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歷史上,有許多忠心耿耿的部隊,陪伴著主子走過風風雨雨,即便主子步入覆滅,他們也仍然誓死跟隨。其中,明朝晚期的錦衣衛便是一個典型。 錦衣衛是明朝皇帝手中的親衛隊伍,執行各種機要任務,作用極為重要。他們手握權力,又深受皇帝信任。明朝中后期,錦衣衛一度成為朝堂上不容小覷的力量。 ![]() 但是好景不長,到了南明時期,錦衣衛也隨著王朝走向衰亡。他們忠誠地跟隨永歷帝,卻也無法改變大勢所趨,只能與明朝一起毀于內憂外患。 1665年,錦衣衛在緬甸臘戍之戰中集體覆滅,可以說是這個部隊最終的結局。永歷帝和錦衣衛的關系,以及這場戰役的緣由結果,歷來為人津津樂道。 ![]() 明朝錦衣衛暮年:效忠與守護錦衣衛,一個響亮而神秘的名字。在明朝,他們是皇帝麾下只手遮天的部隊,執行著來自龍椅的機密任務。錦衣衛大多來自江湖中人,經過層層甄選,成為了能夠近身侍奉明帝的特權武裝。歷史長河中,錦衣衛始終是明朝王權的堅強后盾。然而,這支部隊在明朝晚期也隨著王朝命運起伏,步入了覆滅的結局。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正式覆滅。永歷帝在南方即位,試圖恢復明朝河山。此時的錦衣衛仍然效忠守護,成為永歷朝廷的主力之一。 馬吉翔是當時錦衣衛中的驍勇戰將,深受永歷帝器重。他身先士卒,為永歷朝廷收復了部分失地。這給危在旦夕的南明帶來一線生機。 ![]() 然而好景不長,1646年,馬吉翔在與清軍的決戰中不敵,永歷帝也被迫出走緬甸。錦衣衛失去馬吉翔的統領,部隊也四分五裂。一時間,錦衣衛聲勢已不如前。 永歷十七年(1663年),永歷帝在緬甸的掩護下發起反攻,欲收復云南、貴州等地,卻再次失敗。此時的永歷帝已是暮氣沉沉,錦衣衛殘部也只能勉力支持。 永歷十八年(1664年),永歷帝估計大勢已去,欲與清廷講和,結果被其部下吳三桂勸止。吳三桂心存二心,欲奪永歷帝兵權,永歷帝深感憂慮。 此時,曾經如日中天的錦衣衛,已是風燭殘年。他們跟隨永歷帝數十載,明朝雖已覆滅,他們仍然視永歷為正朔。現今皇帝頹廢,朝中奸佞當道,錦衣衛心中也明白大限將至,卻也只能緊守在永歷帝身邊,以死相隨。 ![]() 臘戍一役:錦衣衛集體覆滅永歷十九年(1665年)十一月,永歷帝在緬甸軍隊的幫助下,進駐臘戍(今緬甸東部撣邦境內)。此地偏遠貧瘠,永歷帝只能勉強建立行在,以圖東山再起。 然而,此時的緬甸已然對永歷朝廷心生疑慮。他們不再樂意資助南明遺老遺少。而永歷帝尚未察覺緬甸人的變心。錦衣衛等人也大都散落臘戍城區,警惕性減弱。 十一月十五日深夜,緬甸軍隊突然襲擊了永歷帝所在的行宮。馬吉翔等錦衣衛聞訊趕來,陷入緬甸軍設下的埋伏。馬吉翔當即戰死,剩余錦衣衛也傷亡過半。此戰過后,手握重兵的緬甸軍順利掌控臘戍全城。 ![]() 永歷帝和他的后宮只能困守在行宮之中。城中百姓紛紛向緬甸軍投降,形勢危急。永歷帝心中也明白大勢已去,命左右取來繩索,欲自盡殉國。 總兵鄧凱得知皇帝死志后,連忙進宮勸阻。他跪地哀求道:“陛下何故葬身此地,萬一有轉機,臣等仍可奮起復國!”永歷帝這才打消自殺的念頭。 然而第二日拂曉,緬甸大軍突入行宮,將永歷帝等人擄去。永歷帝的后宮自縊殉君,亦有被擄掠。而余下的錦衣衛也幾乎全軍覆沒。他們多年守護的龜山已傾,亦只能隨之而去。 這場臘戍戰役,永歷朝廷損失慘重。錦衣衛自此一蹶不振,再無力量為明室復興。其后永歷帝被清廷所殺,南明運動宣告失敗。錦衣衛也隨主君的覆滅而灰飛煙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他們忠心耿耿,卻也只能成為浮云游子,隨明朝的沉沒而湮滅。 ![]() 永歷帝:墮落的明君永歷帝是南明的第二位君主,他原本以順治帝的叔父自居,不愿稱帝。直到1646年被清軍打敗,才在南明群臣的勸說下即位。 永歷帝即位后,仍然懷念故國山河,多次發動北伐,想要收復明朝失地。但其軍事素養有限,每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久而久之,永歷帝也明白大勢已去,不再執念北伐。 在失意敗北后,永歷帝變得頹廢和自暴自棄。他放縱聲色,沉迷酒色。每日大醉,政事不理,任由野心勃勃的吳三桂掌控朝政。這更加速了南明的覆亡。 1662年,永歷帝被吳三桂囚禁,不久被清廷所殺。永歷帝原本心存恢復明室的壯志,但到了晚年也只能任人擺布,毫無作為。他對錦衣衛來說,從一個需要守護的君主,墮落為一個累贅和負擔。 ![]() 錦衣衛:忠心的守衛者錦衣衛自成立以來,就是明朝皇帝麾下的貼身衛隊。他們忠心耿耿,絕對服從君主號令。即便到了南明時期,錦衣衛也沒有離開永歷帝左右。 馬吉翔是錦衣衛中以忠勇著稱的武將。他為永歷帝收復失地,屢建戰功。即便永歷帝昏庸無能,馬吉翔仍然視其為正朔君主,死守最后一道防線。 臘戍之役中,馬吉翔率領錦衣衛奮勇抵抗緬甸軍隊,但仍不敵眾寡懸殊,壯烈成仁。其他錦衣衛也多有犧牲。他們對永歷帝忠心不渝,直到灰飛煙滅。 可以說,正是錦衣衛的忠心與奮勇支撐了南明運動的最后幾年。即便到了山窮水盡之時,他們也沒有絲毫背叛與退縮。只可惜忠誠無法改變時代洪流,他們也終究隨主君的覆滅而一去不復返。 ![]() 結語明朝末年,是個動蕩多事的時代。在這場斷臂山呼海嘯般的變革中,許多忠心之士都葬送了性命。錦衣衛就是其中一個縮影。 他們忠于職守到底,但大勢所趨,也只能遺骨異域他鄉。 歷史并不缺乏忠臣義士,但看似正義的犧牲,也未必改變得了歷史走向。我們不能復制祖先的忠烈,只能秉承他們的精神,開創出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新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