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補氣的角度來看,常用的兩種中成藥是玉屏風顆粒和生脈飲。然而,如果只是出汗,氣虛的癥狀并不明顯,此時我們可以考慮使用一種名為虛汗停顆粒的中成藥。 虛汗停顆粒是一種什么藥? 虛汗停顆粒是以古代方劑牡蠣散為基礎的,該方劑最早見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牡蠣散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固澀劑,換句話說,它是一種止汗的方劑,而虛汗停顆粒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改良。 牡蠣散的組方如下:黃芪15克、浮小麥30克、麻黃根15克、煅牡蠣15克,水煎服。 當我們出汗過多時,通常是因為肌表松弛,簡單來說就是毛孔無法關閉,體內的津液很容易流失,以汗的形式排出體外。而津液和血液是相互關聯的,津液生成并組成血液,而血液又攜帶著氣。因此,我們說出汗多是氣血問題,即氣血漏出。 浮小麥、煅牡蠣和麻黃根具有共同的作用,即固表止汗。無論是哪種外流,都需要增強固澀的作用。這三種藥材直接收斂氣血,從而減少汗液的流失。可以將其比喻為一個瓶子,里面裝滿了水,但瓶蓋松動了,水從中漏出。此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迅速擰緊瓶蓋,原理是相同的。 浮小麥與小麥有關聯,小麥是成熟種子,質量較重,而浮小麥則是空心的或未充分成熟,質量較輕,能夠浮在水面上,藥性走表,能固表自汗。 牡蠣有兩種形態,一種是直接用的生牡蠣,另一種是經過煅燒后的煅牡蠣,這里指的都是牡蠣的殼。生牡蠣擅長散結,而煅牡蠣具有更強的收斂固澀作用,擅長止汗。對于汗多的人來說,宜選擇煅牡蠣。 ![]() 麻黃也分為麻黃莖和麻黃根,麻黃莖具有發汗作用,而麻黃根則用于止汗。麻黃莖具有辛溫解表的作用,能夠打開毛孔,促使汗液排出,例如《傷寒論》中的麻黃湯和葛根湯都使用麻黃莖。而麻黃根則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通過固表作用減少汗液流出汗過多通常被形容為氣血外流,原因是氣虛和肌膚松弛,而氣虛是問題的根源。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中成藥將麻黃根替換為糯稻根。糯稻根是植物糯稻的干燥根莖,其功效類似于麻黃根,都能夠固表止汗。糯稻根的性質溫和平和,此外,它還具有生津的作用。有一種說法是,氣虛會導致自汗,而陰虛則會導致盜汗。對于存在陰虛癥狀的人來說,糯稻根可以滋陰,補充津液。 黃芪有補氣的作用。人體的肌表有一層氣,氣的作用可以使毛孔既能夠打開又能夠關閉。當氣虛時,毛孔無法關閉,專業術語稱之為肌表不固。這是一個重要前提,因此補氣是必不可少的。黃芪在這種中成藥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虛汗停顆粒主要作用是益氣養陰,固表斂汗,著重于收斂固澀的效果,而補氣的作用并不突出。正如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如果僅僅是出汗,而氣虛的癥狀并不明顯,那么可以使用這種中成藥進行調理,對于自汗和盜汗都有效。 |
|
來自: 懷寧都是好樣的 > 《自汗、盜汗、汗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