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是指起源于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可發生于腎實質的任何部位,但好發干腎上極。好發年齡在50-70歲之間,30歲以下者少見,男女發病比率約為2:1。左右兩側發病率相似,雙側甚少。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認為可能與致癌化學物質的長期刺激、吸煙、長期服用止痛解熱藥非那西汀等因素有關。 腎癌的常見癥狀有: 1、血尿:可為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多數呈間歇性發作,不伴有疼痛。 2、腰痛:表現為持續性鈍痛,當腫瘤已侵入神經或腰椎可造成嚴重疼痛。血尿在輸尿管內凝固成條索狀血塊,隨尿排出,可引起腎絞痛。 3、發熱;有低熱或高熱,高熱者可高達39-40℃,持續不退,腎癌切除后體溫恢復正常。2%-3%的病人,發熱是腎癌的惟一表現。 4、其他全身癥狀:如消瘦、食欲減退等,晚期可出現惡液質。 5、轉移灶癥狀:轉移至肺可表現為咳嗽、咯血、胸痛等,轉移至骨骼可見疼痛,甚至病理性骨折。 體征:約10%的患者腰部或上腹部可觸及腫塊,有時可為惟一的體征。腫塊質硬,表面高低不平或結節狀。在消瘦患者或腫瘤位于腎下極時,體格檢查可觸及腫塊。如腫塊固定,表示腎周圍有浸潤,預后不佳。 輔助檢查:包括生化檢查、×線檢查、CT掃描、超聲檢查、放射性核素檢查、腫瘤標記測定等。 方1 【藥物組成】牡蠣15克,穿山甲12克,五靈脂9克,桃仁9克,杏仁9克,全蝎6克,青皮6克,木香4.5克。 *頭暈耳鳴,加何首烏、潼蒺藜、菊花; *腹部腫塊脹痛,加丹參、紅花、川楝子、大腹皮。 *另加服鱉甲煎丸12克。 【適應證】腎透明細胞癌。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均勻,分2次服,每日1劑。 方2 【藥物組成】生黃芪30克,生白術15克,鱉甲15克,菟絲子15克,女貞子15克,赤芍15克,鹿角霜20克,莪術12克,三七末(沖服)3克,全蝎8克,生大黃6克。 *腰部疼痛劇烈,加元胡、乳香、土元; *血尿明顯,去全蝎,加仙鶴草、山楂炭; *腫瘤較大且硬,加三棱、穿山甲; *腹水,去鱉甲,加大腹皮、半邊蓮; *寒濕重,加烏藥、益智仁。 【適應證】腎癌,腰部酸痛,腹部觸及包塊,小便發紅或尿血或夾有血塊,身體疲乏,食納減少,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3 【藥物組成】當歸15克,赤芍15克,五靈脂15克,蒲黃炭15克,莪術15克,敗醬草15克,元胡15克,川芎9克,紅花9克,柴胡9克,牛膝9克,三棱9克,郁金9克,香附9克,桔梗9克,甘草6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大棗3枚。 【適應證】腎癌晚期或已發生轉移,腹痛劇烈,腹脹,腰部酸痛,尿血,大便出血,面色蒼黃,舌質暗或有瘀斑,脈沉澀。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煎藥液混合均勻,分2次服,每日1劑。 【注意事項】服用之后便血仍不止者,應及時停服。 方4 【藥物組成】白英30克,龍葵30克,蛇莓30克,半枝蓮30克,土茯苓30克,大薊30克,小薊30克,仙鶴草30克,瞿麥20克,黃柏15克,元胡10克,竹茹10克,竹葉10克。 *熱盛傷陰,口干口渴,加白茅根、蘆根、玄參、天花粉; *熱壅血瘀,小便赤澀疼痛,尿中有血塊,加車前子、豬苓、茯苓、金錢草。 【適應證】腎癌或腎盂癌中晚期,尿中帶血,或夾有血塊,淋漓澀痛,身熱不退,腰痛如折,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數。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劑。 方5 【藥物組成】生黃芪30克,桑寄生30克,黨參15克,淮山藥15克,菟絲子15克,山茱萸15克,仙靈脾15克,熟地12克,枸杞子20克,丹皮12克。 *余邪未解,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知母、白茅根、金錢草; *術后復發或轉移者,加劉寄奴、生牡蠣、夏枯草、山慈姑,制南星。 【適應證】腎癌術后,體虛不復,面也無華,腰腹疼痛,尿有余瀝,蛋白尿,身倦神疲,形寒怯冷,舌體略胖,脈沉細。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6 【藥物組成】牛地12克,小薊15克,滑石15克,蒲黃10克,木通10克,藕節30克,竹葉10克,炒山梔10克,當歸9克,生甘草3克,豬苓10克,金銀化9克,太子參15克,白術12克。 【適應證】腎癌,腹癌積塊,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尿急,尿癇,或淋漓不盡,發熱口渴,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用法】水煎2次,藥液對勻,分2次服,每日1劑。 方7 【藥物組成】小薊30克,瞿麥30克,菝葜30克,石見穿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薜荔果30克,赤芍15丸,炮山甲15克,補骨脂10克,續斷30克,牛膝30克。 【適應證】各期腎癌,熱毒結聚,瘀血停滯,身熱不解,小便熱痛,或間有尿血,腰痛如折或刺痛,舌質紅而少津,苔黃或膩,脈數。 【用法】上藥先用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 方8 【藥物組成】生地6克,熟地6克,山藥12克,山茱萸12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骨碎補10克,女貞子10克,懷牛膝10克,扁蓄10克,阿膠(烊化)10克,桂枝7克,豬苓15克,龍葵15克,白英15克,黃苠3克,枸杞子30克。 【適應證】腎癌,腎虛脾弱,邪毒蘊結,腰部酸痛不解,下腹腫塊,小便淋漓不暢,或尿中血塊,頭暈耳嗚?形體消瘦,或有廣泛轉移。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劑。 方9 【藥物組成】莪術10克,大薊20克,小薊20克,三棱10克,五靈脂(包)10克,生蒲黃10克,三七10克,郁金20克,露蜂房10克,全蝎10克,元胡15克,豬苓60克,白芍15克,薏苡仁30克,龍葵30克,料姜石60克。 【適應證】腎癌,大量血尿,腰腹腫塊明顯疼痛,消瘦,疲乏無力,貧血。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對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 方10 【藥物組成】仙鶴草60克,焦杜仲30克,補骨脂30克,生地黃30克,白茅根30克,焦地榆30克,黃柏10克,知母10克,干荷葉15克,山慈姑30克,料姜石60克。 【適應證】腎癌初期,反復血尿。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方11 【藥物組成】川附片(另包先煎)9克,桂枝9克,杭芍9克,砂仁9克,澤瀉9克,炙甘草9克,針蠣15克,鱉甲15克,敗醬草15克,薏苡仁15克,炮姜15克,茯苓15克。 【適應證】腎腫瘤侵犯結腸者。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煎藥液混合均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 方12 【藥物組成】生地12克,熟地12克,女貞子15克,枸杞子10克,補骨脂10克,生黃芪3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太子參20克,海金沙15克,瞿麥20克,土茯苓20克,半枝蓮30克。 【適應證】腎癌或腎盂癌已作手術切除,但病灶周圍有粘連,或淋巴管、小靜脈內發現癌栓,腰部酸痛,體弱,精神差,偶有低熱,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滑或沉滑,證屬腎虧余毒型者。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