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胤謙(1605—1673),字子益,號東谷,山西省陽城縣人,明末清初大臣、文學家和詩人。
崇禎十六年(1643)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后授內秘書院檢討,歷侍讀學士。順治二年(1645),改內翰林秘書院檢討,次年任順天鄉試副考官、會試同考官。順治五年,任內翰林弘文院侍讀。次年,任內翰林弘文院侍讀學士。順治十二年,任內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內翰林國史院學士、武會主考官、武殿試讀卷官。順治十三年(1656)六月,擢升吏部侍郎,順治十四年(1657)四月,升刑部尚書。康熙二年(1663)致仕。
白胤謙論詩,主張“神韻為上而格調次之”。于清初詩歌理論的探索有開先河之功。有《東谷》、《歸庸》、《桑榆》等集。

【谿行】
習習輕風透袷衣,閑行不畏目光微。
一聽流水心期足,隨意落花高下飛。
【山行追舊游】
千尺崖間掛古松,泉聲無恙答山鐘。
游人指引松間路,踏破蒼云數十重。
【贈吳駿公先生】
先輩名高四海宗,帝鄉華發此相逢。
即看日下人如鶴,共倚天邊氣是龍。
雙闕露凝仙子掌,十洲云擁大夫松。
上林羽獵誰能賦,顧問應沾圣澤濃。
【寄贈宋玉叔觀察署中】
按節重為萬里行,云山到處客愁輕。
漫夸宋玉才難并,解識文翁化早成。
玉壘晴開翡翠色,錦江月落子規聲。
少陵佳句從來慣,莫倚能兼吏隱名。
【六月一日羲風樓作客歲此日請告發都門】
玉階搔首罷朝天,茅屋銜恩已一年。
引分無能酬造化,捫懷猶畏負林泉。
當空臺閣攢朝爽,隔水菑畬弄夕煙。
大喜成康風化洽,終堪安穩北窗眠。
【幸喜大同】
(逆帥姜瓖授首)
幸喜云中捷,元兇已受誅。
神功收不戰,仁澤到無辜。
草竊終難久,余氛會一蘇。
有家見天日,歌舞遍山隅。
【即事效韓昌黎體】
昔日司空舍,高真列上仙。
今朝司寇館,頑陋謝前賢。
石室拋殘灶,繩床覓舊氈。
遺風相接處,清白類家傳。
【述亂】
先皇御天宇,圣德靡不周。
英謀乘末造,百職嗟未修。
賊兇禍竟烈,率士戴同仇。
宮車不忍聽,社稷淪浮漚。
鴟張窺寶箓,逆毒播神州。
三光黯失色,五岳撐齊愁。
萬乘東方來,自天降貔貅。
一鼓克關甸,長驅抵燕幽。
電掃欻雷崩,群孽載奄劉。
八荒幸弛憤,九廟亦濯羞。
吊伐協天機,仁義匪弓矛。
嗟晉越西鄙,實維沖賊喉。
封豕又巢穴,歇遽釋兜鍪。
跨河遂收崤,不啻觸蟻丘。
元憝稽天誅,長瞻血淚流。
【湖南紀行】
我行洞庭野,言瞻祝融岫。
乾坤再混辟,慘澹干戈后。
破艇渡清湘,四望無耕耨。
村屋盡毀余,蒿萊殖禽獸。
沙邊三閭廟,無人垂橘柚。
山鬼護幽忠,仿佛存遺構。
當時賊獻禍,刲劓遍老幼。
頃詫湘艇人,拳臂缺其右。
獨手抗一舟,悍勇亦難又。
路長仆夫瘁,迫暮巾車逗。
依然等七尺,胡令肩馳驟。
念茲每戰戰,德涼懼顛仆。
巴南驛罷最,處處懸空廄。
卒三代馬一,甘心賤骨肉。
啞笑畜翻貴,漫忝五行秀。
南方土性濕,皇天復時漏。
踉蹌日半百,但覓孤煙僦。
枵腹曉侵星,腰斧行擔糗。
自匪奉役徒,敢與豺虎斗。
力微仗藥餌,客有青囊副。
隄防祛瘴蟲,未惜形骸瘦。
憶在金閨內,朝朝手納袖。
寵驕良自孽,辛劬分焉疚。
幸歷天地寬,睹聞謝局陋。
南土位正離,物采宜孔富。
攬茲裔荒苦,稍悉民瘼透。
圣圖樂廣大,入版號錯繡。
本原戒土滿,遠近法殊守。
橫額自前代,更創冀蠲宥。
況以勤百粵,誅求到猿狖。
萬里運大木,楚材詎即湊。
曷怪綏懷地,飄忽長群寇。
人文關區化,剖格宜宏售。
庶用獎奔踶,漸摩歸輻輳。
長沙遷謫場,親朋一眉皺。
褰帷逾軫星,訝過鴻毛簉。
豈聞衣白客,乞隱煙霞舊。
居然斗筲器,曠世典親遘。
懷中尺一簡,至尊御幄授。
七十二高峰,奇峻蟠窮宙。
圖經第六柱,矻若撐云竇。
穹碑篆鳥跡,詰屈不可讀。
靈官都岳麓,侐閟棲仁壽。
百王禮一致,虔穆承孚祐。
三光益晶輝,八埏息斥堠。
修文詘亂萌,太平觀俎豆。
憚縮旅灊岑,初知漢武謬。
孤孱竭四牡,蹇蹇遑宵晝。
方當詣酃永,嚴壇朝二后。
結束振歸策,玉階效奔奏。

注:圖片為徐行敏(1871~1932)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