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過, 天氣依然炎熱, 不少蚊蟲繼續四處出擊, 作為蚊媒傳染病“一哥”的登革熱, 近期也被頻頻提及...... 據央視網消息,中國臺灣臺南登革熱破3000例,恐重演2015年大流行。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相關媒體記者8月28日從廈門海關獲悉,廈門海關所屬機場海關近日在入境航班中檢出廈門口岸今年首例登革熱病例。 當地時間8月30日,危地馬拉衛生部指出,今年以來該國上報的感染病例為10914例,同比增長135%,其中死亡22人,全國進入為期三個月的衛生緊急狀態。 據越南衛生部8月29日通報,截至8月23日,越南全國今年累計確診登革熱病例6萬1799例,其中死亡病例14例。 據哥倫比亞媒體當地時間8月27日報道,哥倫比亞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布的流行病學公報顯示,今年初至8月中旬,該國報告67944例登革熱病例,累計死亡病例44例。 當地時間8月27日,洪都拉斯衛生部登革熱流行病學監測員對當地媒體表示,2023年以來,該國共報告11540例登革熱病例。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表示,登革熱發生規模傳播的可能性在增大,“首先是我國周邊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的登革熱疫情日趨嚴重,輸入的壓力在不斷增大;其次是進入夏秋交替時節,我國南方的蚊媒密度在提升,因此總體上出現登革熱疫情的風險增加。” 據相關媒體9月1日報道,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詹醫生介紹,上周,門診接診了一對60多歲的夫妻。 妻子已發熱5天,持續高熱,伴肌肉酸痛,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明顯,就醫當天四肢有紅色1~2 mm出血性丘疹,登革熱抗原檢測為陽性; 丈夫當天也感覺有點低燒,順便也抽血檢查,結果也為陽性。 夫妻倆近期無外出旅居史。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廣泛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2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最嚴重的病媒傳播疾病。由于會劇烈疼痛,又被稱為“斷骨熱”。 登革熱是經媒介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由“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播,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會直接傳播疾病。 伊蚊雌蚊吸食被感染人員的血液,獲得病毒并在蚊體內繁殖,再經叮咬傳染給人類。病毒在伊蚊體內一般需經大約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過叮咬將病毒傳播給人。 病毒在蚊體內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終生,致使登革熱病毒傳播速度快,蔓延范圍廣。 據原國家衛計委發布的《登革熱診療指南》,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為3~15天,多數5~8天。能傳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國分布廣泛,病毒輸入后可以快速傳播擴散。 登革熱的典型癥狀是高熱、三痛、三紅和皮疹。 高熱:突發高燒(40℃以上);
登革熱的流行有一定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8~10月份。在我國主要流行于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區。 近年來,我國登革熱疫情主要為境外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地傳播疫情,主要來源國為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泰國、老撾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和南亞國家。 如果過去2周曾在登革熱流行的國家或地區逗留,或自己生活與活動的社區、街道、甚至城市范圍內有登革熱發生,當出現突起發熱(有時可達39℃),同時伴有以下癥狀之一——明顯疲乏、厭食、惡心等,常伴較劇烈的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關節痛,可伴面部、頸部、胸部潮紅時,應考慮自己有感染登革熱的可能。 此時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就醫,并主動向大夫說明自己可能得了登革熱,以盡快得到診治,并采取防蚊隔離,防止進一步擴散。 目前,登革熱尚無經審批注冊的疫苗上市,也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是應對登革熱的主要措施。 預防登革熱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滅蚊!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清除積水! 第一招:清理積水 1. 清干房前屋后及屋頂溝渠死水,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蓋,平洼填坑,堵塞樹洞。 2. 及時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廢舊輪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積水容器。 3. 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蓋,以防蚊子進入。 4. 防止垃圾堆積,將垃圾放入密閉塑料袋并放入密閉容器中。 5. 家養水生植物應每隔3~5天換水洗瓶、清洗根須,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積水。 第二招:殺滅蚊子 1.在室外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法或熱煙霧劑法。 2.室內選用滯留噴灑。 3.蚊香、電熱滅蚊片、電蚊拍、瓶裝殺蟲氣霧劑等。 第三招:預防蚊蟲叮咬 1.安裝防蚊紗窗。 2.掛蚊帳。 3.穿淺色長袖。 4.涂好防蚊藥水。 5.遠離積水等蚊蟲滋生地。 ![]() 蚊子對二氧化碳比較敏感,體重較重、剛喝完酒、使用化妝品的人群,因為產出二氧化碳較多,會成為蚊子的首選目標。 此外,大家在運動后要及時洗澡,外出鍛煉或者旅游時盡量穿淺色衣服,還可以適當噴灑一些避蚊藥水,減少蚊蟲的叮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