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自生下來,就帶著先天稟賦,可以說,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此生體質的整體狀態,這有點像打電子游戲,主角一開始的屬性、參數,都配置好了。 比如有的人水屬性高,人就聰明、沉穩,但是陽氣不足,容易患水液代謝類的疾病。 強烈推薦關注作者公眾號:仰望岐黃。 有的人生于大夏天,天生就火力壯,火屬性強,人就熱烈奔放、思維活躍,仿佛一團火焰時刻在燃燒跳躍,但是陰斂相對不足,容易患陰虛陽亢類的疾病。 所以有時候想想挺有趣的,每個人自打娘胎出生,八字就設定好了,一身的屬性,也安排妥了,后面的精彩人生路,就這么開始了。 不論先天如何安排,人人都想身體好、體質強,那從中醫角度看,什么才叫身體好呢? 以筆者的淺見,至少有兩方面,一個是有精力、有勁兒,一個是身體通暢,痰淤少。 這其實就是中醫一直強調的扶正+祛邪。 正氣足的人,精氣神都充足,人就顯得有勁兒、不容易疲累,俗話說的底子厚,能耗得起,不論生病抵抗、還是日常生活,都似乎元氣滿滿、后援充足。 有的人是天生底子就好,精氣充足,這個沒的說,投胎也是門技術活兒。 但是許多人天生底子不那么壯,中醫、養生也是有辦法彌補的,尤其是中藥,最擅長補虛,比如筆者一直分析的人參、黃芪、附子、桂枝、鹿茸等藥材,均是給五臟“充能”。 比如說,人參、黃芪,就是充盈脾肺之氣的,適合平日氣虛乏力之人,附子、桂枝,就是提升心腎陽氣的,適合平日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之人,而鹿茸等有情精血之品,是填充人體下焦精元的,適合腎虛髓弱之人。 而另一面,人體除了要正氣足、能量足,氣血通道也得清爽,就是痰濕和淤血得少,不然壯如一頭牛,可惜由于種種原因,腦子血管里出現了淤血、血栓堵塞,突然腦中風了,啪嘰人沒了,那也是很悲催的。 所以,養生之路上,對于痰濕和淤血,要注意清化。 像溫膽湯為什么很網紅?因為它化痰濕的確不錯呀,性味也相對平和;血府逐瘀丸、桂枝茯苓丸為什么也很有名氣?因為它們化瘀血也很專業呀,相對藥性也比較平和。 這都是筆者平時介紹過很多次的中藥了,今天這里就不展開細節講了,不大了解的新讀者,可以關注本號仰望岐黃,在歷史文章里搜索一下。 強烈推薦關注作者公眾號:仰望岐黃。 那么,如果明白了上面的養生原理,就知道了養生路上,雖然分歧、岔路有許多許多,但是中醫的總體方向,總歸就是扶正+祛邪!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調理也應根據個人身體情況來選擇,在使用時應遵循醫師的指導,按照劑量和用法正確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