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金匱直萬 國寶金匱直萬錢幣鑄造于西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由王莽鑄造;形制特殊,猶如一把打開財富寶藏的金鑰匙!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方孔圓錢形式,直徑為2.6厘米,面文為“國寶金匱”四字,旋讀,懸針篆。下部為正方形,邊長為2.5厘米,內有兩條豎棱,中間直書懸針篆“直萬”二字,頂部有“天府”二字,周身柔潤,背面頂部有“蟾宮”二字,該版僅見一枚。 國寶金匱直萬是新朝王莽時期所鑄錢幣,字體優美、鑄工精良、造型別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據考 《史記索隱》注解:言正本藏于府,副本留在京師。“天府”兼管理檔案和守護祖廟及其收藏物于一身并以收藏王室權力象征的鎮國寶器以及王室權力憑證的檔案為責,可見其職責之重。此錢非流通所用的貨幣,而是代表王莽占有黃金的數量,是記載黃金數量的。當時官府收集民間黃金,實行黃金國有制,而“國寶金匱直萬”就是官府發給上繳黃金者的憑證。 有人認為是流通貨幣,因為折價太高而沒有正式進入流通領域。也有另外一種意見認為該物并非貨幣,而是藏金柜上的拉手或者裝飾之類,象征著王莽擁金無數。 新朝王莽時期所鑄錢幣,字體優美、鑄工精良、造型別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被古錢幣投資收藏者稱“國寶金匱直萬”,價值無可估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