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開篇偈子是《悟真篇》外集之《即心是佛頌》,個別文字有差異,可見《西游記》作者對《悟真篇》內(nèi)外集的看重,對明心見性的看重,偈云: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 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 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來不向不回向。 無異無同無有無,難舍難取難聽望。 內(nèi)外靈光到處同,一佛國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個身心萬法同。 知之須會無心訣,不染不滯為凈業(yè)。 善惡千端無所為,便是南無釋迦葉。 具體含義在講《西游記真性論》時講。《西游記》作者諳熟《悟真篇》,他是誰?已成懸案。一些人以為書中有明代術(shù)語便斷定是明朝人之作。我昨天翻看趙孟頫行書《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時發(fā)現(xiàn)趙孟頫寫的竟然是《多心經(jīng)》,這跟《西游記》第十九回《云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jīng)》中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稱為《多心經(jīng)》完全一樣,丘處機與趙孟頫同時代,也許元代一些文人、修士就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稱為《多心經(jīng)》。書中一些方言是西北常見的,不是到過西北的人是寫不出來的。如《三藏不忘本,四圣試禪心》一回出現(xiàn)的“累墜”,我從小就熟悉,形容一個人拖沓不干凈。丘處機西行去見成吉思汗到過西北。得道真人才能寫出如此完美的演道之作。話題回到明心見性上。 《景德傳燈錄》后序說:“故靈云見桃花而悟道,玄沙謂'語燕深談實相’。然則大地皆是悟門,孰非此道?”當年靈云禪師偶然看見桃花而突然開悟了,玄沙師備禪師說:呢喃燕語也是在講諸法實相。實相,佛所悟證的究竟真理,也是萬事萬物的本質(zhì)。 靈云禪師有詩表達悟境: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靈云是溈山靈佑禪師弟子,居福州靈云院。劍客喻大禪師有“活人劍”(喻禪機),禪家有“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句,禪機要向懂禪的人展示。靈云禪師花了三十年時間尋訪得道高僧,不知身邊草木榮枯幾度,有一次偶然看到了灼灼桃花,燦爛山野,突然開悟了,而且對所悟毫不懷疑。 張伯端因研讀《景德傳燈錄》而開悟見性,完成了性命雙修的丹法體系。 燕語深談實相,也出現(xiàn)在丹道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春夕與西林老月下坐二首》詩中: 燕子呢喃君得知,深談實相妙難思。 宋代釋惟一《頌古三十六首》有云: 曹溪門下南來燕,終日呢喃話祖翁。 禪悟是生動活潑的,不拘一格的,呢喃燕語如果能當機觸動悟機,你也會開悟見性。 禪宗是佛心宗,也叫“性宗”,以明心見性為本,推崇悟境,有小悟、大悟、徹悟、頓悟、開悟等說,六祖《壇經(jīng)》講究悟,道門契合禪宗也講“悟道”,道門一些祖師以“悟”字為名號,如著有《西游真詮》的陳士斌叫“悟一子”,著有《西游原旨》的劉一明叫“悟元子”,皆以仙道理法注解《西游記》,兩位宗師的名號標榜“悟”字不是偶然的。很多禪師的名號也標以“悟”字,如唐代洞山良價的謚號是“悟本禪師”,而齊安被唐宣宗賜號為“悟空禪師”;五代師郁自署“悟真禪師”;清代際醒大師字“徹悟”,明慧受封為“悟修禪師”。 六祖慧能超越神秀而獲得禪宗法脈成為一代宗師,在于他悟性高,初次聽到有人在客店門前誦《金剛經(jīng)》時,“一聞經(jīng)語,心即開悟。”到五祖弘忍門下述偈爭法位時,神秀寫的是“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六祖則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已悟空性。當六祖在五祖那里聽《金剛經(jīng)》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徹悟,便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真空生妙有的境界。 五祖“知(慧能)悟本性。謂慧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是佛。 慧能“悟本性”而得到五祖的認可,成了六祖。可見“悟”之重要。 《西游記》里菩提祖師用戒尺打悟空腦袋三下而暗示要半夜傳法的故事化自《壇經(jīng)》里五祖弘忍給六祖?zhèn)鞣ǖ慕?jīng)典: 祖(弘忍)潛至碓坊,見能(慧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慧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jīng)》,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強調(diào)的正是“悟”字,《西游記》里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正好強調(diào)“悟”字,他們?nèi)说拿π逕捯呀?jīng)完成,缺的正是明心見性、悟證本體的功夫。 后面我會講解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隨身兵器的象征意義,依然以命功為本,還會講《西游記》里的心性功夫(世間法的心性修養(yǎng)論)、《西游記》里的真心真性論(本體境界的心性論、真性論)。圍繞性命雙修的法訣講解,使大家理解《西游記》在修仙上的真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