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左江流經(jīng)憑祥、龍州、寧明 、崇左、扶綏和大新等縣(市),形成了200多公里的左江流域。 遠古時左江流域是駱越部落的聚居地,他們創(chuàng)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稻作(那)文化、銅鼓文化、巖畫文化、歌圩等文化類型。千百年來,駱越人及其后裔一直在這塊土地上傳承、延續(xù)著自己的母體文化。 ![]() 左江流域巖畫作畫于戰(zhàn)國至漢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寧明花山寬221.05米,高40米,各類圖像1951多個。其年代之遠久,面積之大,圖像之多,為世界巖畫之最。 2016年7月15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第40屆會議上審議通過,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實現(xiàn)了我國巖畫類世界遺產(chǎn)零的突破。 左江流域巖畫申遺范圍有寧明、龍州、崇左江州、扶綏四個縣(區(qū)),河段長105公里,38個巖畫點,共有109處、193組巖畫,4050個圖像。 ![]() 廣西左江流域延綿200多公里,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歷史文化傳承的紐帶。 從巖畫上的 “標配”組合表明,駱越族人“銅鼓是權力、身份與財富象征”在這塊土地上傳承和展現(xiàn)的真實寫照。 駱越故地的左、右江匯合入邕江,三江從這匯流出海,歲月里,江河之路不知承載著駱越人與外界交流與融合的多少往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