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其峰(1920—2023),天津美術學院終身教授,當代成就卓越的美術教育家、畫家。擅山水、花鳥、書法、篆刻,兼通畫史、畫論。  畫家喜歡畫松,不僅是因為它有著歲寒不改、冬夏常青的品性,而且它又是畫家馳騁筆墨的好課題,同時它還是學畫人手的好題材。初學畫松樹主要的練習項目是松干、松枝和松針,經過歷代的探索和實踐,回家們創作了很多畫松的面貌和畫松方法。畫松干最常見的是勾勒和皴擦結合的畫法,這種畫法要用大筆飽墨、隨皴隨勾一大片,已至一口氣畫完整個樹干。另一畫法是先勾出輪廓,再在中間適當加皴。畫松枝方法與畫梅以及其他樹枝略同,只是要注意將松枝的特征畫出來。畫松針分半圓的、整圓的,圓形針是俯視的形象(也可理解為一組松針向著人的形象),半圓形針是側視形象。畫松針可用直針,也可用曲針,用筆方向大致是,左半邊的松針由外向里畫,右半邊的松針則由內向外畫。這無非是為了順手、省事,不一定非如此畫才行,總之你認為怎樣順手就可以,關鍵是畫好。 畫松要先畫枝干,枝干既定。然后再相勢畫松針。畫松針要有疏密輕重,這樣才能夠表現出松針的前后關系。↓↓↓ 松干畫法之一:先勾后皴的畫法,這種畫法要注意勾與皴的墨色不可太懸殊,初學可從此入手。松干畫法之二:邊勾邊皴、邊皴邊勾面法?!?/span>
 邊畫外輪廓邊加皴擦畫樹干法:較先勾樹干之外廊,再加皴擦顯得生動。↓↓↓ 松針不宜畫得過長,尤其是大松、老松?!?/span> 畫松針要注意讓出小枝,小枝后面之松針要畫得簡而松,草草見意即可?!?/span>
 畫松用墨干濕均可,干墨蒼厚,濕畫厚重淋漓。干濕并用,隨濃隨淡,乍干還濕,也有另外一種意趣?!?/span>
 北方 松針多茂密,此系南方之松針,稀疏清瘦,別有一格,殊堪入畫?!?/span> 側枝葉針在上,密而重,背枝枝在里、葉針在外,疏而輕淡?!?/span> 這里畫的是松樹的一個側枝。開始學畫松可從這種局部松枝練起。 松枝用筆自左到右,如同寫字一樣“寫”出來,小枝分杈可多些,以便畫松針有著落。畫松針開始要畫在枝頭上,到后來則不必處處有交代,只要注意把體勢畫圓滿就可以了。畫松針要注意“保護”松枝,所謂“保護”是說松針要“讓”一些,“讓”的方法無非是不在有小枝處畫過多過重的松針。畫松針不要用同一個墨色和干濕度。大致的方法是前重后淡、前強后弱、前譯后略,總括起來可說成是前實后虛。前實后虛是表現前后關系的關鍵。染色:用草綠(花青加藤黃)通染即可,有小枝處可略淡,或留“氣眼”(即不設色 )。花鳥畫多用側枝,因側枝有變化、有姿態。取側枝為構圖,叫作“側局”,反之叫“正局”。哪些東西應畫側局,哪些東西應畫正局,是構圖上很重要的向題,這可以通過平素的觀察去逐漸體會。這是一幅用積墨法畫的松樹。積墨法效果蒼厚,適合表現松樹渾古蒼勁的情調,所以有些畫家喜歡用這種方法來畫松。 先以淡墨畫出枝干的大體結構,干后,再用較干筆皴勾枝干。勾皴不一定完全一絲不差地重合在淡墨底子上,不妥處可以在勾皴時加以改變,然后依枝畫針。這里畫的是疏針,這樣可以使松枝較突出,這是強調枝干的一種畫法。最后再在勾皴的基礎上補染一些淡墨,調整一下大的輕重關系。積墨一般不再著色,但有時為了制造某種效果(如夕照),也可以上一些淡而透明的色彩。墨法中的積墨,因為有淡墨打底,紙上毛細管被填塞,所以導引水墨的效果不強,容易出干筆和蒼厚效果,頗為適合表現一些質惑蒼毛的東西,所以畫老樹干、帶苔的山石等很得體。畫積墨─般要由淡及重,即先畫淡墨,再逐漸畫重墨,至少須畫二三遍,多則可畫五六次(畫足為止)、但必須前一道墨干透再畫后一道墨。這是一幅簡筆畫i的松樹。松樹本身不會太簡單,但作為畫里的松樹卻可以很簡,因為這是經過畫家主觀改變了的藝術形象。 以較大的筆越飽墨(筆尖、筆根濃淡差不要太大),由根至梢按預先想好了的部位畫去,干部粗大,可由幾筆組合而成,要見筆,切忌平涂,筆與筆之間適當留些空白,這樣即l使墨水自行滲和,也不致模糊一片。松枝要簡,松針要疏,但又要看起來神完意足。每個小枝頭可略點一些芽苞,枝干上可視需要加幾筆苔點,這是為了增加一種筆觸,用以豐富畫面的形式美。簡筆畫并不意味著簡單。這里所謂“簡”,只能是“筆簡意足”的簡,也就是要求“簡而不單”“以少當多”。所以簡筆畫往往是從密筆畫升華出來的。這種由繁趨簡的過程,古代人稱之為“削繁成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