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在世界各國中,俄羅斯以其遼闊的領土成為了地圖上的巨人。然而,所謂的“有效國土”,并非只是無人涉足之地。它取決于自然條件的嬗變,涵括著地形、氣候、水源與土質等要素。 俄羅斯的土地面積雖高達1709萬平方公里,卻僅有500萬平方公里得以真正有效利用,這讓其在世界名列第三。其北部地區緊鄰北極圈,氣候酷寒,冰雪覆蓋了常年大部分時間。在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東西伯利亞山脈,以及太平洋沿岸的山地之間,地形宛如一幅幅展開的畫卷。 而北極海域的極寒氣候,則讓這片區域成為了天寒地凍的一隅。太平洋沿岸氣候溫暖些許,多數地區則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然而,真正適宜居住的地區只占了總面積的三成。 跨足北美洲的加拿大,以其廣袤無垠的土地而備受矚目。雖然其總面積高達998萬平方公里,但實際可用之地卻只有5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俄羅斯的十分之一。北部接壤北極圈,天寒地凍,人跡罕至。從拉布拉多高原到五大湖,再延伸至科迪勒拉山脈的洛基山脈,再到由群島組成的北極群島,一系列地形交錯相連。 大多數地區被西部的高山封鎖,太平洋暖風難以觸及,使得大平原常年冰封,氣候屬于極地大陸性。北部地區則是寒帶苔原氣候,最低氣溫可達零下60攝氏度。只有南部靠近美國邊境的狹長地帶,氣候相對溫和,才適合人類居住。 而身處亞洲的中國,則以其錯落有致的地形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昆侖山、祁連山一系列高山將第一階梯矗立于南部,海拔高度超過4000米。內蒙古、新疆、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則形成了第二階梯,其海拔介于1000至2000米之間。而第三階梯橫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地區海拔500米以下。 中國被納入五個溫帶帶,一月時,0攝氏度等溫線橫貫淮河、秦嶺,向東延伸至青藏高原東南緣。南北氣溫截然不同,北部低于零攝氏度,南部高于零攝氏度。七月,除了青藏高原和天山以外,大多數地區氣溫都高于20攝氏度,南方更是高達28攝氏度。中國大部分地區,除了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區這樣的常年低溫區域,都是人類長久棲息的理想之地,這其中的有效國土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60%,約合550萬平方公里。 然而,出奇制勝的是美國,這個位列第四的國家。除了高緯度地區的阿拉斯加和中西部部分山地,美國大部分地區都適合人類生活。其有效國土面積高達750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0%左右。農業分布帶幾乎覆蓋了整個國家,使其成為了農業生產條件最為優越的國家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