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以及所屬皖南部隊9000余人馬,在項英和葉挺的帶領下,匆匆北上。結果遭遇顧祝同部的伏擊,我軍死傷慘重,不僅項英被殺害,葉挺也被國民黨扣押。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皖南事變。 然而,這場戰爭本可以避免。主席曾不止一次下令轉移,哪料,項英非但不挪窩,反而還要抽調粟裕的兵力,主席直接否決:“粟裕部一兵一卒都不能調” 項英為何不聽主席勸告,做出如此決策? 一、皖南事變 1940年10月,受老蔣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正副參謀長的名義,強制下令,讓黃河以南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一個月內全部撤到黃河以北。對于這一無理的命令,中國共產黨據理駁回,同時,為了維護抗戰大局,對皖南方面做出了讓步,決定向江北移動。 1941年1月,駐扎皖南的新四軍以及所屬支隊9000多人,在項英、葉挺的帶領下,奉命從云嶺駐地出發北上。6日,從皖南涇縣茂林地區經過時,我軍突然遭遇國民黨7個師的襲擊,大約8萬多人,幾乎是一點生路都沒留。 葉挺指揮新四軍奮起反擊,英勇拼搏了7個晝夜,終究還是寡不敵眾。危急情況下,葉挺單刀匹馬進入國民黨軍部,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希望能以談判,讓國民黨放棄圍攻,然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國民黨本就是沖著新四軍來的,如今好不容易入了套,怎會白白放過。就這樣,他們將葉挺非法扣押,而身處軍部的項英,只能孤身作戰。而偏偏這時,項英身邊還出了一個大叛徒。 最后,項英和周子昆被叛徒殺害,政治部主任袁國平也因此犧牲,這就是讓全世界都震驚的皖南事變,也是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二次反共的最高潮。 然而事實上,皖南事變是可以避免的。 二、項英的錯誤決策 1940年時,新四軍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其實便是由項英、葉挺帶領,駐扎在皖南的新四軍部,而另一支則是,由陳毅和粟裕帶領的部隊,駐扎在蘇南。 黃橋戰役的爆發,讓陳毅和粟裕率領的部隊在江北,徹底站穩了腳跟。此戰不僅以少勝多,也讓國民黨丟盡了臉面,對此,老蔣自然記恨不已。于是,他下令讓新四軍轉移到長江以北,否則將會進行圍剿。 這一命令,陳毅部自然不用理會,還在皖南駐扎的新四軍,就沒有這么好的處境了。不光要面臨日軍的壓力,同時還受到了國民黨的威脅。畢竟老蔣還是那個老蔣,他可不會顧大局,只會讓自己的欲望得到滿足。 為此,粟裕非常擔憂,他再三勸告項英轉移到蘇南,從而讓兩股力量合為一體,壯大新四軍的力量。同樣的,中央也和粟裕持有一致的看法,與其當著國民黨的面發展,不如繞后,避免被夾擊。 但項英依舊堅持己見,留來老蔣的重圍中不肯走,他表示,如果光在蘇南養兵,難以壯大新四軍隊伍,分開發展,則更有利于新四軍的建設,還能有效的防止被一窩端。 項英是很自信的,他不認可粟裕的謹慎,一心想要保住皖南這塊地,甚至還主張向浙閩地區發展,并一再要求粟裕抽調兵力,這讓粟裕感到十分為難。在他看來,向浙閩地區發展是非常荒謬的,于是便立即找到陳毅商量,兩人都是同樣的想法,因此便沒有進行調兵。 見粟裕不從,項英立刻上報中央,希望能向皖南抽調兵力。同時,陳粟二人也發送了電報,并建議新四軍軍部向江南移動,以保證兩支隊伍成功會師。收到電報后,毛主席一看就知道誰的建議可行,于是他直接否決了項英的提議,堅決表示不能調粟裕部一兵一卒。 即便如此,項英依舊巋然不動。那敵見我不動,他當然要動,顧祝同已經開始調兵遣將,他共聚集了十八個團的兵,對項英的包圍也越來越小,只等老蔣的一聲令下了。 這讓毛主席著急不已,他先后5次發去急電,催促項英行軍,態度也愈發的急切,然而,項英依然在浪費時間,始終不愿放棄這片彈丸之地。直到1941年1月,足足拖了一年的項英,才終于決定離開皖南,向蘇南進發。 可那時,老蔣早已部署好兵力,將新四軍包圍了起來。雖然毛主席一再調兵遣將,想救出被圍困的“大龍”,但奈何還是寡不敵眾,項英失當的處置,導致新四軍遭遇大敗,不僅折損了大半兵力,就連項英自己也不幸犧牲。 事實證明,毛主席和陳粟二人的想法是正確的 ,而項英的判斷,完全將國民黨的賊心忽略了。要是項英能夠再理智一些,局勢或許不會變得如此艱難,新四軍也不會遭受如此重擊。 三、新四軍的發展 皖南事變發生后,毛主席緊急任命陳毅為代軍長,粟裕則成為第一師師長。在兩人的帶領下,新四軍成功渡過長江,到達了蘇北,脫離了國民黨軍重圍的新四軍,可謂是海闊憑魚游,天高任鳥飛呀! 經過陳粟二人一段時間的經營,新四軍的數量迅速擴大十幾倍,僅三年的時間,就漲到了12.5萬人,可以說是質的飛躍了。要知道,從成立到皖南事變,新四軍也只增加了2萬多人,由此可見,敵后才是新四軍的前途。 要說對新四軍發展貢獻最大的,還是粟裕的蘇中根據地,粟裕打退了日軍的掃蕩,還對生產展開了大操大辦,他率領一師建立了不少的企業。有了錢的新四軍,立馬威風起來,不僅改善了伙食裝備,還坐上了鋼制的汽艇,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四老板”。 僅僅幾年,蘇中便被粟裕發展成了“關中”,而這同樣也是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關中”。 結語 其實,項英也是一個老革命了,他帶領紅軍在南方山林游擊,可以說做了很多貢獻。并且,他生活十分樸素,為人正直,和戰士們相處的也很好。只不過,最要命的,還是他的固執,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這才導致了皖南事變的發生。 當然了,若不是老蔣的狼子野心,我們的抗日事業也不用如此畏手畏腳。 |
|
來自: 行云流水vmmxd6 > 《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