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介 18歲那年,吳劍光應征來到部隊,開始了兩年的軍人生涯。退伍后,2010年正式踏入玉雕行業并漸漸熟悉市場,2012年開始在一家專做翡翠定制的公司當藝術總監,2015年跟隨著中華玉雕大師施宗穎學習。經歷了幾年的沉淀,于2016年成立玉仁居翡翠工作室至今。 ![]() ![]() ? ↑吳劍光作品《寶寶觀音》 吳劍光自幼喜歡畫畫、手工藝術。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玉雕藝術。回憶那時的情景,吳劍光說道:“看著件件美玉巧奪天工,活靈活現的展現在眼前,也就是在電光火石間,他感受到了玉石雕刻惟獨于形惟美于心的大美之境,仿佛能看到隱藏在玉石內一個個充滿生機的靈魂在向他召喚。”吳劍光從這次震撼中久久不能自拔,也是這個起因促使他拜師學藝,正式走入玉雕界。 ![]() 個人榮譽 《渡》在第十一屆深圳文博會上榮獲“金獎” ; 《問佛》在第一屆玉都杯榮獲“金獎” ; 《大愛無疆》在第四屆華表獎榮獲“金獎”; 《玉·見》在第一屆國藝獎榮獲“金獎” ; 《寶寶佛》在第四屆玉魂獎榮獲“最佳創意獎”; 《修禪》在第四屆玉魂獎榮獲“最佳創意獎”; 《童真》在第一屆玉都杯榮獲“銀獎”; 《藏佛》在第三屆子岡杯榮獲“銀獎”; 《乘龍觀音》在第一屆國藝獎榮獲“銀獎”; 《童子拜觀音》在第五屆精英杯榮獲“銀獎”; 《福滿人間》在第八屆神工獎榮獲“銀獎”。 玉雕特色與理念 吳劍光的作品以人物為主在創作中傾注了更多的精神性吳劍光作品設計素材多是佛教、禪文化其作品風格獨特,形式多變線條流暢簡潔,做工細膩人物塑造端莊大方,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年紀輕輕的吳劍光雖說進入玉雕行業不算很早但他的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在業界獲得很多的榮譽被很多藏家及業內看好他對佛教、禪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閑來也讀上幾本書,聽幾首大悲咒等了悟佛性。生活與創作緊密相連。吳劍光認為玉雕作品的完美,不僅體現在嫻熟的工藝技巧上,更依靠治玉人的巧妙構思,使作品具有思想性和圓通入化的意境。 ![]() 他認為玉雕作品的美,不僅體現在嫻熟的工藝技巧上,更依靠治玉人的巧妙構思,使作品具有思想性和圓通入化的意境。 1987年出生,佛山市玉仁居翡翠藝術工作室創始人,廣東省雕刻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談到創作的靈感,吳劍光說主要還是源于生活。他一直對佛教、禪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閑來也會讀上幾本書,聽幾首大悲咒等了悟佛性。他認為玉雕作品的完美,不僅體現在嫻熟的工藝技巧上,更依靠治玉人的巧妙構思,使作品具有思想性和圓通入化的意境。作品設計素材以佛教、禪文化為創作中心, 風格獨特,形式多變。 憑借自己對玉雕近乎癡狂般的熱情以及較強的領悟力、創造力,其在玉雕界漸漸嶄露頭角,多件作品獲得業界肯定。 ![]() 看吳劍光的作品,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他的作品充滿禪意,獨具東方韻味,尤其是他的人物佛造像,詮釋了新一代雕刻的創新和變革。作為年輕雕刻師一輩,吳劍光是拔尖的,沉穩、低調,吳劍光不與他人分說,而是以作品說話。 ![]() 冰冰透透,吳劍光的作品往往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對于翡翠,他有著異于常人的思考和解讀,他總能抓住翡翠材質的特性,并吃透。他追求唯獨于形、唯美于心的大美之境。他以刻刀為劍,以禪心為光,勇于創造,智慧雕琢,斂懷入玉,融經歷于表里,卓技藝于形成;貪嗔癡于領悟展現玉石道法自然之美,于玉石中體悟踐行人生之真善美。他是平洲玉器雕刻的年輕一代的代表,未來的將在翡翠雕刻中留下濃重的一筆。 ![]() 他認為,創作玉雕在體現傳統文化和審美情趣的同時,也應該帶有一種訴說性的情感表達及文化氣息。作品主要反映的應是創作者的情緒、觀念,是以精神性為第一位。 ![]() ![]() 好工配好料固能做出好的作品,一個高手十年時間就能將玉雕工具用得非常嫻熟了。當你達到一定高度以后,就應該著重追求藝術效果,這時的核心便是設計了。 ![]() ![]() 吳劍光的作品還有一大特點在于巧色的運用,往往點綴出奇,構思絕妙,無一色調可增減,以至于渾然天成。 ![]() 作品賞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