區積極留言探討,留下你獨特的見解。如果覺得本期還不錯的朋友,可以點一下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