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無痰不作?!?,就是說,眩暈,跟痰相關。 為什么痰會導致頭暈呢? 因為我們的頭需要氣血的滋養,一旦氣血不足,肯定會頭暈。 ![]() 當然了,有些人并不缺乏氣血,但是,因為有痰,把血管堵住,導致氣血上不去,也會造成頭暈。 所以,很多人的頭暈,就是血管不通導致的。 《醫學正傳·眩運》說:“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這句話就是說,對于一些胖人來說,頭暈與痰相關,因為胖人多痰。 ![]() 該如何應對?就得健脾祛濕、化痰。把痰濕除掉,血管通暢了,頭腦就會立馬清楚。 清代名醫程鐘齡在《醫學心悟》中記載的半夏白術天麻湯,可以治療此類眩暈,療效顯著。 半夏白術天麻湯組成:半夏、炒白術、天麻、 茯苓、陳皮、甘草、生姜、大棗。 ![]() 其實,本方是在祛痰圣方——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的,其中陳皮、半夏、茯苓、炙甘草、生姜是二陳湯的組成,燥濕化痰,在此基礎上加加白術健脾燥濕,天麻平肝熄風。 接下來,我們具體分析一下藥物組成。 半夏,性質溫燥,入脾胃兼入肺經,化痰濕之效很是搶眼。 ![]() 毫不夸張,用祛痰神器來稱呼半夏,絕對是實至名歸。很多化痰的方子中都會用到半夏。 治痰的根本是什么?健脾!因為脾為生痰之源。 健脾用什么呢?陳皮、茯苓和甘草。 ![]() 陳皮,這個藥大家都很熟悉,很多調料里都有陳皮的成分,很多小伙伴煲湯、煮茶時非常喜歡放點陳皮,氣味芳香沁鼻,令人心曠神怡。 陳皮的清香之氣還能夠醒脾,脾醒了,就會加速把痰濕消除。 茯苓淡滲利濕,可以使痰濕直接從小便中排出去,仲景很多祛濕治療水腫的方子都喜歡用茯苓,茯苓還能健運脾胃,為脾味運化增強動力,和陳皮相配伍簡直絕妙。 ![]() 甘草則是直接補脾的,補充脾胃的津液氣血,張仲景補脾最喜歡用甘草。甘草等于直接補充物資,陳皮等于加強交通運輸能力,補了脾又健了脾,脾的問題就解決了,痰的來源就解決了 另外,生姜、大棗也能補脾益氣,保護脾胃,防止諸藥損傷脾胃,兩者相配既可以健脾暖胃,調和氣血。 ![]() 能夠健脾的,還有炒白術。 白術,的功效就是健脾祛濕,是祛濕的神藥,仲景很多祛濕的方子中就用到了白術,一切脾胃虛弱、痰濕困脾之癥都離不開它。 白術有一股很好聞的氣味,凡是帶有香味的藥都有醒脾的功效,白術還有帶有一絲絲甜味,甘味入脾,白術性溫,還有一定的燥性,脾喜溫喜燥,所以能夠燥濕健脾。 ![]() 以上就是健脾祛痰的一些藥,脾好了,痰少了,血管就通了,頭就不暈了。 最后,還剩下一味天麻。 天麻,又稱定風草,是一味平肝熄風定驚的良藥,為什么息風呢?因為頭暈往往與風邪相關,風一吹,樹枝就會亂擺,如果風邪襲人,也會導致頭暈目眩。 ![]() 而天麻有很強的祛風作用,《本草匯言》說,天麻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把風邪消除,頭就不暈了。 以上就是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方解。 再說一下本方的適應病癥特點:頭暈、頭痛、伴有腹脹、不消化、舌苔白厚者。只要符合以上條件,用本方治療眩暈,將會非常管用。 |
|
來自: 新用戶7315599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