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由熱變涼過渡的時段。處暑之前,陰暑未消,陽光強烈,氣溫高;而處暑過后,陽光強度減弱,照射時間變短,氣溫顯著下降。這導致了一個情況:處暑之后,鯽魚群不會長時間停留在水底,當上層水層較溫暖時,它們會上浮,只有一些稍大的鯽魚會留在水底。理論上說,可以改為浮釣來應對鯽魚群的上浮行為,但有趣的是,處暑后的氣溫變化多端。我們剛剛找到魚層,釣了一會后鯽魚所在的水層可能會發生變化。這種反復發生兩三次的情況,會影響我們釣魚者的心情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一種被稱為螞蟻上樹的釣法,它起源于黑坑和競技釣。 一、什么是螞蟻上樹釣法? 螞蟻上樹釣法是競技釣高手經過多次實戰總結和歸納出來的一種實用性極高的釣法。也被稱為飛鉛釣法或漂接釣法。因為該釣法主要應對兩種魚情: 第一種是魚群密度較大的窩魚,需要快速釣魚; 第二種是魚群離底,需要迅速找到魚層,但又不需緩慢尋找,只需要延遲餌料落底的時間即可實現目的。 這種釣法在實戰中非常簡單,只需將鉛墜推向漂座方向即可。當鉛墜上移后,鉛墜與魚鉤之間的距離增加,相當于延長了子線。 這個看似簡單的小變化在實戰中效果顯著。釣友們將主線視為大樹,鉛墜視為大樹上的螞蟻,因此稱之為螞蟻上樹。 二、螞蟻上樹釣法的優勢 由于這種釣法是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因此其優勢非常顯著。除了操作簡單之外,它還有其他原因促使其被廣泛推廣和受到歡迎。 在野外水域,不同種類的魚棲息在不同的水層。使用螞蟻上樹釣法可以使用一種餌料吸引不同水層的魚群。 只需找底一次,無論是早晨、傍晚還是中午釣魚,也不受氣溫和水溫變化的影響。只要有魚口,鉤餌一定會沉到水底,不影響底層魚覓食。 延長了落底時間的鉤餌為半水中的其他魚類提供了更多的攻擊機會,因此這種釣法可以真正地全水層攻擊。 當塘釣、天氣酷熱或氣壓偏低導致魚群上浮時,此釣法無需刻意離底尋找魚層,只需使用螞蟻上樹釣法輕松找到魚層。 此外,通過控制餌料的霧化速度,可以人為控制魚群所在的水層,例如快速霧化可以將魚群引至中上層,而慢速霧化則可以在中下水層形成霧化區域。 三、螞蟻上樹釣法的缺點 沒有一種釣法是完美的,螞蟻上樹釣法相對于其他釣法而言,也有一些缺點。 首先,通過觀察浮漂來確定魚口并不可靠,因為鉛墜與浮漂的距離非常近。浮漂翻身速度快,但鉛墜到魚鉤之間的距離較長,導致信號傳導誤差較大,整個釣組的反應較慢。 其次,如果找不到魚層,中魚率非常低。因為為了吸引魚群進窩,釣餌需要全水層攻擊。如果釣點附近魚的密度很低,即使頻繁抽窩,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吸引魚群。 此外,由于鉛墜上移,釣組的重心也發生變化,因此拋竿相對困難,難以控制釣組的落點方向,新手使用時更容易出現纏繞問題。 還有就是使用螞蟻上樹釣法很容易引來小魚和鰱鳙的騷擾。因為釣餌需要良好的霧化效果,頻繁抽窩很容易吸引小魚以及鰱鳙群的圍攻。 總的來說,處暑之后的水溫變化多端,這種釣法最適合。鯽魚群不僅會離底,有時甚至上浮到中上水層。因為鯽魚是群居魚,所以不用擔心螞蟻上樹釣法拋竿落點不精確帶來的問題。如果底釣的效果不好,只需上移鉛墜,全水層找魚層。只要有連續的魚口反應,就可以確定找到了魚層,這種方法省時省力,且漁獲相當可觀。各位釣友如有不同意見,可在公眾號下面留言討論,大家相互學習,感謝各位釣友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