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橋社區在城長生活館志愿者——李羚雯 我叫李羚雯,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專業。可能有些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讀的教育學專業出來卻不選擇去學校從事教師行業,在我畢業之后將近8年的時間里,我去做過K12的教培老師,走街串巷賣過房子,體會過月入過萬的高薪生活,拿過熬夜冠軍做過新媒體編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最大的動力。 以前我常常以為公益慈善是有錢人做的。自從接觸志愿者之后,才發現即使不能從金錢上直接幫助他人,我們也可以身體力行助人為樂。 ![]() 參與課堂活動 回想起在教培機構當老師的日子,我曾給學生們設計了一堂以生命安全教育為主題的課程,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我想,當初給學生們上的課是否也能分享給其他社區的孩子們。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城市同齡孩子擁有的課外學習機會,他們也得有。與樂益行的初次邂逅是在今年的7月10日,我來到了將橋社區的在城長生活館當志愿者,給流動兒童們進行生命安全系列知識科普以及簡單的手工繪畫課,在科普的活動中,我慢慢領悟到了生命的意義,在服務為民的過程中,用愛心傳遞希望,用智慧啟迪心聲,用品格塑造成長,感受成功幫助人的喜悅。 ![]() 參與戶外活動 最初來到生活館有著些許迷茫,不知如何開展活動,我應該輔助館長開展活動,還是讓他們自由玩耍,我也困惑于如何給孩子們教授生活中的基本常識,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我也會擔心如果以熱情的態度面對他們,卻得到冷漠的回應,內心是否會失落。畢竟在他們眼中,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眾多志愿者中的一個可以和他們一起玩耍的人。隨著時間慢慢的推進,通過和孩子們交談的只言片語中,我發現他們與城市同齡孩子相比,他們蝸居在城市的邊邊角角,居住環境雜亂,安全隱患多;朋輩支持少,社交面較窄,缺乏社交的基本技能;平常父母工作繁忙無暇顧及他們,只能給予金錢讓他們自力更生,這種情況極其容易導致孩子們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 看著他們天真而稚嫩的臉龐,從那一刻開始我下定決心為他們做些什么,一邊配合館長開展城市探索活動,一邊策劃生命安全知識科普課程,從最初的茫然無措到后來的“我們周三有生命安全課程,歡迎大家準時參加”,一開始我面臨的所有問題都在與孩子們相處中得到了解答。每一個微笑,每一聲呼喚,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個瞬間,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從茫然到建立信心,再到收獲成績,這個過程是如此的寶貴而難忘。每一次與他們交流的經歷,都讓我更堅定地去支持、教育和引導他們,盡管開始時我只是其中一位志愿者,但我逐漸融入他們的生活,成為他們可以信賴和依靠的人。 ![]() 活動留影 在這些活動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唐云霞的女孩子,她活潑開朗,大多數時間都在生活館里當小助手,每次活動她都會積極報名并且拉著好朋友們一起參加。剛開始給他們上寫作課的時候,她是反對呼聲最大的“刺頭”,在課堂上隨意離位,臟話亂飛。對寫作這件事表現出較強的排斥感,每次寫的作文都是故意為之的流水賬,態度極其敷衍。后來通過幾次課程的引導和鼓勵,她開始慢慢轉變。從當初的“刺頭”變成了如今的筆記小能手,從當初敷衍了事的寫作態度,現在也慢慢學會了運用美詞佳句按要求完成寫作。突然有一天,在課堂上我驚奇地發現她已經能遵守課堂紀律,在面對其他孩子調侃時,從出口成“臟”變成了沉默是金,當下立即表揚了她,并建議她以后用溫暖的方式待人接物。 一直以來,我認為的志愿者就是一個“熱心人”,在照亮他人的過程中,志愿者發出的光太過微弱。想要更好地幫助他人,成為社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去幫助他人成為更好的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我成了樂益行的一員。 當下,“社工路”還很遙遠,作為一名志愿者,感謝這段經歷讓我跨出了邁向公益事業的第一步;作為社工,使我深知我們不僅要助人,還要助人自助。其實,我們只是普通崗位上平凡的打工人,也是蕓蕓眾生里的普通人,希望能在以后的社工路上,和大家一起以星星之火照亮更多的人! ![]() 作者:李羚雯 排版:黃琪 值班:呂維 審核:王靜 鳴謝:戰略合作伙伴 民大公益新媒體運營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