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天天媽媽的咨詢: 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放學回家后對我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班里的同學都不愿意和我玩。”接孩子放學時,三四個小朋友一起來告我兒子的狀,當時有點下不來臺……” ![]() 多媽媽有話說 A娃的社交問題,讓很多家長苦惱不已:
A娃常因難以遵守規則,做事沖動,容易動手,經常與小伙伴發生沖突、爭執,因此常常被孤立、歧視,出現人際交往困難。 盡管大多數時候,A娃心里并沒有惡意,但他們的魯莽行為,會讓同齡的小伙伴誤會他有攻擊性,不好相處,慢慢對其敬而遠之。 一項研究發現: 半數以上的多動癥兒童不受同齡人喜歡,56%的多動癥兒童沒有朋友。即使多動癥的兒童有朋友,他們的友誼質量也要比正常兒童的友誼質量更低、穩定性更差。 這是大多數A娃面臨的現狀: 在班級中很難交到朋友,維持和他人的友誼也比較困難,無法順暢地參與團體活動,大多數時候,A娃無法體驗到上學的樂趣,厭學情緒會更嚴重。 但A娃也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樣,擁有牢固的友誼,和別的孩子正常玩耍,但因為自己自身的ADHD特質,讓他們在交友方面困難重重,常常遭到排斥,被邊緣化。 正如巴克利博士所說的那樣: “ADHD 不是不知道該做什么的障礙,而是做不好他們知道該如何做的事情。” 這句話直擊多動癥兒童的社交問題:知道“社會規則”,卻不知道如何執行它們。 為什么A娃會出現社交困難? 1. A娃的注意力缺乏問題 A娃一個明顯的癥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注聽別人講話,是他們社交困難的一個主要因素。 美國麻省理工學員的神經學家羅伯特*戴西蒙研究發現:人類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 大腦中的注意力回路,由前額葉皮質與頂葉皮質等大腦區域構成,要保持專注力,前額皮層的活躍程度非常關鍵。 但A娃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活躍不足,專注力很容易受到外在刺激的擺布,外界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A娃分心走神。 這就導致A娃和別人交流時,不能抓住對方語言的核心信息,以至后續無法做及時反映,這讓A娃在社交里就顯得愚笨,不合群。 久而久之,別的小朋友就不想跟他一起玩。 2. A娃的情緒起伏波動大 患多動癥的孩子,他們往往比較沖動、易怒、好發脾氣,對挫折的耐受能力較差。 A娃更容易產生情緒問題,且無法自我控制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 大腦額葉神經遞質分泌不足,無法高效地加工處理信息,做出正確決策! 人體的沖動情緒以及思考、判斷和洞察力,與前額葉的活動息息相關。如果前額葉活動不足,就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思考缺乏條理,自控能力弱。 而島葉是?腦?層的?個區域, 它??上?下的策略和?標來抑制個體的情緒反應,幫助孩子在對突發情緒采取?動之前深呼吸和思考的部位。 在A娃的?腦中,從島葉到杏仁核的連接很弱,這會導致調節負?情緒的能?驟降,情緒無法被調節。 多動癥的孩子情緒難以預測,情緒起伏大,更容易與其他孩子出現爭吵或打架事件,這會導致其他同齡孩子不敢靠近多動癥患兒。 此外,A娃缺乏共情行為,無法同理心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并難以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從而在社交場合會顯得格格不入。 多動癥兒童的情感成熟水平,可能遠低于正常的小伙伴。這也意味著10歲的多動癥兒童,可能在同齡人中表現得更像7歲或8歲。 3. A娃口頭表達出現問題 患有多動癥的孩子,在口頭表達上經常“口不擇言”,他們的一些語言和行為常常不經思考就直接表達出來,很容易冒犯他人。 他們在社交場合有時會說些不合時宜的話,引起小伙伴的反感,但A娃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的后果。 2014年發表在《兒科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 患多動癥的兒童,比普通兒童出現語言問題的可能性要高出3倍。 這項研究在澳大利亞找到了6-8歲的兒童,分析了他們的接受性語言和表達性的語言。 接受性語言能力是孩子傾聽和理解語言的能力,而表達能力是孩子說話和被別人理解的能力。 A娃在表達性語言方面存在的問題:說話吞字含糊,發音不清,詞不達意等。 A娃在接受性語言困難體現在:理解指令和書面語言方面存在相應的困難,這就導致他們會表現出不愿意聽從指令,違反紀律。或者不愿意看書,抗拒學習、抗拒閱讀。 4. A娃不遵守規則 A娃在自我調節或控制自己的行為方面有困難。 和別人交談時,喜歡打斷別人的談話,并說另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如果其他小朋友不停下來認真聽他說話,他就會表現出沖動、生氣、委屈的情緒。 團體活動中,同理心差,經常因為沖動搞砸事情。 多數A娃情緒容納度低,很容易被挫敗感激怒,面臨別的小伙伴的挑釁時,會動手打人,而不顧后果。 A娃這些不合時宜的做法,導致多動癥兒童在伙伴群里不受歡迎。 一項研究觀察了7-13歲多動癥兒童和普通兒童,玩團體游戲時候的行為。 發現與健康兒童相比,多動癥兒童在競爭性的游戲中,更容易打破游戲規則,表現出專橫且野蠻的行為。在合作類的游戲中,他們也會更多的考慮自己,表現更加自私。很容易讓其他兒童產生不愉悅的游戲體驗。這是因為多動癥兒童的行為更加關注他們自身,而非外界環境。 不遵守規則,也是造成A娃社交方面困難的原因之一。 改善A娃社交技能的3個方法 “朋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如果孩子的人際關系糟糕,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及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 經常與兒童討論社交行為或改善社交行為的家長,在幫助兒童發展社交關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這些父母的孩子也都會有更穩定和完善的社交網絡。 如何改善A娃的社交技能,給家長3個小建議。 1 .角色扮演 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是模擬孩子可能遇到的社交問題的有效方法。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體會社交場景下,如何做能獲取別人的友誼。 ①使用角色扮演的游戲,家長扮演孩子,向孩子展示社交技巧; ②讓孩子當場模仿所學到的社交技巧; ③鼓勵孩子下次與其他孩子玩耍時,嘗試使用學到的社交技巧。 2. 幫助孩子練習社交技巧和對話技巧 家長與孩子一起練習社交和對話技巧,讓孩子明白語言表達在社交場合下的重要性。 比如如何避免打斷別人、說出刺耳的話。 有的A娃跟別的孩子玩耍時,有口無心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太無聊了”“你選了一個蠢游戲”,這種直言不諱,往往會讓場面陷入尷尬。 家長告訴孩子,可以將“這太無聊了”換成“我們能玩一會兒別的游戲嗎?” 將“你選了一個蠢游戲”換成“我們去玩滑滑梯怎么樣?” 家長可以教會孩子多用“我們”開頭的商量語氣,避免使用“你”字開頭的表述。 家長還可以根據常見的社交場景,讓孩子在兩個表達中選擇一個,并討論哪種表達方式,幫助孩子避免使用不恰當的語言,也會讓其他孩子感覺更舒服。 家長可以幫孩子找一個跟孩子關系不錯的其他小朋友,讓A娃平心靜氣地觀察:這個孩子和他人的互動過程。 父母多跟孩子討論哪些行為是可取的,哪些行為自己可以模仿。 讓孩子在榜樣的引領下,逐漸習得社交技巧。 3. 分解孩子的社交行為 當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耍時,家長要重點觀察并幫助孩子分析是哪一部分出現問題,而導致社交失敗。 從中選一個最突出的問題,作為改變的目標行為,如果一次選擇的太多,對孩子來說負擔太重,容易產生畏難心理,孩子愿意學習配合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比如,孩子與人交往中,習慣打斷別人插話。家長可以選取這一個突破目標。訓練孩子耐心傾聽別人發言,不急于插話,學會插話的時機。 比如,孩子情緒容易失控,缺乏同理心。家長平時可以借助書籍或電視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教會A娃識別他人的情緒。 比如,孩子在多人社交的場合下,表現不好。家長可以讓孩子僅與一個或兩個孩子一起玩。 研究證實:對于A娃來說,與一到兩個孩子一起玩,通常比與一批朋友一起玩耍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