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 六國民悲逢亂世,紛紛去做武陵人。 深山漠漠能逃楚,遠谷幽幽更避秦。 罅里得尋方外地,夢中竟見史前身。 陶公非忘桃花路,筆墨迷蹤封魯麟。 【注釋】讀唐代詩人杜甫的《季夏送鄉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詩,步韻而詠他事。原詩云:“令弟尚為蒼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比來相國兼安蜀,歸赴朝廷已入秦。舍舟策馬論兵地,拖玉腰金報主身。莫度清秋吟蟋蟀,早聞黃閣畫麒麟。”步韻詩作于2023年9月8日。 這首詩的意思是:六國的百姓含悲遭逢紛亂之世,紛紛都去做了武陵之人。深山里杳無人跡足能逃楚,遙遠的大壑中幽靜闃寂更適合避秦。山罅里能夠尋覓一處方外之地,有如在夢中竟然見到了史前之身。陶公并不是忘記了桃花路,筆墨里迷失了蹤跡是為了一封魯麟。 首聯中的“六國”,即戰國時被秦國滅掉的六個國家。見唐代詩人賈島的《經蘇秦墓》詩:“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國興亡事系君。今日凄涼無處說,亂山秋盡有寒云。”又見唐代詩人李郢的《贈羽林將軍》詩:“虬須憔悴羽林郎,曾入甘泉侍武皇。雕沒夜云知御苑,馬隨仙仗識天香。五湖歸去孤舟月,六國平來兩鬢霜。唯有桓伊江上笛,臥吹三弄送殘陽。” 這一聯中的“武陵人”,指桃花源中人。武陵,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源所在地。見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送臺州李使君,兼寄題國清寺》詩:“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別是武陵源。花間五馬時行縣,山外千峰常在門。晴江洲渚帶春草,古寺杉松深暮猿。知到應真飛錫處,因君一想已忘言。”又見五代詩人譚用之的《貽費道人》詩:“誰如南浦傲煙霞,白葛衣輕稱帽紗。碧玉蜉蝣迎客酒,黃金轂轆釣魚車。吟歌云鳥歸樵谷,臥愛神仙入畫家。他日鳳書何處覓,武陵煙樹半桃花。” 頸聯中的“方外地”,指塵世之外的境地。見宋代詩人楊萬里的《過太湖石塘三首》其一:“兀坐船中只欲眠,不如船外看山川。松江是物皆詩料,蘭槳穿湖即水仙。將取垂虹亭上景,都皈卻月觀中篇。正緣王事游方外,鑿齒彌天未當賢。”又見宋代詩人劉克莊的《再三和》詩:“斷無小妾坐金韉,且伴諸孫墾紙田。天子尤尊方外者,少陵盛說飲中仙。宮花畢竟非真色,朝菌安知有大年。牧豎和聲儂倡首,管他王后與盧前。” 尾聯中的“陶公”,指《桃花源記》的作者陶淵明。見元代詩人曹文晦的《新山別館十景·其七·南山秋色》:“觀彼南山小眾山,霜明紅樹碧云寒。馀清入座把不盡,積翠浮空染未乾。漠漠祇愁晴霧隔,霏霏休待夕陽看。何人會得悠然趣,前有陶公后有韓。”又見元代詩人丁復的《送僧游廬山》詩:“廬山東南山木多,石梁顛倒掛銀河。仙燈夜半天人落,佛屋春深海客過。五老芙蓉還好在,陶公楊柳定如何?布帆又起江湖興,應道西風動薜蘿。” 這一聯中的“魯麟”,指春秋魯哀公十四年所獵獲的麒麟。相傳孔子感獲麟,《春秋》至此而輟筆。用典見宋代詩人陸游的《元日讀易》詩:“伏義三十余萬歲,傳者太山一毫芒。春秋雖自魯麟絕,禮樂蓋先秦火亡。孟軻財能道封建,孔子已不言鴻荒。於虖易學幸未泯,安得名山處處藏!”又見元代詩人丁鶴年的《奉寄九靈先生四首》其一:“挾海懷山謁紫宸,擬將忠孝報君親。忽從華表聞遼鶴,卻抱遺經泣魯麟。喪亂行藏心似鐵,蹉跎勛業鬢如銀。萬言椽筆今無用,閒向林泉紀逸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