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祖籍隴西,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號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開疆拓土,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并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于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后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誡皇屬 【原文】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絕游觀之樂,內卻聲色之娛。 【譯文】我在位十三年了,出外時從未享受過游覽觀賞風光名勝的樂趣,在宮中也不敢沉溺于歌舞女色。 【原文】汝等生于富貴,長自深宮。夫帝子親王,先須克己。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 【譯文】你們這些人生于富貴之家,長在深宮大院之內,作為皇親貴戚,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每穿一件衣服,則想到養蠶婦人的辛苦;每吃一頓飯則要想到種田農夫的艱難。 【原文】至于聽斷之間,勿先恣其喜怒。朕每親臨庶政,豈敢憚于焦勞。 【譯文】至于在聽取別人的言語時,一定要冷靜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能憑著自己的喜怒感情用事。我經常親自處理各種煩雜的政務,怎么敢因過于辛勞而推辭呢! 【原文】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久富貴,以保貞吉,先賢有言:“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 【譯文】你們不要譏笑別人的短處,也不要因為自己的長處妄自尊大,只有這樣才能永久享有富貴,確保一生吉祥順利。先賢曾說過,敢于觸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師,一味順從我的人是我的仇敵。這句話不可不仔細體會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