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與滴滴的合作,將加速高階智駕的價格下探。傳統車企將受到沖擊。 8月28日大清早,小鵬收購滴滴智能汽車業務的消息,讓剛過完周末的汽車人頓然清醒。 小鵬汽車將發行占交易完成后總股本3.25%的A類普通股,收購滴滴旗下智能電動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交易后,滴滴將成為小鵬汽車的戰略股東,首批股份的鎖定期為24個月。 港交所公告顯示,這筆交易的最高總對價約為港幣58.35億元,將占小鵬汽車發行后股本的約5%。 對價的支付將分四個階段完成:
此次收購的核心標的,是滴滴的一款“完成度高、準量產級的A級智能電動轎車車型”。收購后,小鵬汽車將繼續完成該車型的研發和生產,并通過全新品牌推向市場,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項目代號“MONA”。 這款車將覆蓋ToB和ToC市場。小鵬汽車表示,本次合作將助力小鵬“在15萬級價格區間打造爆款車型,進一步加速自動輔助駕駛與智能座艙技術在全球市場的應用和普及”。 同時,小鵬汽車成為首家獲得滴滴生態體系全面支持的整車企業。雙方將在多個領域探索長期合作機會,包括在滴滴平臺上小鵬車型的運營、品牌營銷、金融保險服務、充電設施建設、Robotaxi以及國際市場等。 一、滴滴瘦身滴滴的造車項目從未正式官宣,但早已是業界公開的秘密。 2021年3月30日,雷軍在小米發布會上高調宣布造車,時任滴滴D1首席產品官楊峻,也于當天在社交媒體上低調釋放了滴滴造車的信號:“同一天,同一個夢想,你高調官宣,我低調啟航。24個月后見。” 2021年6月,滴滴在成立9年后首次掛牌上市,在招股書上列出的4個核心業務是:“共享出行、車服方案、出行電動化、自動駕駛”。其中,“出行電動化”即是滴滴的造車業務。 彼時的滴滴,通過與比亞迪合作的D1,剛剛完整經歷過一個車型開發流程,并開始著手搭建包括項目管理、工程研發、采購、制造等造車所需的團隊。 據業內消息,滴滴內部的造車項目“達芬奇”,團隊規模一度達到近2000人,且內部分為兩個項目,分別為面向C端市場的C1和面向網約車市場的D1 Light,均計劃在2024年投入市場。 到了2022年6月,外媒報道滴滴計劃收購電動汽車制造商國機智駿三分之一的股份。報道稱,消息人士透露,這場收購的金額將達到10億元人民幣。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上述收購傳聞再無下文。 時至今日,曾經負責滴滴C1造車項目的元老級高管羅文,也在近期被曝投身大模型創業。 此次小鵬通過對價股權的方式收購滴滴智能汽車開發業務,正式宣告了滴滴(從未官宣的)造車項目的終結。 盡管如此,滴滴在過去2年多的造車成果將不會被浪費——小鵬汽車副總裁顧宏地表示,“我們和滴滴合作的核心在于,他們有一個完成度非常高的準量產的A級智能電動轎車車型,前期已投入大幾十億元人民幣開發,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資產。同時,我們還會收購與MONA相關的所有研發、測試的設備等資產,包括一些核心的人員團隊也將加入小鵬。” 對于一家從未有硬件產品的科技公司來說,要進入長供應鏈、重資產的造車業務,挑戰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在2023年已經“卷到天際”、2024年競爭還將更加慘烈的中國汽車市場。 對此刻的滴滴來說,將造車的資產出讓,意味著不再需要負擔近2000人團隊的研發成本、不再需要獲取造車資質,不再需要在激烈競爭和未知環境下做進一步的工廠建設等資本投入。 同時,將前期的研發投入轉化為小鵬汽車股權,不失為一筆優質資產。而與小鵬的戰略聯盟,也為滴滴在未來的智能駕駛時代儲備了第二種可能——已投入深度研發的車型交由小鵬完成量產,這些車輛未來在滴滴平臺上服役產生的數據,將有利于滴滴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二、小鵬加Buff小鵬在這次合作中得到的,首先是一份確定性極高的市場銷量。 根據小鵬汽車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雙方在協議中約定了小鵬向滴滴提供額外股權的條件:若滴滴未來兩年在其自身平臺和生態體系內能夠達到年銷量10萬輛以上,則將獲得激勵股權份額;若能達到年銷量18萬輛,滴滴將獲得最高激勵股份。 只有在連續兩年都達到18萬輛的前提下,滴滴才能獲得5%的總對價股權。 這意味著,在小鵬付出等價58.35億港元股權的情況下,滴滴將在24個月內向小鵬采購超過36萬輛新車。 這樣一份確定的銷量保障,將有利于小鵬在供應鏈談判中提升話語權,從而利于小鵬在未來兩年的產能規劃和達產能力。 針對規模的重要性,何小鵬在媒體溝通會上稱,“我們認為,一個A級車需要非常大的量才能夠真正把成本做好,因為把成本做好、把銷量規模做到極大量,會反過來對智能的規模和收益有巨大的創造價值。” 除規模之外,小鵬汽車認為,與滴滴的合作將有助于其在15萬級別車型上實現自動駕駛。 何小鵬表示,滴滴是領先的移動出行平臺,小鵬是領先的智能電動車制造商,二者對于將智能駕駛技術規模化應用到所有客戶群,擁有相同的愿景。基于此,滴滴認可小鵬的技術優勢,而小鵬也看好滴滴的市場、生態和渠道優勢,因此達成了合作。 15萬元是A級車的價格天花板,15萬級別市場也是規模最龐大的汽車市場。“我們認為智能化會讓所有汽車產生變革,A級車這個區間是沒有辦法避開的”。因此,要實現科技普惠、智能平權,必須在15萬級別車型上實現自動駕駛。 說到這個話題,何小鵬主動談起自己為何在兩年前的公開發言中表示“15萬元無法做出高階智駕”,而在今年Q2財報會上卻表示“有信心、并且看到了清晰可實現的路徑和時間表,在主流的15萬級別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 “兩年前,在15萬級別沒有人能把一個全面的智能輔助駕駛做好,沒人能把(這個級別的)智能汽車做得有利潤,因為2-3年前,高等級智能駕駛的成本非常高,而且要做出一個跟當前市面上15萬的車在配置、能力上有較大差異、較大領先的策略,同時又能把成本控制好的車,我們也覺得非常困難。但是通過這次合作,加上小鵬扶搖架構的整個體系,我們有信心在未來1-2年,通過技術創新把成本降下來。期待在2024年和之后,把小鵬的智能駕駛帶給更廣大的車主。” 沒錯,以上的表述意味著,小鵬將會把扶搖架構的能力,包括XNGP智能駕駛能力,帶入到MONA這款車上。 對于具體的降本路徑,何小鵬認為,對小鵬來說最重要是通過技術創新,這主要適用于智能化方面;而在整車層面,基本上完全是follow其他廠商的路徑,包括供應鏈、規模等方面的成本控制。 “在這款車型上,我們也在向大眾這樣的友商學習、思考,同時小鵬和滴滴的合作會確保這款車的初始化規模比想象高很多——總之,通過創新、供應鏈、精益管理和規模的組合就能夠做到(降本)。”何小鵬總結道。 MONA作為項目代號,并非指一款車型。小鵬將MONA平臺作為其旗下第二、甚至第三品牌的開始。 在新的品牌里,小鵬會在(滴滴的)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完成MONA全部的量產開發,并負責ToC端銷售;而滴滴則主要從生態上支持ToB端的銷售和運營。 針對ToB與ToC市場需求的不同,何小鵬介紹稱,MONA平臺會有不同的SKU,其中小部分會主打出行市場,更大部分的SKU會面向高等級的智能輔助駕駛,即針對ToC市場。 何小鵬強調,MONA是以ToC為主、ToB為輔,但相信ToB的規模將會幫助ToC降本。“我們有信心把智能A級電動汽車的爆款做好,同時我們會在ToC和ToB兩個領域都取得成功。” 對于銷量,除滴滴的對賭ToB銷量之外,何小鵬認為MONA首款車型銷量最少要達到10萬輛/年,并且由于這款車遠超現有同級車型的競爭力,何小鵬“有極高的信心最終銷量遠超這一數字”。 針對新車型的生產,何小鵬表示,MONA車型將會在小鵬當前已有的工廠生產。“在合作之前,我們已經對生產制造、供應鏈體系進行了思考,我們只需要基于現在的生產基地進行適度的管理和擴大,就可以做得很好。” 對于新的合作是否意味著分散精力、偏離小鵬最初的ToC戰略,何小鵬回答道: “無論跟大眾還是滴滴合作,都是小鵬主動根據自身戰略進行思考和合作的步驟。對小鵬而言,非常清晰的是我們對未來出行的探索。我們希望通過科技能夠把汽車(市場競爭)換道,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在全球市場做不一樣的出行工具。” 小鵬向出行領域的探索,也引出了滴滴與小鵬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協同:出行平臺的車輛日均行駛里程達到200-300km,且路線不固定,是一個巨大的“corner case金礦”。滴滴出行車隊的行駛數據是否可以開放給小鵬,用于其自動駕駛模型訓練呢? 顧宏地表示,在合規前提下,小鵬會獲取滴滴平臺的必要數據來支持平臺商運營。雙方也都將嚴格遵守用戶隱私、數據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 這一回復并未完全解答我們的疑問,但暢想雙方在Robotaxi領域的合作潛力——滴滴在自動駕駛技術布局上,多了一種除自研之外的選擇,而小鵬的XNGP無疑會很受用來自滴滴車隊的數據。 三、傳統車企將受新一輪沖擊此次與滴滴的合作,讓何小鵬看上去心情不錯。 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稱:“昨天(8月27日)簽約時,有同事提醒我日子非常巧合。6年前的同一天,我全職投入到小鵬汽車;3年前的同一天,小鵬汽車在紐交所上市;昨天,又代表我們在智能汽車全新的一步開始。” 對于在智駕領域進度落后的傳統車企而言,這不是一個能帶來好心情的消息。 在展望MONA首款車型的銷量時,何小鵬說,“在15萬這樣一個非常主流的市場,這款車的產品競爭力我認為遠超現在在市場15萬上下級別的其他新能源汽車,所以我對這個產品銷售的預期是極高的,銷售目標保守一點我認為最少在10萬/年以上,我的期望是遠遠高過這個數字。” 根據已知信息預測:這將是一款售價15萬元,在外觀設計、性價比等方面具備優勢的純電A級轎車,且最重要的是,它將具備小鵬XNGP全場景智能駕駛的能力。 |
|
來自: 掃地僧一一 > 《969、滴滴的自動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