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埋怨生活的不公,不如微笑面對,用心感悟。 ![]() 內心繁花似錦覓安寧,健康如意樂悠悠,分享美圖美句美物,愿我們生活美美的,歡迎大家關注我哦! 今日讀書分享 典故:齊相晏子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閑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損。 晏子是出了名的節儉人,為人一向很低調。他在齊國為相的時候,有一次坐著馬車出門,車夫就坐在前頭駕車。不管晏子有多節儉,作為一國名相,他的馬車最多也就是不施奢華,但檔次總是在那里的。比如有幾匹高頭大馬,整個華蓋什么的,他那車夫坐在前頭,還是能找到那種威風凜凜的感覺的,于是不免流露一些趾高氣揚的神情來。不巧這一切被自家的夫人從門縫里瞧得真切,等到他下班回來后,他夫人竟然對他說:“你還是把我給休了吧,我可沒臉跟著你過日子。”這車夫一聽大驚失色,忙問是怎么回事。他夫人就說:“你看看人家晏子,雖個子長得不高,卻官至齊相,聞名于諸侯。今天我無意中見到他出門,完全沒有國相的架子,那一臉的謙卑,見誰都客客氣氣的。而你呢,長得倒是牛高馬大,卻是個替人趕馬車的角。你趕車也就罷了,居然還揚揚得意,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齊相呢。我可實在是受不了你那樣,所以想走人。”晏子的車夫聽了,真是羞愧難當,覺得自己的見識還不如一個婦道人家,從此以后收斂起來,像晏子一樣低調做人。 所謂修身養性,通俗地講,就是無論貧賤、富貴都能不縈懷于胸而以平常心待之。這個說起來似乎不難做到,那只是由于我們多數人,既很難躋身于金玉滿堂的大富大貴之中,亦很少會淪為家徒四壁的赤貧狀態,通常不會有機會經受貧富兩端的考驗。貧富之于人,其實最大范圍地影響著為人處世的方式。 雖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終究還得要有精神資源的支撐。富貴于人究竟意味著什么,莊子的姿態過于高冷,我們難以消化,那不妨看看比較平實一些的道理。孔子有一位名叫子貢的高徒,有一次專門就貧富問題請教孔子。他說:“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貧賤而不諂媚,富貴而不驕橫,您覺得怎么樣?”孔子回答說:“還可以啦。不過,還比不上貧賤而不改其樂,富貴而更加守禮。”這道理就挺讓人覺得親近的。 貧賤之人常覺得矮人一截,能不諂媚么?富貴之人常覺得高人一等,能不驕橫么?身處貧賤當然不值得驕傲,但沒必要覺得丟臉,抬起頭來做人;身處富貴當然不必要臉紅,但不值得為之炫耀,彎下腰來處世。這是淺顯的道理,誰都知道就該這么來做,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其中的幾分呢!故事中的晏子就差不多做到了十分,因此可以成為人們的榜樣。 只是光知道不諂媚、不驕橫是不夠的,還有更高的層次是:貧者不改其樂、富者更加好禮。但貧何以能樂,富何以能好呢?不是因貧而樂,是貧而不改其樂;亦不是因富而好,是富而成就其好。正如“好”是好其禮,“樂”則是樂其道。不諂媚、不驕橫只是克服,但憑著什么在克服就不知道了。我們身邊不乏窮而不諂、富而不驕的人,卻有可能只是遵從了習俗,或者聽從了他人,大家不是都覺得諂媚、驕橫不好么?但樂道、好禮就不一樣,這是儒家的精神資源,本身具有滋養作用。 貧而樂者必不諂媚,富而好禮必不驕橫,這就不是克服,而是滋長。樂道好禮之人,必定能于貧富之間處置恰當而應對自如。這事關為人處世的精神資源,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后可學。要懂得富貴對于任何人而言都離不開條件的偶然性,任何人都不應該以私產的理由隨意處置。尤其是對于那些大富大貴之人,或許是一路摸爬滾打,充滿艱辛,但眾多的社會資源集中于少數人手中,并非只是付出了代價那么簡單。有更多的人可能更努力、更艱難,卻一輩子都得不到富貴。那些很幸運成為了非富即貴之人,應該理解為是獲得了為社會擔負更大責任的可能性,而不是爭取到了更多可以恣意揮霍的機會。 多數人無力去完成的事情,富貴之人就有能力、有資源去完成。越是富貴之人,就意味著越有能力擔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越能成就自身更易于行善。只有作如是觀,富貴之于人的關系,才算是看清楚了。對于那些大富大貴之人,晏子始終是好的榜樣,但看清楚貧富之于人的關系,對于所有人而言都是有意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