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關節炎,本病在中年以后多發。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且醫療支出巨大,增加家庭和社會負擔。采用自擬方內服配合中藥熏洗治療本病,取得明顯療效。現介紹如下。 ![]() (網絡配圖) ![]() 一、臨床資料 共研究骨關節炎患者56例,男性15例,女性41例;年齡41~80歲,平均60歲;平均病程49月。 二、治療方法 處方:煅龍骨(先煎)、煅牡蠣(先煎)、忍冬藤、桑枝、雞血藤各30克,當歸、牛膝各15克,白芍、宣木瓜、金毛狗脊、延胡索、甘草各10克。 加減:腎虛寒凝者,加桂枝、羌活、獨活、制附子(先煎)各10克;濕熱痹阻者,加薏苡仁20克,蒼術、白術、黃柏、知母、澤瀉各10克;血淤阻絡者,加丹參、蒲黃、五靈脂、炙大黃、丹皮各10克。 ![]() (網絡配圖) 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200毫升分兩次溫服;將煎煮后的藥渣再次加水煮熱后倒入盆中,趁熱對患部進行熏洗、熱敷,每日2~3次,每次約30分鐘,四周為一個療程。 三、療效標準 顯效:關節疼痛、腫脹消失,活動功能恢復正常。 好轉:關節疼痛、腫脹減輕,活動功能好轉。 無效:關節疼痛及腫脹無變化,關節活動度無改善。 四、治療效果 顯效33例,有效1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5.96%。 五、體會 骨關節炎屬于中醫學“骨痹”范疇。《素問·長刺節論》篇謂:“病在骨,骨重不可舉,寒氣至,骨髓酸痛,名曰骨痹。”本病病位中醫多責之筋骨,而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因此,本病與肝腎關系尤為密切。老年之體,年邁體衰,肝腎不足,精血虧損,筋骨失養,加上長期勞損或外感風寒濕邪,則更易罹患此病。 ![]() (網絡配圖) 在臨床中應用中醫藥綜合療法治療本病,內服方謹循骨痹病因病機,組方以補腎健骨,活血祛淤,通絡止痛為原則。 方以金毛狗脊、牛膝為君,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祛脊背之風濕而強腰膝;以宣木瓜、桑枝、煅龍骨、煅牡蠣、忍冬藤、延胡索、雞血藤為臣藥,共奏祛濕舒筋通絡止痛之功效;以當歸、白芍為佐藥;以甘草為使藥。 當歸有補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之功效,常隨證配伍應用于風濕痹阻的疼痛證;白芍養血平肝,緩急止痛,可用于四肢拘攣作痛等;甘草功能補益心脾之氣,緩急止痛;三藥共用補血益氣而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又為使藥。諸藥相伍,使肝腎強健,氣血充足,風寒濕邪俱除,脈絡通暢,痹痛得以緩解。 中藥熏洗療法是利用中藥進行熏蒸、浸浴患處的治療方法。藥物有效成分能通過皮膚進入體內發揮作用,同時又可刺激皮膚上神經末梢感受器,經過神經系統形成新的反射,從而終止原有的病理進程,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 (網絡配圖)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中藥熏洗能夠擴張血管,增強代謝,改善循環,減輕靜脈淤滯,降低骨內壓力,促進關節積液吸收,緩解疼痛和腫脹,從而達到改善關節功能的作用。中藥熏洗和熱敷具有溫經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本觀察表明,中藥自擬方內服配合熏洗的方法對骨關節炎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不僅療效明確,安全性好,而且不良反應更小,是治療骨關節炎的有效方法,尤其在改善關節功能方面更具有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所刊方藥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