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荷"文化:臺灣有"大風堂",大陸有"萬荷堂",江蘇有"荷風堂"。 張大千的彩荷 黃永玉的奇荷 陸建國的韻荷 從不同的角度描繪荷花的品格 和融入荷文化的自我精神意識 “荷”文化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藝術史、詩書史,還遠不止這些…… 自幼愛荷,癡心難改。心下也曾幾番暗自思憶,這大概是因為小學時讀過葉圣陶先生的《荷花》和王冕畫荷的故事,中學時又讀過周敦頤的《愛蓮說》、屈原的《離騷》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課內課外又誦讀摘抄過不少相關古典詩詞,后來又讀過數篇美文如沈復的《浮生六記》,季羨林大師的《清塘荷韻》,席慕蓉的《我愿為蓮》和《蓮的心事》等等,已然深深感動、折服于這些會呼吸、有溫度、極富感情、觸動心靈的優美文字;也從美術教材、書畫雜志等渠道欣賞過宋人花鳥及石濤、八大山人、齊白石、張大千等藝術大師們的國畫,自小就隱約知道了蓮花這一美好意象在中國古典美學中的象征意義,加之自己也曾親身賞荷之色、見荷之美、聞荷之香、聽荷之聲、嘗荷之味、品荷之韻,于是一發不可收拾,終究理所當然,情歸 “荷” 處,深陷其中,醺醺然不能自拔。 噫,愛蓮是種病,醉荷成一癡! 本人善長荷花。我愛荷花,不僅為她那雅潔嫵媚的外表與高昂的價值所折服,更為她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高尚品格所感動。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美麗的荷花,我愛你!”荷花呀!你美麗的身姿真是令人陶醉!你高貴的品質真是令人欣賞。 愛荷,知荷,懂荷!荷之冷暖,荷之嘆息,荷之喜樂。。。。。。君與之呼應,與之共舞,方有了墨荷的生命和靈性!才有了經久不衰的荷之韻! 荷花,人間之至美;亭亭出水,灼灼迎暉,碧葉流瑩,幽香襲人。荷畫,文人之雅賞;筆點墨染,葉濃花淡,情牽夢繞,神馳魂飛。何以聚焦于荷,如何“畫荷問道”,這也是我對畫荷的認識。 我想以荷花為題材的繪畫作品打造一艘諾亞方舟,試圖為明天的歸途,創造一個新的神話。 |
|
來自: 新用戶0337716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