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覃在前天寫了《1940年,粟裕制定作戰方案,項英看后倒吸一口涼氣:要賠光老本了》一文,講的是:1940年10月,國民黨江蘇省主席兼蘇魯戰區副總司令員韓德勤自恃兵多糧足,妄圖殲滅我蘇北新四軍,糾集其第89軍主力和江蘇省屬保安旅與我蘇北新四軍決戰于泰興黃橋。 當時,我蘇北新四軍僅有7000余人,韓德勤在此戰中投入的兵力有26個團共3萬余人,另外,名義上歸韓德勤統領的人馬達到了10萬余人。 我蘇北新四軍與省韓的兵力相比,可謂勢孤力單。 為了打好黃橋這一仗,陳毅曾多次向八路軍求援。 但八路軍南下部隊受到日、偽、頑三方面的牽制,受阻于老黃河以北,鞭長莫及。 但話又說回來,在1940年10月這段時間里,八路軍正值多事之秋。 蓋因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在有些問題上考慮不周,致使山東抗日根據地出現了115師和山東縱隊在統一指揮問題出現了不協調的現象,以至于羅榮桓在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桃峪村召開了為期3周的115師高干會議后,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不得不多次向中央請辭。 當時,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已經返回了延安,在八路軍總部坐鎮的只有副總司令彭德懷。彭德懷為了此事忙得焦頭爛額。 115師和山東縱隊在統一指揮問題出現不協調,是可以預見到的事。 因為,他們是平行的部隊,相互間沒有任何的隸屬關系。 另外,對山東縱隊而言,115師屬于外面來的部隊,他們眼看115師來到山東后就占據了根據地的繁華縣城,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痛快。 偏偏,115師的一些官兵認為自己是主力部隊,理應得到地方武裝的協助,在作戰上自然而然地唱起了主角,而把山東縱隊看待為配角。 山東縱隊就更加不爽了,他們覺得自己辛辛苦苦打下這塊根據地,是主人;你一個新來的部隊,是客人,你自己不去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還在這里反客為主,太說不過去了。 為了加強115師和山東縱隊的合作關系,朱德、彭德懷和中共北方局書記楊尚昆,早在1939年3月24日就電告中共中央書記處,建議派129師副師長徐向前、北方局軍委書記朱瑞到山東地區,組織八路軍第一縱隊,統一指揮新黃河以北山東境內各正規部隊及游擊隊。 中央書記處于5月4日作出決定:組建八路軍第一縱隊,統一指揮陳光、羅榮桓領導的115師和黎玉、張云逸領導的山東縱隊,以及彭雪楓率領的新四軍游擊支隊等武裝,隸屬集總。 徐向前和朱瑞于1939年6月到達魯中地區,8月1日通電就職。 即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為徐向前,政治委員朱瑞,政治部主任朱瑞(兼),參謀處長羅舜初。 由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來指揮紅一方面軍改編的115師,115師的很多人就感到有些別扭。 山東縱隊呢,也不愿意頭上憑空來一個一縱管著自己。 長征路上,朱瑞是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擔任紅八軍團政治部主任,兩人是平級。 遵義會議后,羅榮桓到紅一軍團擔任政治部副主任,成為了朱瑞的副手。 長征結束后,朱瑞調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羅榮桓這才擔任了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 徐向前于1940年5月離開山東返回了延安,彭德懷感到朱瑞領導115師有一定困難。他在1940年7月18日致電毛主席,建議山東暫由陳、羅統一指揮,以待林彪將來到山東作為領導核心。 中共中央在8月8日復電,表示同意:
如此一來,就出現了山東黨的主要領導人無法指揮軍事工作;而115師首長不是山東黨的主要領導而在指揮整個山東的部隊的現象。 既然黨的領導與軍隊領導各司一職,那么,意見分歧就在所難免。 為了消除這些分歧,前面提到了,陳光和羅榮桓在桃峪主持召開了為期3周的115師高干會議,并邀請山東分局領導同志出席。 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在會議上就此前不久出現的“南大頂事件”對115師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彭德懷在看了朱瑞的會議報告后,也在10月13日致電115師,對陳光和羅榮桓等師領導人提出了嚴厲批評。 羅榮桓深感壓力重大,于10月14日致電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承認自己領導無方,建議徐向前和朱瑞兼任115師的師長和政委,陳光任副師長,蕭華任政治部主任,自己回延安學習或者到其他地區工作。 老覃在多年前寫過《發展起百萬雄兵的羅帥,有緯地經天之才,毛主席曾說發現他太晚了》一文,文中說了,羅榮桓自從1927年9月跟隨毛主席舉行了秋收起義,一直與毛主席風雨同舟,歷經磨難,因而也被毛主席稱為 “一生共事的人”。 ![]() 讓羅榮桓、陳光率115師主力開赴山東,就是毛主席親自點的將。 毛主席既然這樣看重羅榮桓,又怎么會輕易讓他離開山東? 毛主席在10月17日起草并簽發了以他和朱德、王稼祥名義的復電,鼓勵羅榮桓說:
面對老領導的殷切期望,羅榮桓放棄了個人的要求,繼續在山東兢兢業業地工作。 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統一指揮問題還是長期得不到解決 時間來到了1941年,日軍在山東展開了瘋狂的“掃蕩”。 羅榮桓目睹山東的八路軍在反“掃蕩”過程中開展的幾乎全是缺乏主動權的作戰行動,而自己又沒有足夠的權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只好在1942年1月30日和2月2日致電山東分局并報北方局和中共中央,請中央派劉少奇前來幫助加強山東地區的黨內團結。 劉少奇彼時雖然只是政治局候補委員,卻擔負著中共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等極其重要的職務,是前往山東解決問題的最佳人選。 毛主席欣然接受了羅榮桓的建議,委派劉少奇前往山東。 劉少奇于1942年3月抵達山東分局和115師駐地,對山東問題作了長達四個月的深入調查,向中央提出了“必須在山東抗日根據地實行一元化領導”的建議。 中央于1943年3月下令成立新山東軍區,任命羅榮桓為新的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隨后,將朱瑞調離山東,返回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 羅榮桓肩挑新山東軍區的重任,毛主席后來無限感慨地說:“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東的棋下活了,全國的棋也就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