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選 筆耕心讀梧桐雨紀念文集 《梧桐花開》第三卷 弄堂里的曲直 文/山者水者 整理/墨吟
胡同﹑巷子﹑弄堂本無不同,字典解釋都是指城鎮或鄉村里主要街道之間比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區的內部,是溝通當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不同地域不同的叫法而已。 對北京的胡同并不陌生,尤其是對故鄉蘇州的巷子更是熟悉。此番西塘古鎮之行又識得了弄堂。細細比較,其實行走在三地的這類“小街道”中感覺上還是有很大差異的,而這種差別還真是別有意趣。 北京的胡同是用來逛的,因為北京的胡同在皇城根兒下,并孕育了無數的王公大臣,所以歷史的磚瓦自有獨特的氣勢,顯得大大方方。 蘇州的巷子是用來穿的,因為蘇州的巷子橫亙于私家花園和府衙宅第之間,巷里有巷,蜂回路轉,曲徑通幽,透著內斂隱忍之氣。 而西塘的弄堂則是用來鉆的,遍布西塘的百余條弄堂是將為數不多的街道乃至整個集鎮串聯起來的交通要道,最窄的僅三十公分,最寬也不過三米,密密麻麻連著千家萬戶,通往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石河埠,也曾伸向已然消失的田頭地腳,溝聯著鎮上居民、鄉下農民及水上漁民的往來。 在這寬寬窄窄死死活活的弄堂里鉆來鉆去,恍若進了迷宮。 弄堂有長有短,有明有暗,有曲有直,有避有敞,有內有外,反映著西塘人的性格特點的多元,也凸現出弄里人家的多樣。 弄堂深深淺淺,或通著庭院,或聯著廳堂,該隱秘了多少私的明的浪漫的悲憤的愛恨情仇的故事;弄堂班駁的弄墻又掩隱著多少可歌可泣的如煙舊事。 可以說,西塘的弄堂無一不是西塘的經典細節,因為西塘的弄堂是由一塊塊市井文化鋪成的,是用一段段民生歲月造就的,走進它,就好像在瀏覽一幅市井風俗畫卷,翻閱一部塵封史冊,聆聽一個古老的人生故事…… 于我,走進它更像在穿越一條時空隧道,因為在穿梭中我想象的是古時侯的人力轎子,近代的人力車,眼睛看到的是當代的三輪和電動車;鼻子嗅到的卻是陳舊腐敗霉變了的舊味道;用手摸著墻上陰冷斑駁的痕跡,感覺到自己在這兒能與歷史直接對話。 歷史,一如這弄堂,曲曲直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