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上海解放后,助手問陳毅:“有一個叫顧竹軒的大亨應該如何處理?”陳毅搖了搖頭,說:“這位大亨不能動!” 舊上海的大亨,最出名的莫過于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但除了這三大亨,其實還有一個人稱“江北大亨”的顧四——顧竹軒。 顧竹軒,1885年出生于江蘇鹽城。 因在家中排行第四,顧竹軒也叫顧四。 1901年,16歲的顧竹軒來到了上海。 剛到車水馬龍的繁華街市,顧竹軒不敢有半點奢望,他唯一的理想,就是豐衣足食。 那時候,顧竹軒沒有念過書,在上海沒有任何靠山,有的只是一身力氣,他就在上海新疆路租了一間破舊棚戶,以拉人力車為生。 人力車在上海人稱黃包車,拉黃包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熱時,腳上常常被燙起一排排水泡,天冷時,手腳上又生滿凍瘡。 十六七歲的顧竹軒不怕吃苦,硬是咬牙挺了過來。當時,顧竹軒在德國商人開的“飛星黃包車公司”拉黃包車。期間,因為顧竹軒身強體壯,為人頗為仗義,由此引起了德國老板的注意,他就讓顧竹軒管理公司的出租業務,顧竹軒也因此積累了一定資本和經驗。 一戰爆發后,德國老板回國,顧竹軒就趁這個機會,用手中的資本把這家公司盤下來。 顧竹軒非常講義氣,盤下該公司后,他開始大量招收蘇北同鄉,而且給他們的待遇也比其他人好,由此在蘇北籍車夫中嶄露頭角。 雖然顧竹軒已經積累了一定財富,但那時候的上海灘各方勢力錯綜復雜,如果沒有背景或靠山,在上海灘也很難混下去,顧竹軒就將目光鎖向了上海灘最大的幫派——青幫。 顧竹軒在青幫中并無熟人,但這段時間,他在蘇北同鄉中已經有了一定名氣,一個蘇北同鄉就向他介紹了青幫“大”字輩的劉登階。 青幫按“大通悟學”的輩分排名。 這里面,“大”字輩的輩分最高。 在蘇北同鄉的引薦下,顧竹軒就拜劉登階為老頭子,而他本人也成了青幫“通”字輩。 列名“通”字輩后,顧竹軒就加入租界巡捕房當華探,華探的薪水不高,但油水極大。 在當華探期間,為人仗義、出手大方的顧竹軒就結識了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也學到了一些爾虞我詐、敲詐勒索的本領,而且還積累了一筆相當可觀的財富。為了站穩跟腳,顧竹軒還拜租界巡捕房督察長黃金榮為師。 等財富、人脈積累得差不多了,顧竹軒便辭去了華探的職務,在閘北開了一家車行。 由于顧竹軒是青幫“通”字輩的大佬,又在巡捕房當過華探,所以昔日的同行都會給他一些面子,幫襯一下,顧竹軒的車行越開越大,一度成為上海人力車行業的“大王”。 蘇北同鄉都把顧竹軒當成偶像,紛紛拜入顧竹軒門下,顧竹軒便趁機收徒,他的勢力也越來越大,而且也不再局限于人力車行業。 顧竹軒在蒙古路開設同慶舞臺,在這里上演江淮戲,這里也漸漸成為上海蘇北同鄉的聚集場所。除此之外,顧竹軒還自己開設了茶樓、百貨店、大生輪船公司、天蟾舞臺、大江南飯店以及天蟾玻璃廠等多家工商企業。 雖說顧竹軒的勢力越來越大,但他卻一點沒有得意忘形,他知道,自己在青幫中的影響力不如“三大亨”,所以顧竹軒就極力和他們搞好關系。一次,杜月笙在租界開了一個賭場,因地理位置和利益勾結等因素,生意很冷清,為此,杜月笙便請顧竹軒幫忙。 當時的客人,主要靠黃包車出行,顧竹軒便囑咐手下,但凡去杜月笙競爭賭場的客人一律不拉,時間久了,客人們便紛紛去關顧杜月笙的賭場。不過在上海三大亨中,顧竹軒與黃金榮的關系最好,兩人常有往來。 憑借這些關系,顧竹軒的勢力越來越大,但他還是不滿足,又向政商兩界挺進,并順利當上了閘北保衛團副團長、閘北商會會董以及國民黨江蘇綏靖督辦公署參議等職務。 顧竹軒的地位、名氣越來越大。 成名后,他也很講情義,經常資助窮人,有一次,蘇北遭遇水災,顧竹軒果斷變賣了天蟾玻璃廠,籌集六萬大洋,送到家鄉救災。 對于和他一起拉黃包車的蘇北同鄉,不管有錢沒錢,顧竹軒總是盡力幫助,他說:“只要瞧得起我顧四,脫褲子當當也來!” 青幫師傅劉登階老了以后,顧竹軒也是把他供養起來,1932年1月,劉登階病逝,顧竹軒親自為他披麻戴孝,在天蟾舞臺為他哭喪。 上海淪陷后,顧竹軒沒有選擇當漢奸,但這時候,他也看透了國民黨的腐敗無能,便心向我黨,他的侄子顧叔平是共產黨員,他經常幫侄子護送和營救地下黨進出上海。 抗戰中,他還利用自己控制的租界碼頭,給新四軍送了不少藥品、糧食、武器彈藥。 1943年,顧竹軒還把自己年僅15歲的小兒子顧乃瑾送去蘇北根據地參加新四軍,對于上海的地下黨工作,顧竹軒也是全力支持。 解放戰爭中,顧竹軒留在上海,他督促自己的徒弟和親友,一定不要和共產黨為敵。 所以在上海解放后,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就指示:“顧竹軒這位大亨不能動!”當時,陳毅還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去看望顧竹軒。 而顧竹軒的兒子顧乃瑾,在上海解放后,也擔任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局副局長等職務。 1956年,顧竹軒因鼓脹病逝世,時年71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