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自號霞客。漢族,出生1587年1月5日,南直隸江陰縣(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經(jīng)30年考察撰成了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qū),“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并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為我國地理學研究做出突出貢獻,后人為了紀念徐霞客,特把《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游日。 ![]() 人物生平 1587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隸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受耕讀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鐘情于地經(jīng)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 1601年,徐霞客十五歲時,應過一回童子試,但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都能記得。但家里的藏書漸漸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 1605年,徐霞客十九歲,父親去世。徐霞客生來有游歷全國的志向,很想外出探詢名山大川的奧秘,而且想繪天下名山勝水為通志,但因為有年邁的母親,不忍成行。可徐母心胸豁達,通情達理,積極鼓勵徐霞客放心遠游。 1608年,二十二歲的徐霞客終于正式出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離開了家鄉(xiāng)。從此,直到五十四歲逝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徐霞客注重文學記載,因此在跋涉一天之后,無論多么疲勞,無論是露宿街頭還是住在破廟,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 1616年,徐霞客在參觀了白岳山(今齊云山)后,來到了黃山。徐霞客登臨黃山時,曾對黃山的秀麗這樣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后被當?shù)厝艘隇椤拔逶罋w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此后,徐霞客來到了福建省,開始了武夷山之行。 1617年,這一年徐霞客進行的主要是短線游,如善卷洞和張公洞。這年,他的原配夫人去世。 1618年,八九月份,徐霞客與親友一起,溯長江而上,游覽了廬山。此后,在這一年九月份,他再一次游覽了黃山——路線與第一次大同小異。 1620年,徐霞客在這一年五月啟程,繼續(xù)在鄰近省份進行短線游。旅游的景點包括浙江省內的江郎山,福建省的九鯉湖和石竹山。 1623年,徐霞客循運河北上,隨后西行,進入河南,訪問了少林寺和嵩山。隨后,他又游覽了龍門石窟。此后,徐霞客繼續(xù)西游,來到了西岳華山。與登上華山后被嚇哭的韓愈不同,徐霞客足足遍游了華山的五峰。此后,徐霞客又游覽了峨眉山和武當山。在峨眉山,由于當?shù)赜腥伺褋y,導致“峨游不暢”。 1624年,由于自己的母親已經(jīng)八十高齡,徐霞客打算停止出游,侍奉母親。不過母親為了表示對他的支持,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和兒子一起旅游。當然,這些景點基本限于徐霞客老家江蘇省內。第二年,徐霞客的母親去世,悲痛的徐霞客也暫時停止了自己的出游。 1628年,在守孝三年期滿后,徐霞客再次踏上征程。他游覽了福建的金斗山和玉華洞,隨后來到廣東羅浮山。 1629年,徐霞客由運河北上,游覽了盤山、崆峒山、碣石山等景區(qū)。 1630年,他和叔祖在七月啟程,再一次游覽福建。此次游覽的景區(qū)包括浮蓋山、桃源洞等等,此外還進行了一次漂流活動。 1632年,他和族兄一起,在農(nóng)歷三月啟程,再次游覽了天臺山和雁蕩山,隨后與名士黃道周一起泛舟太湖。 1633年,這一年夏天,徐霞客再一次北上京師,并游覽了山西五臺山景區(qū),遍游東南西北四臺。八月,他離開五臺山趕赴恒山,并參觀了懸空寺和廟群。 1636年,年屆五十的徐霞客感到老病將至,開始了那次悲壯的“萬里遐征”。十月開始,他遍歷江西、湖南,沿途游覽了西塘、龜峰、龍虎山、會仙峰、武功山等名勝,隨后繼續(xù)征途。徐霞客遠游至云南麗江后,因足疾無法行走,仍堅持編寫《游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60多萬字(遺失達200多萬字,只剩下60多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并受當?shù)厝耸恐校幾搿峨u足山志》。 1637年,離開湖南,徐霞客又進入廣西。在考察了靈渠后,他游覽了現(xiàn)在仍是熱門景點的桂林以及陽朔。在桂林,他游覽的景區(qū)包括象鼻山、疊彩山、七星巖、伏波山、堯山等。此后,徐霞客泛舟漓江,來到了陽朔附近。當時徐霞客非常想攀登獨秀峰,但是這里卻是王城的禁區(qū),徐霞客苦苦懇求,也未能如愿。結束桂林陽朔之行后,徐霞客游覽了都嶠山和勾漏洞等風景名勝。 1638年,徐霞客開始了云貴之旅,參觀了白水河瀑布,也就是現(xiàn)在的黃果樹瀑布。一路上,他經(jīng)過的主要景區(qū)包括觀音洞、碧云洞、丹霞山、石林、昆明西山、溶洞群、棋盤山、水目山、九鼎山、雞足山、麗江、妙峰山等。 1639年,徐霞客繼續(xù)在西南邊境游覽,所參觀過的景區(qū)包括金華山、普陀崆溫泉、蝴蝶泉、瀾滄江鐵索橋周邊景區(qū)、四洞溝風景區(qū)等。 1640年,徐霞客已“兩足俱廢”、心力交瘁,云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陰。江陰的官員來探望時問道:何苦來哉。徐霞客回答道:“張騫鑿空,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 1641年正月,54歲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遺作經(jīng)好友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縱觀徐霞客游歷生活,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準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chǎn),并憑興趣游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第二階段為1613年到1633年,48歲的紀游前段,歷時20年,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恒山諸名山。但游記僅寫了一卷,約占全書的十分之一。1614年,徐霞客游覽了家門口附近的揚州、南京等地,還參觀了瘦西湖。第三階段為1636年至1639年,54歲的紀游后段,歷時4年,游覽了浙江、江蘇、湖廣、云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游記。 徐霞客游歷考察的三十多年間,在完全沒有他人資助的情況下,先后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相當于現(xiàn)代的江蘇、浙江、山東、山西、陜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21個省、市、自治區(qū),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jīng)常自己背著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xiāng)僻壤,或是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qū),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卻依舊百折不撓,為我國地理學和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主要成就 徐霞客的游歷,并不是單純?yōu)榱藢て嬖L勝,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guī)律。他在山脈、水道、地質和地貌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徐霞客對許多河流的水道源進行了探索,象廣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蕭、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盤江以及長江等等,其中以長江最為深入。長江的發(fā)源地在哪兒,很長時間都是個謎。戰(zhàn)國時期的一部地理書《禹貢》,書中有“岷江導江”的說法,后來的書都沿用這一說。徐霞客對此產(chǎn)生了懷疑。他帶著這個疑問“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查出金沙江發(fā)源于昆侖山南麓,比岷江長一千多里,于是斷定金沙江才是長江源頭。在他以后很長時間內也沒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國家派出考察隊才確認長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還是世界上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先驅。徐霞客在湖南、廣西、貴州和云南作了詳細的考察,對各地不同的石灰?guī)r地貌作了詳細的描述、記載和研究。他還考察了一百多個石灰?guī)r洞。他沒有任何儀器,全憑目測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學。如對桂林七星巖十五個洞口的記載,同今天地理研究人員的實地勘測,結果大體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歐洲人才開始考察石灰?guī)r地貌,徐霞客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guī)r地貌學者。他指出,巖洞是由于流水的侵蝕造成的,石鐘乳則是由于石灰?guī)r溶于水,從石灰?guī)r中滴下的水蒸發(fā)后,石灰?guī)r凝聚而成鐘乳石,呈現(xiàn)出各種奇妙的形狀。這些見解,大部分符合現(xiàn)代科學的原理。 徐霞客通過親身的考察,以無可辯駁的史實材料,論證了金沙江是長江的正確的源頭,否定了被人們奉為經(jīng)典的《禹貢》中關于“岷山導江”的說法。同時,他還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瀾滄江等許多水道的源流,糾正了《大明一統(tǒng)志》中有關這些水道記載的混亂和錯誤。他認真地觀察河水流經(jīng)地帶的地形情況,看到了水流對所經(jīng)地帶的侵蝕作用,并認識到在河岸凹處的侵蝕作用特別厲害。他還注意到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觀察在不同的地形、氣溫、風速條件下,植物生態(tài)和種屬的不同情況,認識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緯度對氣候和生態(tài)的影響。對溫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一定的科學認識。在徐霞客對地理學的一系列貢獻中,最突出的是他對石灰?guī)r地貌的考察。他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系統(tǒng)考察的地理學家。歐洲最早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廣泛考察和描述的是愛士培爾,時間是1774年;最早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系統(tǒng)分類的是羅曼,時間是1858年,都晚于徐霞客。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xiàn)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xiàn)象,都作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對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 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寫的游記,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游記文學。他的游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樸而綺麗,有人稱贊它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 人物影響 徐霞客在世界科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考察范圍來說,徐霞客遠遠大于西方學者。徐霞客在中國西南熱帶、亞熱帶巖溶發(fā)達的地區(qū)考察了3年,該地區(qū)碳酸鹽巖連續(xù)分布面積達5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之最;西方學者早期對巖溶地貌的考察和論述幾乎只限于歐洲溫帶巖溶區(qū)和地中海一帶,考察范圍遠遠不如徐霞客。就時間來說,徐霞客遠遠早于西方學者。對熱帶巖溶的考察,西方直到1845年才有德國旅行家容格·胡恩對爪洼“千山”地形的描述,比徐霞客晚200多年。對洞穴的考察,現(xiàn)存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中的加法雷爾的《地下世界》(殘稿)有所涉及,但含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比徐霞客晚十來年;瓦爾瓦索的《克萊茵公爵的榮譽》記述了他家鄉(xiāng)及鄰近地區(qū)的洞穴、落水洞等,發(fā)表于1689年,比徐霞客晚半個世紀,而且仍具神秘主義色彩。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的《論地層》(1763)論述了石鐘乳,比徐霞客晚130多年。 就論述的內容來說,徐霞客比西方19世紀以前的同類學者遠為豐富全面。19世紀以前,西方只有少數(shù)研究者對局部巖溶區(qū)域和某些巖溶現(xiàn)象作過觀察和解釋,內容零散,對巖溶成因和地理分布等都沒有清晰的概念。徐霞客卻在17世紀30年代已經(jīng)對熱帶亞熱帶的巖溶現(xiàn)象作了大范圍的相對系統(tǒng)的考察和描述,并對巖溶現(xiàn)象的成因和地理分布提出了一些科學的觀點。徐霞客記載的地表巖溶地貌類型和數(shù)量之多,不僅當時在世界范圍內絕無僅有,即使今天仍難能可貴。在巖溶學方面,西方直到19世紀50年代,克維治克的成就才超越了徐霞客。 作為明代一位杰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從旅游的角度看,其對壯游山水的全身心投入,是最為引人注目的;他的旅游文學經(jīng)典巨著,是其所有成就中的高峰。隨著徐霞客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專業(yè)旅行家的出現(xiàn),旅游才正式作為人的生存方式之一,迅速進入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生活之中,并從士大夫濟世人生的附庸生活中獨立了出來,步入迅速發(fā)展的時代新軌道。因此,《徐霞客游記》堪稱中國旅游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徐霞客以其《游記》,生動傳神地描繪了涉及今天大半個中國(2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的眾多山水名勝、奇觀異景乃至風俗民情、社會生活等,給后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旅游學、地學、文學、文化、經(jīng)濟乃至動植物、生態(tài)、政治、社會、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無怪乎人稱《徐霞客游記》是“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 徐霞客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徐霞客在國際上具有不同凡響的影響力。《徐霞客游記》被學術界列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20部著作之一,除中國大陸與臺灣外,現(xiàn)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都建立了“徐霞客研究會”。徐霞客在地學,特別是巖溶地貌的考察研究方面,居于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徐霞客與13世紀西方大旅行家馬可·波羅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分別被推尊為“東、西方游圣”。徐霞客及其《游記》在世界各國所享有的這些影響和聲譽,是中國旅游走向全球的重要文化基石之一。 ![]() 名人評價 于希賢:徐霞客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他把山形水勢、晴空陰云情趣化、擬人化、性格化,體現(xiàn)了對大自然的仁愛”。他同時指出,《徐霞客游記》很好地說明了中國傳統(tǒng)科學是一種“活的科學”,不僅將“人”納入景觀宇宙之中,而且在生存危機中關注對自身生活方式的調節(jié),以更適合自然環(huán)境,達到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 姚偉鈞:徐霞客反對人畜共處,較早指出牲畜飼養(yǎng)和采石、燒石灰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強調政府的禁令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作用,歌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參考資料 徐霞客(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 |
|
來自: 新用戶25557764 > 《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