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中,科技高度發(fā)展,我們見證了太多2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用句之前很流行的話來說:“我們一直活在未來之中”。 在這樣一個互聯網為王的時代中,信息就像是雪花一般撲面而來。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早已不是夢想,現在的我們只要拿出手機,打開各種社交軟件,所有你想要的信息,你想知道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一目了然。 但這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存在著雙面性的。 信息雖然多,但也雜,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從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拼成一個自認為是事實的“真相”,并且對著這個“真相”肆意評價。 但碎片化的信息真的可以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嗎? 當我們選擇用這樣碎片的信息“讀”人時,我們真的看清楚了嗎? 而在最新一期的《奔跑吧》給出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更多的時候,你以為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strong> 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中,有一個衍生的詞語叫“標簽”。 標簽是什么?其實就是一種固有的思維。 “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這句最近很流行的話,就是對這種“固有思維”的最好解釋。 但“你認為的”終究只能是“你認為的”,它永遠都無法改變真相。 最近,因為熱播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獲得更多關注的伊能靜,卻因為在一次訪談節(jié)目中的“口不擇言”成功把自己從“眾捧”作到了“眾嘲”。 訪談中,伊能靜談到了“幸?!边@個概念,也許是婚姻生活美滿,對目前的生活也很滿意。 伊能靜自信滿滿地問道:你不覺得我很幸福嗎? 她直言道:“我就覺得我真的很幸福,因為通常在完成了愛之后,再去完成自我價值,你就再也丟不掉什么東西。” 這些話也確實是實話,但接下來伊能靜卻在佐證自己的幸福時,和梅艷芳做了對比。 我們無意去討論她的幸福是不是真的幸福,但用自己幸福的標準去評價別人的生活,就是一種愚蠢。 真實的梅艷芳,作為和“哥哥”張國榮享有同樣盛譽的歌手,她被香港人親切地稱為“香港的女兒”。 在她生命的最后時刻,她也堅持舉辦演唱會與歌迷道別,曾說自己即使倒下,也必須倒在舞臺上。 而在最后一場演唱會中身著婚紗,也是想表達自己對舞臺和演唱的赤誠之愛,并且規(guī)勸歌迷要珍惜當下。 梅艷芳從沒有否認過她對于未婚的遺憾,但她也說了:“我有你們的愛,已將這遺憾填補,我將自己嫁給了音樂,嫁給了你們。” 其實不僅僅是伊能靜,我們都曾經對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偏見: 即便我們所存在的這些固有思維,在真相的面前真的不堪一擊,我們還是習慣性的依賴那些片面的聲音,對著一個多面的事件做著評價。 這就是偏見的威力,它一旦有了開始,就會一直偏見下去。根本就沒有什么時候有,什么是會沒有之說。 就像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申公豹說的一句話:“偏見是人心中一座大山,任憑你怎樣努力都休想搬動”。 人人都厭惡偏見,但現實卻是,我們在痛恨被別人貼上標簽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給別人貼上標簽。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網絡上隨意敲下一句自以為是的評價,不過是對眼前看到的景象作出的自我的判斷。 殊不知幼小的蝴蝶煽動著翅膀,發(fā)酵而來的颶風早已不是當初隨手敲字那個人能控制的了的了。 偏見是刀,刀刀致命。 有些人說,偏見不過是一種無知罷了,不去理會就好了。 但偏見猛于虎,所有的偏見都是會在一個人身上長長久久地存在的,就像是一個傷疤,會結痂,但永遠不會消退。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 視頻中出場的嘉賓有三個,且打扮個性十分鮮明,一個渾身紋身,一個穿著暴露性感,一個身穿cos服。 隨后,二十個觀眾開始對嘉賓肆意評價,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屏幕上出現了無數嘲諷不屑甚至是侮辱性的詞匯。 給予嘉賓一的評價:黑社會,癮君子,暴力狂,不敢嫁,古惑仔。 對嘉賓二的評價:綠茶婊,陪酒女,心機深,不正經,交際花。 對嘉賓三則是:裝可愛,腦殘,可約,和攝影師睡過,二次元很亂等。 三位嘉賓轉身看到評論,情緒都十分不穩(wěn),三號嘉賓更是直接崩潰離場。 但真實的情況是什么呢?嘉賓一是個紋身師,平時雖然不愛說話,但是很熱愛生活,喜歡和朋友一起做美食; 嘉賓二的職業(yè)是夜間看護,她之所以打扮的時尚性感,是想以最好的自己去迎接即將和她共度一生的他; 嘉賓三是小學音樂老師,動漫和cos只不過是她的業(yè)余愛好。 后期在接受采訪時,他們說:“很難受,就像刀子扎在心上一樣,也許這些對別人來說,只是幾個字,但我們卻真的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消化那些言論。” 是啊,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你所說的所有話,都是不近人情的。 有些人有些事,就像冰山一角,眼見都不一定為實,更何況“聽說”。 人性最大的惡意,就是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肆意評價別人。 那些肆意的評價,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很多時候都化成了傷害對方的利劍。 人言可畏,請務必善良! 從不輕易的評價他人,是一個人深到骨子里的修養(yǎng)。 哲學家柏格森曾說: “行動是必需品,而思辨則是奢侈品。” 在這樣一個追求速度的時代中,思考,確實是一種很珍貴的品格。 網上有一張很著名的反轉照片。 從側面這個角度看,那個溫文爾雅的英國王子威廉竟然對著記者比起了中指。 這個照片一經曝光,就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就在很多網友都以為馬上要爆出一個英國王室的驚天丑聞時,事情反轉了。 正面拍攝的照片顯示,威廉王子做出的手勢并不是中指,而是一個“3”。 他也不是正在嘲諷記者,而是在和記者分享好消息,“我們馬上要迎來第三個孩子啦”。 老話說:“未知全貌,不予評價。” 越是在外部混亂的時候,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從表面上看,我們的互聯網高度發(fā)達,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但實際上,在這樣的情況下,信息的真實度很多都沒法求證。 固然,網絡給了我們表達觀點的筆,但同時它也豎起了一堵厚厚的墻,讓我們隨意評價別人的代價太低,所以在各種聲音中的狂歡,就成了我們所有人的消遣方式。 但復雜的世界,本身就要以復雜的眼光去看待,一味地從眾,只會讓我們在眾多信息中迷失。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能從生活中和書本里汲取的養(yǎng)分也不同。 如果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偏見,就應該去反省下自己的世界是不是太局限了。 你我皆凡人,凡人皆有偏見,但這從不是你挾持偏見隨意傷人的借口。 所以,在各種的聲音中,請一定要保持理智。 身為一個成年人你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哪怕你不能感同身受,也要想明白你這句話會造成怎樣無法挽回的后果,更要清楚這個后果是否是自己可以承受的。 真相永遠是真相,任何一意孤行的偏見都是很難凌駕于真相之上的。 但很多的時候,我們從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所提取的只是自己想要看的東西。 因為這樣的“偏見”,讓我們一次次的不顧真相,對別人的生活進行肆意的攻擊,更有甚者,明明已經知道真相,還要無理取鬧的堅持自己的看法。 這個世界需要的只有真相,一種去掉偏見之后干干凈凈、純純粹粹的真相。 所以,當一件事情你并不確定時,別急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 愿我們都能保持著最基本的善意,能夠摒棄偏見,理性真實地去發(fā)掘他人的本質,讓這個世界多一些溫暖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