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而提到明朝抗倭名將,你會想到誰呢?相信大部分人會立即想到戚繼光,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戚繼光曾督建空心敵臺,而他所建的空心敵臺竟有三種意想不到的威力,堪稱劃時代的創舉,這座空心敵臺有三個讓人想不到的威力,究竟是什么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日前,河北省灤平縣金山嶺長城文物保護中心工作人員接到新的工作任務,他們準備對縣域內的五道梁長城進行保護修繕,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在修繕長城的過程中,他們卻有重大發現。 工作人員們在修繕長城的時候,發現一方明朝的石碑,這方石碑寬48厘米,高78厘米,厚20厘米,為漢代白玉石材質,整個石碑保存較為完好,所以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見。 通過翻譯,這方石碑記載的是徐繼光等十名文武官員督工修建長城相關防御工程,工程在1569年農歷9月開始修建。隨后,工作人員立即將這方石碑運回文物研究所進行研究,根據歷史資料記載,隆慶二年末,隆慶三年初,徐繼光和譚綸分別向朝廷上書,請建空心敵臺,也就是說,歷史資料記載的內容和石碑所記載的內容高度吻合。 我們可以看到,徐繼光上書請求修建“空心敵臺”,這個“空心敵臺”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在我國古代長城上的敵臺,按照結構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實行敵臺”和“空心敵臺”,而“空心敵臺”是戚繼光提出來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強城墻的防御能力。 看到這樣的情況后,相信很多讀者都忍不住問:為什么戚繼光要提出修建空心敵臺,空心敵臺和實心敵臺相比,究竟有哪些好處呢?其實,好處共有三點: 第一點好處:庇護士兵 古代的科技并不發達,所以只能靠人力進行防御,士兵們會采用交班的方式進行休息,相比于實心敵臺,空心敵臺可以給守城的士兵提供住處,一旦刮風下雨,他們可以利用空心敵臺形成的空間優勢進行避雨,給士兵提供像房間一樣的庇護,更為人性化。 第二點好處:武器庫 空心敵臺是跨城墻而修建的中空、四面開窗的樓臺,士兵們除了可以在里面進行休息外,還可以在里面放置武器、彈藥等物品,以抗擊來犯之敵,這樣一來如果對方突然進攻,就不會發生物資儲備不足的情況,最關鍵的是,火藥桶可以裝入空心敵臺,這樣一來,就算敵人使用火箭或者火器亂發,也不能將火藥桶點燃。 第三點好處:增加攻擊性 當敵人發起猛烈的進攻后,守城的士兵可以根據戰況選擇應對辦法,如果對方火力較猛,他們就可以躲進敵臺,用來躲避敵人的箭雨,當敵人準備爬墻進入的時候,他們就可以站在敵臺的箭口射殺敵人,因為有空心敵臺的保護,士兵的存活率直線上升。 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戚繼光剛修建空心敵臺的時候,朵顏部落經常來搞事情,戚繼光只能被動地與對方交手,有的時候還需要費心思應對對方,但空心敵臺修建完成后,朵顏部落再次來進攻的時候,他們想要破關難度卻大大增加,甚至遭遇重創。 無論是用當時的眼光看,還是用現在的眼光看,戚繼光修建空心敵臺絕對是劃時代的創舉,這種善于根據實際情況創造的思想,值得眾人學習,目前發現的石碑被稱為“題名鼎建碑”,其中“鼎建”就是營修的含義,這方石碑被發現,也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到空心敵臺的三大功能,各位讀者,你們清楚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