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的今天,教員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中國人民對他的思念尤其濃重。
教員最偉大的之處,是他出于真心地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并且自始至終地為了人民。
這一切的源頭,則是在革命處于最低潮的時候,他堅定地選擇了與人民在一起。
我們需要從1927年說起。
1927年3月26日,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進入上海。他的“革命”生涯起步于上海。辛亥革命時,他在滬軍都督陳其美手下鞍前馬后,干成的最大一件事,是在上海廣慈醫(yī)院暗殺了光復會領袖陶成章。因為夠勇夠狠,深受陳其美的賞識,從此平步青云。可惜,喜歡暗殺別人的陳其美,后來自己也被人暗殺,蔣介石的上升勢頭戛然而止。但是靠著之前積累的人脈,蔣介石留在上海,做起了股票經濟人,又趕上1921年的大牛市,發(fā)了一大筆橫財。只不過暴富來得快,去得更快。股市泡沫破裂后,蔣介石欠下巨債,天天被債主堵門,不得不投靠到青幫頭子黃金榮門下,才得喘息。靠著上海朋友們資助的路費,斷了發(fā)財夢的蔣介石重新激發(fā)革命豪情,在1922年南下廣州,站到孫中山身邊,這才有了一身榮耀重回故地的今天。此人名叫虞洽卿,是上海聯合商會會長,曾在蔣介石最落泊時幫過他的大忙。蔣介石1926年7月率軍北伐后,虞洽卿又聯絡上海商界籌措軍費,更是立下了大功。可這位大功臣的臉上卻不見故人重逢的歡喜,而是憂心忡忡。此前上海的工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三次起義,已經成功占領各公共機關,并成立了臨時市政府。看到工人們掌了權,買辦大老板坐不住了,他們背后的列強更是不甘心就這樣丟了上海。虞洽卿正是代表他們來摸清蔣介石的態(tài)度,看這位總司令是打算站在工人那邊,還是站在他們那邊。等到房門再次打開,虞洽卿邁步走出之時,已是滿面春風——談成了,他和他背后的那些人心里都有底了。注視著虞洽卿遠去的背影,蔣介石眼中現出異樣的光彩。虞洽卿提出每年給6000萬大洋的資助,這對于北伐軍統(tǒng)一全國已經足夠了,相比之下,蘇聯每年七八百萬元的援助完全不值一提。一方面,蘇聯支持的國民政府,已經成為他奪取最高權力的阻礙。仗著率軍打下了半個中國的功勞,蔣介石日思夜想被擁戴著坐上最高領袖的寶座,卻萬萬沒料到在“中山艦事件”后被嚇得出國的汪精衛(wèi),竟然給迎了回來,到武漢再次當上了國民政府主席。顯然,蘇聯人打算用汪精衛(wèi)的資歷,壓制軍權日益膨脹的蔣介石。另一方面,蘇聯那套依靠工農的主張,他從心底里就不認可。蔣介石雖然以軍事起家,但他也是愛讀古書的,特別是歷史看了不少。中國每一次朝代更替,雖然都在高喊為民請命,最后權力無一例外都落到了士家大族手里。人民群眾流盡了血,卻不過是帝王將相換戶口本行動的背景板。還是宋朝的文彥博說了句真話:“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歷史上從來沒有讓平民百姓真正當過家,政權的柱石永遠都是士紳階級。蔣介石非常自信讀懂了史書中隱藏的秘密,抓住了千百年來決定歷史走向的那股力量,由此他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天命所歸!他在上海的股市里搏殺過,體驗了上午富豪下午窮光蛋的刺激。他明白,要做大事離不開大錢,大錢怎樣來得最快?必定是金融。這也是作為金融大佬的虞洽卿風輕云淡就拍出巨款的底氣所在。金融大佬們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背后又離不開列強的強大支持。金融、買辦資本家、列強,構成一根完整的鏈條,他們才是掌控世界的真正強者。理順了這層邏輯,蔣介石眼前浮現出四個字:未來大勢!蔣介石信奉弱肉強食的法則,毫不猶豫地選擇與強者聯手。從那一天開始,蔣介石背叛了武漢國民政府,更背叛了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他是中國革命的可恥叛徒。蔣介石隨后開展的“清黨”,殺害了一百多萬人,其中有3萬多中共黨員,更多則是國民黨左派與革命群眾,他成了中國革命最兇惡的敵人。而在背叛革命,向曾經并肩戰(zhàn)斗的同志揮舞起屠刀的時候,蔣介石堅信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