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7月29日北平淪陷,各路漢奸粉墨登場, 12月14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國共兩黨以及民間組織采取不同方式,打擊共同的敵人。 【1937年7月29日日軍進入北平正陽門】 一、“抗日殺奸團”鏟除漢奸 1939年元旦,周作人在八道灣家中遭槍擊,該案始終未能告破。2007年,健在的抗日殺奸團成員在京舉行座談會,編印《抗日殺奸團回憶錄》,記述“抗團”鏟除漢奸始末。其成員孟慶時(刺殺日偽被判刑10年,新中國供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筆者姑父張大中(中共地下黨)是育英中學同學,他送來《抗日殺奸團回憶錄》,其中寫道: “1938年暑假以后,宋顯勇、范旭、方圻等人高中畢業(yè)去北平燕京大學讀書,于是在北平也成立了一個燕京小組,由宋顯勇負責。當時社會上流傳周作人的許多事情,報紙也時常登載他的活動情況。周作人是文化界有身份的人,又是魯迅的弟弟,他與一些漢奸們沆瀣一氣是我國知識界的恥辱。他的影響甚于那些軍閥政客的漢奸行為,因此決定制裁他。 “燕京小組負責調查他的情況,并協(xié)助將槍支送到北平。1939年元旦,李如鵬自告奮勇去執(zhí)行這項任務,趙爾仁和他一起去到北平,由范旭領著他去到北平西城八道灣周作人家。李、范二人進入他家,趙在門外等候。李自稱是中日中學學生,要求去日本留學求見周作人。 “當時周逆正與客人談話,周走出客廳當他接介紹信時,李拿槍向他肚子開了一槍,周應聲倒地。李以為他死了正要走時,突然周的仆人抱住李如鵬,范旭急忙出來叫趙爾仁,趙上去對這人開了兩槍。然后三人安全撤退。事后才知道周作人只受輕傷,因他身上的腰帶擋住了子彈轉移了方向。” 周作人稱,此番行刺加速了他的“落水”,1941年就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 回憶錄載:“李如鵬(1917年—1940年)在抗團擔任組織干事。1939年被叛徒出賣。在敵寇嚴刑拷打下,決不泄露組織絲毫秘密,沉默對抗。后被敵人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刺殺周作人的李如鵬烈士】 “抗團”1937年始建于天津,多為中學生,1938年轉至北平,先后有五百人參加。在北平除了懲治周作人,還擊斃偽華北建設總署余大純、擊傷偽工務局長舒壯懷、行刺女漢奸偽滿洲國安國軍總司令川島芳子(未遂)等。最成功的一次是懲處偽新民會機關報《新民報》社長兼總編輯吳菊癡。 1940年7月7日,日偽在中山公園舉行慶祝皇軍圣戰(zhàn)三周年大會,會上吳菊癡媚敵言論惹惱了“抗團”,決定鏟除。適報載名伶白玉霜7日在前門外李鐵拐斜街同和軒飯莊招待新聞界。于是派馮運修、李振英當晚候在飯莊門口,待吳逆餐后現身,馮、李騎自行車緊跟其黃包車,至和平門外,遇出殯隊伍吹吹打打。馮快蹬幾步,掏出“掌中雷”手槍,對吳后腦連開兩槍,吳當場斃命。當時人聲嘈雜,即使車夫也沒察覺。 敵偽大搜捕。8月7日凌晨,偽警察局特高課長袁規(guī)帶特務來至西四馮運修家,翻墻而入。馮持槍擊斃特務一名,寡不敵眾,壯烈犧牲,年僅19歲(剛考入輔仁大學)。敵特在馮宅搜出未及銷毀的文件,致使“抗團”人員暴露,多人被捕。1940年8月15日《華北日報》、天津《庸報》刊出《北平恐怖分子全被肅清,重要人犯即將判處罪行》的消息:“自去年以來,北平市內頻頻發(fā)生暴殺、放火不法事件,經嚴密偵察,得悉以北京大學學生李振英(23歲)為團長,華北中學學生劉永康(18歲)為副團長組織的北平抗日殺奸團已于8月中旬將自團長以下全體50多名一起逮捕,引渡于日本憲兵隊審訊。”“彼等組織以暗殺中日要人,破壞日本軍及政府主要官廳重要建筑,而圖擾亂后方為目的。團員之大部分皆為大學、中學的學生,并有數名女性在內,其中最高年齡為20多歲,最小年齡為17歲,但就全部團員而論,則年齡以17、18歲者為多。”抗日志士分別被判處無期徒刑及有期徒刑。 二、軍統(tǒng)刺殺日本天皇特使 1940年8月八路軍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重創(chuàng)日寇。日本朝野震驚,華北駐屯軍司令多田峻奏請?zhí)旎噬贽q,天皇派特使高月寶大佐(貴族院議員、男爵)、乘兼悅郎中佐來平“宣撫”。11月29日上午,二人騎高頭大馬,由東皇城根轉至地安門東行,警衛(wèi)隊緊跟其后。國民黨軍統(tǒng)麻克敵(麻景賢,37歲)、邱國豐(25歲)騎自行車尾隨。至南鑼鼓巷路口附近, 麻克敵斜線超越,回首射擊,一槍擊斃后面的高月寶。乘兼悅郎回身相救,麻克敵開槍至其重傷。麻開6槍,邱開1槍;特使一死一傷,麻、邱蹬車鉆胡同逃逸。 【耀武揚威的日酋】 我家住南鑼鼓巷,祖父艾可庭清晨去什剎海習武,歸來途經現場,只見軍警盤查,時而發(fā)生槍擊和毆打。接著全城大搜捕,家家查戶口。 爾后麻、邱二勇士刺殺偽華北經濟總署督辦兼?zhèn)沃新?lián)銀行總裁汪時璟(未遂),發(fā)生槍戰(zhàn),軍警從現場遺留的彈殼判斷,與天皇特使遇刺案系同一伙所為。 汪的警衛(wèi)向警察提供線索:殺手翻墻逃離時,一人向另一人喊“老麻快撤!”此情報由警察、翻譯官、日本憲兵、憲兵隊長逐層上報,到憲兵司令部轉述成“刺客是一個麻子”。于是引發(fā)滿城抓麻子的風潮。我祖父的外甥患天花臉部留下麻痕,他連夜化裝跟著大糞車逃出西直門。2021年2月28日北京衛(wèi)視回憶欄目,馬連良之孫馬龍說,馬連良琴師喬玉泉臉部有麻痕,也被抓,爺爺出錢作保,才放回來。 【警察局偵緝殺手體貌特征的密件】 【警察局偵緝殺手體貌特征的密件】 麻子越抓越多,屈打成招,株連大批無辜。軍統(tǒng)劉文修被捕,供出麻、邱,二人遂落敵手。1941年2月15日,二勇士被綁赴天橋刑場,他們渾身血跡,面帶微笑,從容就義,沿途民眾哭聲一片。 軍統(tǒng)平綏區(qū)主任馬漢三之妻孟憲蕙,在《日本天皇特使遇刺之我聞》一文中說:“馬漢三在北平得知日本天皇派兩名特使來北平視察,就與他的部下策劃暗殺這兩個特使,以顯示他們的抗日威力。后來麻景賢在西郊被抓(一說麻景賢不忍大批無辜者受害而投案自首),刑訊后被處死。不久,軍統(tǒng)在北平、張家口的地下聯(lián)絡點也被搜捕,一些人被抓,其中有馬的親戚高福祥及其妻王寶琴、妻妹王寶云、親戚劉錫堂等人。馬漢三本人先去了張家口,馬在北平的住所也被搜查,馬的叔父馬德明正好由鄉(xiāng)下進城來看望馬漢三,被事先埋伏的日本憲兵逮捕,拷打致死。馬漢三在綏遠的家也被查抄,其前妻朱鳳珍被關押一年多,受盡酷刑,兩歲的女兒也夭折了。馬漢三受到通緝后,平綏一帶無法安身,便只身南下輾轉逃往香港。馬在張家口的聯(lián)絡處也暴露了,他的部下張撫之及王寶云的丈夫等人也被捕,后拷打致死。” 三、中共16字方針,待機予敵致命一擊。 北平淪陷,中共動員黨員和愛國青年7000余人奔赴農村參加游擊戰(zhàn)和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以學生為主的3000人國民抗日軍“學生軍”,開展平西游擊戰(zhàn)。中共黨員、中國大學學生白乙化,擔任華北抗日聯(lián)軍副司令,1941年3月在密云馬營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中共黨員、北京大學學生陸平(新中國任北京大學校長)參加開辟平西抗日根據地,擔任平西地委宣傳部長。 【北大學生陸平、趙德尊石刻“保衛(wèi)華北”】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指示:“黨在平津的組織轉入長期的秘密工作,應利用一切合法的可能保存和積聚力量,以等待和準備將來反攻時期收復平津。”明確要求北平地下黨執(zhí)行毛澤東制定的“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16字方針,不搞集會游行,不搞爆炸、暗殺等冒險活動,而是致力于動員群眾,發(fā)展力量,組成廣泛的抗日陣線,等待時機與我軍主力配合,予敵致命一擊。 【抗日英雄中國大學學生白乙化】 1、發(fā)展黨員,團結抗日群眾。通過組織讀書會、雜志社、戲劇社等,培養(yǎng)積極分子,發(fā)展黨員。北平淪陷后,城內中共黨員僅剩9名,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原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城工部系統(tǒng)北平地下黨員200余人,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近千人。筆者姑母艾蕙蘭發(fā)展黨員10名,動員40余人參加抗日。 2、建立通往晉察冀根據地的地下交通線。護送根據地的干部來北平,護送北平的知識分子和青年赴根據地。至1945年8月,護送來往400余人。其中,筆者父親艾友蘭(中國大學學生)、姑母艾蕙蘭(中法大學學生)、姑父張大中(燕京大學學生)、堂兄艾剛(輔仁大學附中學生)參與開辟三條地下交通線,一條經妙峰山,一條經房山,一條經保定;護送燕京大學國文系主任董魯安,赴根據地擔任晉察冀邊區(qū)參議會副議長;還有凌青(新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韓敘(新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俞雷(新中國公安部副部長)、沈同(毛澤東警衛(wèi)秘書)等。 3、到一切有群眾的地方開展工作,包括敵偽組織和可以公開的灰色團體,團結各層民眾參加抗日。1945年中共黨員薛成業(yè)、王蘇、魏焉、高真等策反偽清河軍校,拉出60余人的隊伍,攜帶900余槍支,投奔我晉察冀軍區(qū)。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一旦出現有利機會也決不放過,予敵致命一擊。豐臺車站東有個馬家堡站,站長許言午是中共黨員,扳道員申連科是抗日群眾。1944年7月,陰雨綿綿,申連科對許言午說:“車站信號燈的電線太老化了,逢下雨就會聯(lián)電,信號燈隨時變顏色,你看是不是修一修?”許言午心中一動,聯(lián)想到路局發(fā)來通知,說從北平開往青島的304特別快車上有重要人物,要求沿途加強保護。就對申連科說:“不必修,這對我們有用處。”二人商定一個顛覆304次列車的計劃。 7月11日晨,細雨濛濛,304次列車以每小時75公里特快速度駛來。許言午示意,申連科打出列車從干線通過的信號,卻將鐵軌扳到會車安全停靠線上。日本司機不知是計,看到通過信號,高速沖向安全線。火車沖出鐵軌,車頭扎進沙土,后面的車廂一節(jié)挨一節(jié)地互相撞擊。車廂的撞擊聲、鍋爐的爆炸聲、日偽的呼救聲混成一片。申連科迅即撤離,許言午從容觀看。304特快第二節(jié)是豪華一等車廂,由于是三道木梁結構,在后面二、三等鐵質車廂的撞擊下,扭成麻花狀,內乘100多人全部斃命。事后媒體透露,當場斃命日偽華北開發(fā)株式會社總裁(中將軍銜)及佐、尉軍官23名,還有80余名日偽政府及鐵路方面的官員。日偽高層極為震驚,調集軍警封鎖車站,緝拿兇手。其時許言午已潛赴晉察冀根據地向城工部劉仁部長匯報。 半個月后又是304次特快抵達馬家堡,又一次發(fā)生信號燈變換顏色誤導列車的險情。這次日本司機發(fā)現了剎住車,經檢查,發(fā)現是信號燈線路老化出的故障。日偽方面聯(lián)想上次事故也應是線路老化失修出的問題,就把上次翻車定為技術故障,遂發(fā)通告,并召許言午回站上班。許言午沒事人似的溜達回來,被提升為西直門車站副站長。 【勝利的曙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北平地下黨充分發(fā)動群眾,一夜間把八路軍的布告貼滿全城,貼上鼓樓和天安門。搜集武器,占據重要部位,策動偽軍警反正。我軍形成里應外合之勢,拿下北平猶如探囊取物。這時中央調整戰(zhàn)略部署,調10萬大軍出關解放東北,放棄接收北平的計劃。然而16字方針在北平積蓄的力量,到1946年發(fā)展為解放戰(zhàn)爭的第二條戰(zhàn)線。至1948年底,華北局城工部系統(tǒng)黨員3376人,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法大學等形成我黨掌控的小解放區(qū),為和平解放北平發(fā)揮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艾群,1945年生于北京,196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84年參加創(chuàng)辦人民公安報,1990年人民公安報社副總編輯,1999年公安部群眾出版社總編輯,2005年退休。高級記者,一級警監(jiān),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版著作:《沈崇事件真相》《京都預審官》《鳳凰餐廳的怪客》《使用化名的女人》《筆走龍蛇》《首都師大附中史話》《公安工作大事要覽》(執(zhí)行主編之一),電視劇《京都預審員》,戲曲《瓜園客》《春寒》《血濺佛堂》《包公擲硯》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