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更斯曾說:“愛可以是無私的奉獻,也可以是自私的享受,全在于你如何抉擇。” 愛一個人是出于本能,而愛自己亦是刻在DNA中的本性,兩者矛盾又統一。 兩個彼此相愛的人,既會向愛人給予自己的真情,同時也渴望得到對方的回應。 但有些男人,他們只愿享受別人的關愛,卻從不肯對等的付出,自私自利到了極點。 他們眼中和心里,從來只有自己,容不下其他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妻兒父母。 與這樣的人在一起,余生只會受盡折磨。 誰都不愛,只愛自己的男人,身上會有這3個特征,一旦發現請盡早遠離。 ![]() 01 沒有上進心,對父母只會啃老 在感情之中,女人或許可以接受男人一時的貧窮,卻絕對無法容忍對方擺爛躺平。 甘于現狀,毫無進取之心的男人,只會婚姻帶來陰影與絕望。 甚至還有許多人,從小便養尊處優,倚仗著父母的溺愛,肆無忌憚地向父母索取。 哪怕自己已經到了應該獨立自主的年紀,仍然不思進取,只想不勞而獲,一輩子啃老。 2015年在湖南省岳陽市,一位名叫李明亮的博士,成了當地的“啃老名人”。 當時已經37歲的他,蝸居在家兩年多,吃喝拉撒全靠父母的照顧,儼然一副“巨嬰”模樣。 從小到大,李明亮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異,父母也傾盡全力,供他考取了名校。 但讀完博士以后,他因為無法適應社會生活,便選擇了回家與父母住在一起。 每當父母勸告他要出去謀生時,他都充耳不聞,甚至常常將自己反鎖在屋內。 正如明朝文人呂得勝所言:“飽食足衣,亂說閑耍;終日昏昏,不如牛馬。” 一個男人,若是連自己都無法養活,又如何去承擔起家庭與生活的重任? 真正有本事的人,絕不會因為一點挫折便郁郁寡歡,選擇躲回父母的羽翼之下當寄生蟲。 而那些安于享樂的男人,白白浪費自己的大好年華,最后往往只會是一事無成。 ![]() 02 沒有責任心,對兒女不管不顧 在知乎上,曾經有人提出過這樣的問題: “為什么現在的恐婚的女性越來越多?” 評論區中有一個回答,獲得了最多的點贊:因為害怕“喪偶式的婚姻”。 所謂“喪偶式的婚姻”,就是指夫妻之中的一方,因為各種原因而冷漠對方,無視家庭義務。 而在中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婚姻模式的影響之下,許多婚后的男性都有類似的情況。 他們或是因為長期在外工作,被迫遠離家庭;或是不愿意被婚姻束縛,向往個人自由。 無論是哪種原因,最終造成的結果,往往是對家庭的漫不經心,對兒女的不管不顧。 在電視劇《親愛的小孩》中,表面上文質彬彬的肖路,其實是個徹頭徹尾的自私鬼。 妻子懷孕期間,他就百般推卸自己的責任,只想自己過得清閑一些,對妻子漠不關心。 妻子分娩當天,他撒謊說自己有工作要忙,實則躲在家里看球賽,直到第二天才去醫院。 有了孩子以后,肖路請了月嫂幫忙,自己則對妻子、孩子和家事全然不顧。 為了逃避家庭責任,他寧愿在下班后與同事喝酒,也不愿意回家幫忙照顧孩子。 羅曼·羅蘭曾說:“一切責任的第一條:不要成為懦夫。” 男人習慣了當甩手掌柜,其實從本質上而言,就是一種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若是想追尋真實的幸福與安全感,請一定遠離這樣的男人。 ![]() 03 沒有同理心,家務全部推給妻子 在一檔真人節目秀中,一個四胞胎媽媽的遭遇,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她的丈夫覺得妻子生完孩子以后,每天都忙于家務,不僅沒有了曾經的青春靚麗,還忽略了對自己的關心。 所以,他希望節目組能幫他改變妻子,讓其生活的重心回歸到彼此身上。 節目組將妻子打扮得光鮮亮麗,并且為二人制造了一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妻子問丈夫:“你知道我最想聽到你說的話是什么?” 丈夫立馬回答說:“我愛你?” 妻子苦笑著說:“不,是放著我來。” 可見,丈夫完全沒有發覺,自己才是妻子變成如此模樣的罪魁禍首。 他從未幫妻子分擔過任何家務,卻還埋怨妻子對自己沒有了關心,甚至還要改造妻子。 有時候,壓垮婚姻并不需要多大的矛盾,只要幾件家務事就已足夠。 沒有結婚之前,多少男人信誓旦旦地海誓山盟,許下諸多美好的承諾。 步入婚姻以后,能真正信守當時的承諾男人,恐怕鳳毛麟角,十不足一。 許多男人就是毫無同理之心,一味要求妻子體諒自己的辛苦,卻從不思考妻子的不易。 正如情感導師涂磊所說: “有些男人就喜歡雙標,明明自己不努力,卻要求女人勤勤懇懇;明明自己不求上進,還說女人不勤儉持家;想要一個完美的對方,卻永遠看不見丑陋的自己。” 遇到這樣的男人,請不要一味的忍耐,遇人不淑,當斷則斷,才是明智之舉。 高爾基曾說:“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 沒有同舟共濟的婚姻,沒有相互攙扶的愛情,注定無法長久。 戀愛也好,婚姻也罷,若是付出一切努力仍然無法改變他們,那就要選擇及時止損,不再糾纏下去。 愛情雖美,婚姻不易,還是要找一個值得托付終身的人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