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很喜歡一個男生,一舉一動,一笑一顰都令人魂牽夢縈。 無數次的想象,如果我們能在一起是怎樣的甜蜜。即使帶著笑或很沉默,也是滿心的歡喜,像塵埃里開出的花朵。 只是,最后我還是選擇了離開,只是因為成年人的世界里,除了我喜歡你,還有你未必喜歡我,我們未必合適和有結果,所以到最后,只能我喜歡你,與你無關。 心動像美麗的鳶尾花梵高在自殺的前一年畫了《鳶尾花》,以畫筆傾訴衷腸,期許生命的希望。他用熱血給了花的根,明亮給了花的瓣,用紫的魅惑和妖嬈去闡釋熱情與希望。 正如我對那個男生的期待,我的感情像鳶尾花,雖然極度平凡,卻充滿了平實里的溫情。 一個人的心動叫苦澀,兩個的心動叫同頻。 不過很悲催,我的心動一個人在黑夜里的獨舞,落寞、傷感、驕傲又自卑。 男生很優秀,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只可仰望。 也或許是因為,當你喜歡一個人時,你會覺得自己不夠好,還不夠好。 一直想再次奔跑,讓自己更優秀,以便能與對方匹配。 無數次我出現在男生能看得到我的所有地方,我努力的刷存在感。 他熬夜,我很擔心,于是忍不住提醒他熬夜對身體不好; 他不吃飯,我很焦慮,心心念念、想方設發的費盡心思的去關心,而這種關心又只能裝作沒心沒肺的模樣; 他對別人多一份關懷與搭訕,我會無名的嫉妒和悲傷,瞬間覺得全世界都拋棄了我。 讀了太多別人的故事,我知道這種狀態不過是因為花開有意,流水無情。 那一瞬間,他是我的全世界,而我卻是陌生的路人。 所以,從他的全世界路過后,鳶尾花就枯萎了。 別離是為了更好的相聚離開之前,我告訴他:我很喜歡他。 知道他不會回復,只是告知一下,從沒想過要他回答。 楊瀾寫過一本書《幸福要回答》,所有的擰巴和可能面對的尷尬都是不用回答的。 都是成年人了,不必去刻意照顧誰的情緒。 而不對等的感情,要尊重、要體面的說再見。 這是特立獨行的剛烈,更是自尊自愛的方式。 就像舒婷的《致橡樹》所表達的情意 我如果愛你—— 喜歡是一種美好而又苦澀的體驗,沒有原因、沒有目的,只是想讓他過得更好而已。 從來沒有企圖心,以及用合法的理由掩蓋非法的目的。 對一個不喜歡你的人,當然可以用套路、用手段,甚至用心計,可是他不愛你,你無論做什么也感動不了他。 即使感動了,又能怎樣?只有彼此的心動和動心才有可能開花結果。 心不在,怎樣都不行,強扭的瓜不甜,即使非扭在一塊,也無非只是肉體的融合。 如今的時代,別說生米做成熟飯,炸成爆米花該不是你的還不是你的。 徒勞無功想把他留下,不僅讓感情擰巴,而且讓雙方都尷尬。 及時離開,還可以做朋友,還可以問候,這是成年人之間最好的結束方式。 用成年人的方式告別我愛你,跟你無關,我愿意關心你,不會征求你的同意或默許。 你不愛我,不是你的錯,你也無需內疚和歉疚。 我們即使沒有可能在一起,即使我們沒有彼此的心動和動心。 在歲月的長河里,能溫柔的、用心的、真誠的、坦白的喜歡,也是另一種美好。 想要的怎么可能都得到?陳奕迅在《紅玫瑰》里也不是演繹道: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我有緣分喜歡你,卻沒有緣分和你在一起。 但是,我喜歡過你,深深的、沉默的,即使想你的時候忍不住淚流成河。 很欣賞于文文《體面》中的幾句歌詞:我愛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結尾,分手應該體面誰都不要說抱歉,何來虧欠?我敢給就敢心碎,我愛過你利落干脆,再見不負遇見。 所以用成年人的方式,快速轉身,果斷離開。從此,山河歲月再無依戀,忘記是唯一的解脫。 離開,是我愛過你之后的體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