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女,32 歲。2023年 6月 7 日來診。二陽后仍咳嗽2周,曾先后服用中西藥,效果平平。刻下:咳嗽晝夜無休,痰黃而黏,口干口渴,汗出,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證屬:風熱咳嗽。 治則:宣散風熱,清熱宣肺。 擬方:三拗湯合止咳散加減。 處方:麻黃6g,先煎十分鐘,杏仁10g,甘草6g,百部10g,前胡10g,款冬花10g,枇杷葉20g,鹿銜草 20g,黃芩 10g,桑葉 15g,魚腥草 15g, 生石膏 30g,先煎十分鐘。5 劑,水煎服。 5天后復診:藥后偶咳,上方去石膏,繼服5劑,諸癥消失 體會:肺為氣之本,司呼吸,宣發與肅降是其生理功能,只有宣發才能肅降。外感內傷皆可導致諸氣上逆于肺,則咆哮而咳,故治咳之法當以宣降清潤為務。宣肺首選三拗湯,以麻黃發散風寒,宣肺平喘,杏仁仁下氣定喘。甘草和中,合用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醫學心悟》云:“咳嗽之因,屬風寒者,十居其九。”故程鐘齡先生總結出止嗽散治諸般咳嗽。百部、前胡、枇杷葉,其氣主降,與麻黃配伍,一宣一降可恢復肺之生理功能,枇杷葉降肺止咳,鹿銜草溫陽補腎止咳。 咳嗽是臨床常見病,諸般咳嗽皆以風寒咳嗽為多,故治咳當突出兩個字:“宣”與“降”。其使用技巧:當外感癥狀明顯時,重在“宣”,“降”為輔;當外感癥狀不明顯時,重在“降”,“宣”為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