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太陽系的第二大行星,土星最有個性的地方就在于圍繞著它的巨大行星環,那是由數不清的水冰、塵埃等顆粒組成的光環系統。鮮為人知的是,不僅土星,太陽系中的許多天體也有光環。 木星 早在1979年,航海者一號探測器就發現了木星環的存在。它只有木星本身亮度的一百萬分之一,主要由微小的塵埃組成,因此我們在通常的木星照片中無法看到環的身影;但在2022年,具有更強大觀測能力的韋布太空望遠鏡拍到了木星環與木星的合照。 天王星 天王星環是繼土星環之后第二個被發現的行星環,目前已知由13個環構成,每個環的厚度僅有幾千米。大多數環黑得猶如木炭,其中可能是水冰和一些有機物。天王星有45億歲,但行星環大約只有6億歲,可能是幾顆衛星碰撞后的碎片。 海王星 海王星環于1989年被航海者二號探測器拍到,其由5個環構成,大部分是厚厚的塵埃,含碳或硅酸鹽的冰粒使環呈現淡紅色調。2005年時的觀測發現,海王星環十分脆弱,其中一些正在逐漸消失。 女凱龍星與凱龍星 女凱龍星(小行星10199)和凱龍星(小行星2060)繞太陽運轉,軌道位于土星和天王星軌道之間。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光環系統只能穩定存在于體型較大的天體周圍,但這兩顆直徑不到250千米的小行星居然也有光環系統。不過,這些光環估計在幾百萬年內就會消散。 土衛五 土衛五是土星的第二大衛星,它的半徑只有月球半徑的40%。探測器觀察發現,土星磁層的高能電子數量在土衛五附近急劇減少,仿佛有什么東西把電子吸走了,因此科學家推測土衛五有一個隱藏的光環系統,但人們尚未拍到它的身影。 光環系統是怎么形成的? 光環的來源有很多:行星形成時剩余的“邊角料”、衛星碰撞后產生的碎片,或者衛星被行星引力扯碎后形成的碎屑。 科學家認為,在月球形成之前,地球也有一個光環系統。還有人預測,火星的衛星火衛一將在5000萬年內碎裂,變成火星的行星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