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課堂就是要探索鍥合新課程理念的課堂,走內涵發展之路,一定要找到高效課堂理念接地氣的落地方式,教學內容安排要精細、課堂環節安排要精細、限時作業和訓練選題要精細,同時要在以下六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要破除主導,積極引導。教師要打破傳統主導模式,應由單純的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共享者。引導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來,去學習、去發現、去探究。 二是深度挖掘課本,對標高考。其實我們中高考80%都是容易題和中等題,這些題都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這些恰好都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所以看書要有重點地看,同時書里面的例題、習題也要反復去做。不要總抱怨人家考得比自己好,他的輔導書比我的好得多,這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在花同樣的時間來學習的情況下,課本才是最好的輔導書。 ![]() 三是精備細備,有備無患。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精心地設計教學環節,制作符合學情的多媒體課件。吃透教材,由“教教科書”向“用教科書”轉變。教師只有認真細致地鉆研教材,對教材有一個正確的、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才能夠設計出一個非常合理的教案。既源于課本基礎知識,又高于課本,融入新時代元素、生活氣息等。 四是明確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最基礎層面的要求是知識的傳授。知識傳授之后,應讓學生形成能力。完成知識點到考點的轉化,明白各節各知識點后面的立意,上升到思想層面的思考,能用課本上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形成能力后就是拓展思維,既要理清本節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間的聯系,又要統攬課本編排的思路,掌握規律,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達到課堂的終極目標。 五是優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動性。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教師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上要講清重點難點、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合作式學習。 六是積極反思課堂,提高專業素質。教學反思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能夠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即便再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回顧、梳理,并作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在今后的教學中吸取教訓,教師會更上一層樓,這無疑是對專業學識的鞏固,對教學技能的打磨,綜合素養得以滋養。 把常規做到極致,精雕細刻,整體育人,用精細、精準、精確的教學管理,贏得中高考的最后完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