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速縱隊】 1946年9月,在二公子蔣緯國的建議下,國軍在徐州組編成一支1萬余人的機械化戰車部隊:第一快速縱隊。 蔣介石對這支部隊寄予希望,希望他們成為內戰戰場上的王炸。1946年10月,第一快速縱隊奔赴山東戰場,配屬于整編26師,攻占棗莊,取得了“開門紅”。 1947年1月1日,華東野戰軍發起魯南戰役,迅速分割包圍了整編26師與快速第一縱隊。此時,整編26師師長馬勵武正在嶧縣縣城歡度元旦,國軍各部群龍無首,只能奪路突圍。 時值隆冬,加上雨雪交加,道路泥濘,慌不擇路的第一快速縱隊被解放軍引向漏汁湖洼地,再也快速不起來,坦克成了鐵烏龜,除七倆逃出外,其余的全都成了解放軍的囊中之物。 后來,粟裕以此戰繳獲的28輛坦克、48門榴彈炮及400多輛汽車組建了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 戰后,華野司令員陳毅忍不住為第一快速縱隊獻上贊歌: 快速縱隊起如飛,印緬歸來自鼓吹。 魯南泥濘行不得,坦克變成廢鐵堆。 二、【被槍斃的降將】 解放戰爭時被俘虜的國軍將領,基本上管吃管住,還發一小房子,但也有唯一的例外,就是郝鵬舉。1946年1月6日,郝鵬舉率部起義,宣布“退出內戰”。而在不到半年前,他剛剛脫下皇協軍的制服,穿上國軍的裝備。 郝鵬舉起義,只是因為在國民黨內飽受排擠,以及對被派到內戰前線充當炮灰不滿,并非真心追求進步。1947年,當國軍對山東重點進攻,大軍壓境之時,郝鵬舉頓時慌了手腳,他認為中共大勢已去,遂于1947年1月16日重新投奔蔣介石。 萬萬沒想到,郝鵬舉“棄暗投明”后不到一個月,其所部就于2月7日被解放軍包圍全殲,他也從共產黨的座上賓淪為階下囚。 陳毅接見了郝鵬舉,并送他四句詩:“教爾作人不作人,教爾不茍竟狗茍,而今俯首爾就擒,仍自教爾分人狗”。 1947年4月,解放軍撤出魯南,郝鵬舉在押運途中企圖逃跑,被解放軍開槍擊斃。 三、【小委員長也來微操】 “就算五萬頭豬,共軍三天三夜也抓不完! ' 這是國軍名將王耀武對萊蕪之戰的評價。 其實,無論是坐鎮濟南的王耀武,還是被圍并被抓的李仙洲,都不是庸才。萊蕪戰役前夕,華東野戰軍主動放棄臨沂,獲得一座空城讓蔣介石以下的國府高官高潮了,參謀總長陳誠更是宣稱山東戰事大局已定。 但王耀武并未被迷惑,他敏銳地覺察到華野主力有北上圍殲李仙洲集團的跡象,忙下令李仙洲撤退。 但是陳誠不干了,他認為山東共軍已經遭受重創,奄奄一息,目的是渡過黃河北逃。于是指示李仙洲全速進占萊蕪、新泰,“誘敵來攻,勿使其繼續北竄”。 陳誠還向蔣介石告了王耀武一狀,于是王耀武收到了蔣介石的親筆手諭。 王耀武和李仙洲無奈,只得將已經后撤的部隊再次往回拉,生生地把五萬頭豬趕緊了豬圈。 四、【參謀背鍋?】 1947年5月,張靈甫之所以把整編74師拉上孟良崮,是聽了副參謀長李運良的意見。 整編74師參謀長魏振鉞、副參謀長李運良,二人均系1946年整編時由國防部臨時委派而空降74師,與整編74師主要領導班子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杰等人感情不深。 整編74師撤至孟良崮時,魏振鉞認為孟良崮是一座孤山,不宜固守;李運良卻認為孟良崮地勢險要,足以置之死地而后生。 張靈甫本就狂妄,聽了李運良的“專業意見”,毫不猶豫地就奔向孟良崮。 魏振鉞與李運良雖然意見不一致,結局卻很一致。當整編74師陷入四面楚歌的絕境時,張靈甫口口聲聲說要殺身成仁,還要拉著所有軍官集體自殺。在軍官們上演最后的瘋狂時,魏振鉞與李運良不約而同地溜出張靈甫所在的山洞(是否結伴而行沒有看到記載),最后二人都做了解放軍的俘虜。 五、【東南野戰軍】 1948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組建東南野戰軍,并擬派粟裕率領華野三個縱隊挺進江南,目的地是閩浙贛一帶,直逼老蔣的老巢京滬杭。 對此,陳毅興奮地賦詩道:“五年勝利今可否,穩渡長江遣粟郎”。 粟裕于3月16日將南渡部隊拉到河南濮陽集結,但經過深思熟慮,粟裕認為渡江南下,未必能調動中原戰場上蔣介石的嫡系主力和桂系軍隊南下,留在江北,卻完全有機會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 粟裕將自己的想法和陳毅交流后,兩人一起赴河北阜平城南莊面見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領導,面對主席“你說的大仗到底有多大”這一疑問,粟裕自信地立了個flag:一次殲滅蔣介石50到60萬精銳部隊。 ![]() 六、【基督徒蔣公】 1948年,國民黨在華東戰場上疲于奔命,勝利的天平日益向共產黨傾斜。 令國軍感到苦惱的,還是華東人民對解放軍的擁護和支持,為了破解“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蔣介石于3月5日電令蘇北的李默庵、張雪中:“對于匪化甚深之鄉村與人民,無法感化者,準予燒殺不論,且應徹底督查其實施,以免再為匪所用也”。 3月9日,蔣介石飛到徐州視察,驚聞華野山東兵團發起膠濟路西段戰役,國軍損兵折將,連續喪失蒙陰、沂水、萊蕪等地。 蔣介石咬牙切齒地對匯報情況的郭汝瑰說:赤化區人民都同情'匪’,我軍進剿時,可以燒毀房屋,殺戮附敵的人民,以破壞他們的根據地。 七、【算命起義】 1948年9月,華野發起濟南戰役后,即積極策劃濟南城西守備長官吳化文起義。 吳化文雖然倒戈經驗豐富,但卻沒有把握大局的眼光,對于是否起義始終舉棋不定,于是前往大觀園,向一位號稱鐵口神斷的算命先生求助。 算命先生早已被地下黨做通工作,于是煞有介事地說:從卦象看,軍長正為一件大事猶豫不決,若是能當機立斷,日后還能交一步好運...... 與此同時,吳化文的岳母在地下黨員李昌言(吳化文三姨太的表弟)陪同下,前往趵突泉呂祖廟占卦,李昌言趁機換上一張事先準備好的卦帖:波濤一小舟,水盡到灘頭,展開上天翼,勛業升王侯。 于是,吳化文就毅然決然地起義了。 八、【商人的消息真快】 1948年11月5日,淮海戰役爆發前一天,駐守海州(今連云港市區)的國軍第九綏靖區司令李延年接見了一位不速之客:海州新浦鹽店的經理唐某。 唐某開門見山地說:李長官,劉長官(指李延年的頂頭上司、徐州剿總司令劉峙)讓我和你的部隊一起回徐州。 李延年一頭霧水,問道:我何時說過要回徐州? 唐某答曰:不要海州了,你還不知道嗎? 幾個小時后,李延年收到了命令:放棄海州,全軍向徐州靠攏。 那家鹽店的幕后老板自然就是劉峙劉長官了。 九、【自信的軍長】 黃百韜兵團從新安鎮撤退時,國軍第六十三軍負責掩護大部隊。 新任軍長陳章是廣東人,當完成掩護任務的官兵們火急火燎地準備大踏步前進時,陳章自信地說:我們廣東部隊從南方打到北方,共產黨沒什么了不起。 他讓大部隊先走,自己帶著四五六團殿后。隨行副官不斷提醒他身后不斷有信號彈升起,共軍正在逼近,陳軍長卻依舊好整以暇,一副運籌帷幄之中的樣子。 當距離目的地窯灣還有十公里時,陳章表示自己累了,要求部隊停下休息。 結果第二天凌晨,陳軍長的宿營地就被解放軍襲擊。身邊的副官處長被打死。 倉皇逃到窯灣鎮后,黃百韜電令陳章立即渡過運河突圍,陳章卻以缺少船只為由拒絕,并一邊派出一支小分隊出門搶糧,一邊要求空軍空投彈藥補給。 糧食沒等到,等來了解放軍。陳章部被包圍,他也不慌張,組織起督戰隊,還將鎮上百姓全部驅趕進一座教堂,然后自信滿滿地說:置之死地而后生,我們六十三軍要一戰成名天下知! 當天,陳章卒。 十、【富二代鍍金】 淮海戰役時,黃維兵團被圍。國軍第五十四軍奉命由蚌埠北上救援。蔣公的二公子蔣緯國也帶著先進的戰車隊,豪氣干云地奔赴戰場。不料當地黃泛區是沼澤地帶,戰車剛一露頭,就遭遇解放軍猛烈火力,一輛戰車被毀,指揮官被打死,乘員全體被俘。 蔣二公子大怒,要求奪回已被毀的戰車與指揮官尸體,軍長闕漢騫無奈組織沖鋒,結果造成五百多官兵無謂傷亡。 最后,闕軍長只能客客氣氣地把蔣緯國這尊大神送走了。 十一、【最騷操作之空投手令】 杜聿明從徐州撤退,打的如意算盤是:讓黃維兵團牽制住解放軍,杜聿明集團則迅速向河南永城移動,并進至永城到蒙城、渦陽、阜陽間,依托淮河,再伺機向解放軍進攻,從而解救黃維。 這個計劃成功的關鍵在于決不能戀戰,要走就不能打,要打就不能走,否則將和黃維一起被解放軍吃掉。因為擔心蔣介石會命令他率軍救援黃維,于是事前專門飛往南京做蔣介石的工作,還拉上何應欽與顧祝同一起當說客。最終,蔣介石同意了杜聿明的方案。 當杜聿明終于帶著大軍拼命撤退時,自以為逃出生天時,蔣竟然讓飛機空投一封親筆信,要求杜部停止前進,立即前去解救重圍中的黃維兵團。 杜聿明當時第一反應是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一想到如果自己不去救黃維,而自己的部隊又在中途受解放軍截擊而損失,蔣一定會讓自己來背徐蚌會戰失敗的鍋,一猶豫,加上邱清泉極力主張服從領袖,終于下令大軍停止前行,最后悲劇了。 ![]() 十二、【大過官癮】 淮海戰役中,黃百韜集團覆滅后,國軍第六十四軍也不復存在了。 杜聿明集團被解放軍層層包圍在陳官莊時,第十三兵團司令李禰要求杜聿明將六十四軍的番號給十三兵團。杜聿明雖然感到詫異,但依然同意了。 于是,李禰在吃飯都成問題的包圍圈里,大過了一把官癮,先是提拔自己的親信李藎宣為六十四軍軍長,然后從師長、副師長、團長、副團長一直到連排一級,統統任命了一遍。 任命完一看,有官沒有兵,于是將一支跟隨國軍撤退的地主“還鄉團”武裝,加上收容的散兵,拼湊四千多人,勉強拉起了隊伍。 可惜,李禰任命的大小軍官們還沒上任,解放軍就攻破了陳官莊,第六十四軍第二次覆滅。 十三、【難民團】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集團被重重包圍于陳官莊。在包圍圈里的三十多萬人不全是國軍,還有大量隨同撤退的非戰斗人員,如公務員、學生、市民、商販等等。 為了活下去,這些人哪還顧得了尊嚴,于是男的充當壯丁,“自愿”參軍,女的則做起軍官們的“臨時太太”。 徐州剿總的辦公室主任郭一予將軍,忽然想出了一條脫身的妙計:如果組織這些手無寸鐵的平民出去,解放軍一定不會為難的。 于是,郭一予等人拉起了一千多人的隊伍,打著一面上書“難民還鄉團”五個大字的白旗,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可惜,郭一予的如意算盤打空了,解放軍發現這支吵吵嚷嚷的隊伍里混進了不少軍官,于是鳴槍阻止。 這群假難民無奈返回時,陣地上的國軍突然對著他們瘋狂掃射,郭一予等人四散逃命。 事后,邱清泉認為郭一予丟人現眼,揚言要槍斃他,幸虧文強等人說情才逃過一劫。 十四、【陳官莊的荒野生存】 杜聿明集團被解放軍重重圍困于陳官莊,吃光了存糧和戰馬后,只能靠飛機空投解決吃飯問題。 一開始,蔣公為包圍圈的國軍兄弟們貼心地準備了大米和豬肉。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些東西需要煮熟了才能吃。小小的陳官莊里,可做燃料的家具、門板、木橋乃至棺材很快就被消耗一空,甚至連墳墓中的枯骨都被扒出來當柴火。 杜聿明于是電告南京:請給我們大餅和罐頭。國民政府征用了南京附近所有的大餅與餅干工廠,日夜趕工,但杜聿明依然叫苦:大餅不夠,兄弟們餓呀。 為查清空投數量與接收數量不符的原因,太子爺蔣經國乘飛機親自視察,發現有一半的物資都落進了解放軍的陣地。蔣經國要求飛行員降低高度,飛行員義正辭嚴地拒絕說:飛機要是被共軍打掉了,損失相當于多少大餅? 十五、【倒霉的飛行員】 除了被擊落、飛機壞了,飛行員還有可能因為什么被抓? 淮海戰役時,飛行員彭拔臣開著一架教練機,給包圍中的杜聿明空投蔣介石的突圍命令,同時準備接走負傷的國軍第七十軍軍長高吉人。 誰知他飛機一降落就出事了,一大批軍官和家屬吵吵嚷嚷地想擠進這趟飛機逃出生天,陸軍中將郭一予沒搶到位置,干脆一屁股坐在飛行員的位子上,賴著不走。 就在這時,解放軍的炮彈打到了機場,彭拔臣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坐在中將的腿上發動引擎。 不幸的是,有一位沒擠上飛機的上校科長黃紹寬,依然戀戀不舍地在飛機旁邊。飛機的推進器打斷了他的一條手臂,也導致他腰間裹著的金條銀元四處飛迸,于是,推進器故障。 彭拔臣無奈滯留戰場,成了解放軍的俘虜。 ![]() 十六、【飛行員不容易】 淮海戰役第三階段,杜聿明集團被重重包圍于陳官莊之時,國民黨曾派了兩架飛機來接送傷員。 第一架飛機降落后,負傷將領的衛兵們手忙腳亂地安排行李擔架,就在這時,解放軍的炮彈呼嘯而至,飛行員也不含糊,迅速發動飛機揚長而去,同時順走了幾名將軍的行李和兩名意外逃出生天的擔架兵。 第二架飛機的情況要好一點,但也是乘客還在登記時,就以為炮彈襲擊而緊急起飛,飛機上天后,人們發現未關上的機艙門外晃著兩條腿——那是腿部負傷的46師師長陳輔漢。 十七、【金戒指】 解放軍發起總攻后,杜聿明與隨行十幾名軍官狼狽逃竄,一行人慌不擇路,來到了華野四縱十一師衛生處的駐地附近。 他們的行蹤被一老農發現,杜聿明慌忙摘下一枚金戒指,囑咐老農保密。 誰知這老農毫無誠信,轉身就報告給了十一師衛生處。不過,衛生處里只有兩名年輕的通信員,兩人前往查看,見杜聿明等人攜帶湯姆槍、卡賓槍等美式裝備。 但兩個小通信員沉著冷靜,一人大喊“舉起手來”,同時假意對另一人說“通知二排上去從側面警戒”。 杜聿明等人嚇得紛紛丟下槍,乖乖投降。 這算是杜聿明打的最后一仗,對手是兩個年輕的戰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