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g Science┃生物安全管理手冊(服務部版) 關注養豬科學 一起科學養豬 關注養豬科學 一起科學養豬 關注養豬科學 一起科學養豬 目錄 一、生物安全體系概述 1.1非瘟的認知 1.2非瘟的危害 1.3非瘟的特性 1.4非瘟的傳播特性 1.5臨床癥狀 二、新開養戶準入標準 2.1背景調查表 2.2防非硬件評分表 三、新開養戶投產洗消和檢測流程 3.1養戶投產洗消流程 3.2新開養戶投產檢測計劃 四、養戶投苗前驗收標準 4.1投苗前欄舍洗消驗收 4.2投苗前場區硬件設施驗收 五、引苗安全管理流程 5.1引苗前生物安全評估 5.2引種前選種采樣 5.3相關調運手續 5.4運輸過程管理 六、售豬安全管理流程 6.1售豬管理333清單管理 6.2養戶豬只銷售流程 6.3銷售過程生物安全控制七、養戶日常消毒與監督 7.1日常消毒計劃 7.2消毒液配制注意事項 7.3日常監測計劃 八、服務部日常生物安全管理 8.1服務部防控設備配置 8.2服務部生物安全標準 8.3服務部生物安全注意事項 九、養戶日常生物安全管控 9.1人員外出返場洗消 9.2車輛類洗消 9.3死豬無害化處理 十、免疫保健程序及規范 10.1推薦免疫程序 10.2免疫操作規范 一、生物安全體系概述 1.1非瘟的認知: 1.1.1非洲豬瘟(ASF)病原是單一的、有囊膜的、存在于細胞質內的雙鏈DNA病毒,是非洲豬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員,通過對所有已知的非洲豬瘟毒株進行遺傳體征分析,已經證實了23個具有多個亞組的地理相關基因型,這說明非洲豬瘟流行的復雜性。 易感動物:在自然的叢林傳播環節,軟體的、無眼的蜱蟲非洲野生豬科動物都是ASFV天然儲存宿主,可以通過叮咬傳播病毒。豬科的所有動物都易感,但對家養豬、野生家豬,以及他們的近親歐洲野豬致病。非洲野生豬科動物是ASFV的無癥狀攜帶者,并作為非洲部分地區的自然儲主,包括疣豬、假面野豬等。 非洲豬瘟:非洲豬瘟(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廣泛出血性傳染病,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達100%,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特點:高致病率、高致死率;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 圖 某集團養豬企業檢測大數據分析 1.1.2非瘟的危害:非洲豬瘟毒力根據非洲豬瘟的毒力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 1.1.3非瘟的特性:怕高溫、怕干燥、怕強酸強堿;不怕冷、不怕臟、不怕堿(PH:3.9-11.5) (1)不同環境存活時間 (不同溫度下存活時間) (不同濃度的消毒劑對非洲豬瘟的作用時間對比) 1.4非瘟的傳播途徑 1.4.1病毒顆粒較大,幾乎不可能通過空氣傳播(高病毒載量形成氣溶膠) 1.4.2直接接觸傳播是ASF的最主要手段 1.4.3由于ASF在不同環境、溫度下均能生存,且存活時間較長,易成為很多媒介的攜帶者 1.4.4如何切斷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防控該的最佳方法。 1.4.5該病無疫苗,高發病率與死亡 主要途徑: 車(拉豬車、無害化車、飼料車);人(巡檢人員、飼養員員、惡人);物(食材、煤氣罐、大桶水、獸藥);豬(新進苗、死豬);水(水井污染,雨水);生物(鼠、鳥、蚊等其他) 圖 某集團養豬企業非瘟檢測分析 1.5臨床癥狀: 在發病率、死亡率超出正常范圍或異常死亡時,存在一種或數種癥狀可判定為疑似病例;減料、精神不振;病豬耳朵、四肢、腹部皮膚發紅或發紫;高熱或結膜炎;嘔吐有時伴隨吐血;便血或腹瀉;類似神經癥狀;流血不止。 1.5.1開始時只有一頭豬發燒(40-42.5度)、打抗生素后可能會吃料,部分打針也無效、食料減少、精神不振、四肢無力,4-7天后有病豬死亡; 1.5.2不吃料的豬會從一欄增多到二欄甚至更多,3-5天后早期發病豬開始死亡; 1.5.3便血或腹瀉、嘔吐有時伴隨吐血、打針后針口流血不止、高熱或結膜炎; 1.5.4發病率、死亡率超出正常范圍或無征兆突然死亡。 鑒別診斷-中大豬臨床癥狀 死亡豬只腹部、耳朵、四肢發紫,死亡后鼻孔出血,類似胸膜肺炎,但不是所有非瘟均有此癥狀。慢性發病幾乎無此癥狀。 鑒別診斷-保育豬臨床癥狀 幾乎無明顯癥狀,出現不明原因死亡豬只,死后部分豬只腹部、耳朵發紫; 部分發病仔豬蜷縮在棟舍角落,耳朵輕微發紺,隨后死亡; 部分仔豬死前全身發顫,類似于神經癥狀; 部分仔豬出現拉稀情況; 二、新開養戶準入標準 2.1背景調查表:調查養戶資質條件、場地條件、環保條件、水、電、路等模式,評估養戶的評分情況,是否合格,詳情如下表
2.2生物安全硬件評分表:調查養戶生物安全硬件設備,按評估表評估,表格如下:
三、新開養戶投產洗消和檢測流程 3.1養戶投產洗消流程 確保進豬前豬場大環境和豬舍干燥、干凈、整潔,滅殺病原微生物確保豬場內未有非瘟等烈性傳染病病原微生物。 3.1.1前期準備工作
3.1.2生產區棟舍和環境
3.1.3生活辦公區和全場生物防治
注意事項: 1、將豬舍內所有剩余可清理物資全部進行整理,區分保留可二次利用的物資; 2、可利用物資先進行外表清理或高壓沖洗,能浸泡的進行2%堿水浸泡4小時處理,浸泡后集中存放干凈庫房內,再進行熏蒸消毒處理后封存; 3、驗收標準:豬舍內無雜物,需浸泡的設備全部拆除 4、欄舍消毒同時必須周圍環境、宿舍同步消毒; 5、低值難清理物品及時焚毀清理; 6、燒堿消毒前保證欄舍干燥; 3.2新開養戶投產檢測計劃 通過實驗室檢測手段確保場內ASF陰性。
3.2.1采樣準備:提前準備一次性手套、自封袋、記號筆、生理鹽水、注射器、干凈EP管(血檢用子彈頭)、無菌棉簽、滅菌紗布等,EP管內預先注入生理鹽水1ml。 3.3.2紗布采樣:為擴大采樣面,豬場內環境采樣時,用生理鹽水打濕滅菌紗布,在漏縫板背面、縫隙、舍內死角或糞溝等處擦拭,擰出紗布中的擦拭液體,用自封袋收集,保存備用。 3.3.3棉拭子采樣:用干凈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潤濕后,用棉簽擦拭物品表面采樣,放入EP管內攪拌,多點采樣,最后折斷棉簽,密閉管蓋,EP管編號,紙質記錄注明編號對應信息。 3.3.4鼻拭子采樣:用無菌棉簽深入豬鼻孔約2-3厘米,順時針方向攪動,放入盛有生理鹽水的EP管內,折斷棉棒,密閉。 3.3.5抗凝血采集:用注射器采血2ml,注入真空采血管(紫色蓋,EDTA2K抗凝劑),上下顛倒3次,確保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接觸,抗凝完全。 注意事項:采樣時,注意勤換手套,防止交叉污染。采血時,尤其是異常豬血時,避免血液污染環境。一切與血液接觸過的物料,如注射器等事后焚燒處理。 四、養戶投苗前驗收標準 4.1投苗前欄舍洗消驗收 按照洗消標準完成后,由服務部管理員、主任、獸醫、生物安全人員進行現場驗收,確保豬場洗消干凈,ASF病原檢測陰性。 4.2投苗前場區硬件設施驗收 進苗前服務部管理員、主任、獸醫、生物安全人員對場區整體硬件設施和飼養條件綜合評估,確保投苗前在外環境ASF常態下養好豬。 進苗前,按以下表格評估豬場整體設施完成情況和豬場飼養條件情況:
五、引苗安全管理流程 表 引苗過程關鍵節點記錄表
5.1引苗前生物安全評估 5.1.1引種風險評估:供種場3公里內樣戶是否有非瘟疫情及風險點;供種場生物安全設備設施是否具備引種條件。 5.1.2引種手續完備:非瘟及抗體檢測報告,動物檢疫票、檢疫耳標、車輛消毒證明、非疫區證明。 5.1.3種豬健康標準:供種場豬苗,非瘟、藍耳、偽狂犬各項檢測指標合格(ASF抗體抗體陰性、藍耳病原陰性、PRV-gE抗體陰性、PED病原陰性)。 5.1.4引種車輛及運輸:引種前24小時,供種場保證車輛洗、消、烘、檢,人和車非瘟、藍耳、PED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裝豬;提前規劃豬車運輸路線,避開疫區,運輸途中人員不下車或穿隔離服下車;到達引入場外圍制定地點后采樣、消毒,經非瘟、藍耳、PED檢測合格后方可入場。 5.1.5后勤保障和協調 5.1.6生產防疫記錄:供種場需提供批次免疫記錄及免疫保健程序,近期豬群普檢報告等相關信息。 5.2引種前選種采樣 通過現場監督采樣或全程視頻采樣確保采樣真實有效。 5.2.1樣品送檢:引種場派駐技術人員按供種場指定洗消隔離程序進場,現場監督采樣或全程視頻采樣,確保采樣真實有效,樣品送至指定檢測機構。 5.2.2進場選種:引種場派駐技術人員現場選種,裝豬現場計數及過磅。 5.2.3檢測項目及準入標準: 1.引種標準:ASF抗原、抗體陰性,PRRS病原、抗體陰性,PRV-gE抗體陰性,CSF抗原陰性。 2.檢測項目:非瘟抗原、抗體,藍耳抗原、抗體,偽狂犬gE、gB抗體,豬瘟抗原、抗體,口蹄疫抗體,PED抗原,藍耳抗原。 3.采樣比例:引種豬群5%-10%,一次引種超過2000頭,公豬全檢,種豬2%,樣品進行混樣檢測;抗原5合1,ASF、PRV-gE抗體5合1,采樣標準具體如下:
5.3相關調運手續 5.3.1調入場提供有蓋章的仔豬跨省調運備案登記表,點對點調運備案登記表,提供第三方環境ASF檢測報告,出示營業執照和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5.3.2調出場提供第三方進行檢測的豬只、環境、車輛ASF檢測報告并且出示ASF非疫區證明(三年無重大疫情證明,縣一級畜牧部門蓋章),豬只檢疫耳標100%與檢疫票相符合,同時出示營業執照、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5.4運輸過程管理 5.4.1運輸協調對接:全程監控,實時定位,所有參與運輸的車輛司機、引種負責人及相關人員、供種場參與此次引種,組建工作協調群。提前輸運線路規劃及天氣預測并運輸途中車況信息共享。 5.4.2車輛洗消監督 1.供種場采樣及初洗點:運輸車輛接到通知后,先自行洗消(司機和車輛),自我檢查合格后(無肉眼可見豬毛、豬糞、雜物及污漬),按時間節點達到指定位置,司機和車輛不能攜帶違禁物品,由供種場對接人負責引導至場外洗消檢測點,非瘟檢測合格后,在初洗點進行初步洗消。 2.供種場洗消烘干中心及裝豬臺:運輸車輛根據引導到達供種場洗消烘干中心,按規定流程進行徹底洗消烘檢(駕駛室兩側門打開,水箱放空,拆除水嘴、過濾網,用 1:200 過硫酸氫鉀溶液消毒,烘干時要求打開車廂即車門,65℃45min),駕駛員洗澡更換工裝,駕駛室物品清理,出發前由供種方準備司乘人員途中餐飲及防護用品(防護鞋服、自熱飯及礦泉水 等),車廂及車門貼封條或鉛封;按要求行至裝豬臺等待裝豬(如時間間隔較長,可安排第二次洗消烘干),車輛洗消烘檢過程雙方指定人員全程監督。 3.裝豬要求:供種場需預先挑好豬只,保證上豬人員充足,負責趕豬、上豬,打耳標,計數、過磅與引種場對接人員共同進行(如需在場外過大地磅需與引種場押車人員一起完成,空車裝豬前先過一次,裝好豬再過一次);裝豬場地需保證水源,車輛出發前認真檢查所有隨行文件是否齊備,不得遺漏。 4.車輛途中管理: 2-3 輛編隊而行,拉豬前加滿油,保證車輛可以一次跑到豬場,中途不停車(司機換卡需快速完成);押送車輛配備飲水設備在水箱中加滿水,供豬只飲水;風機保持正常開啟;人員吃、喝、拉、撒原則上在車上解決(如遇特殊情況,司機下車必需請示,穿防護鞋服); 按規劃線路,盡量走高速,節約時間,避開非瘟疫區及拉豬車;路途注意導航,如果出現黃色紅色擁堵,提前匯報,更換路線;因檢疫手續問題,造成車輛中途扣押的,由雙方配合盡快解決(供種場協助)。 5.卸豬要求:拉豬車抵場前半小時,提前告知引種豬場負責人及生物安全經理,根據指引到指定地點(場外洗消中心)洗消,同步采樣檢測,根據指引行至場界洗消點二次洗消,在中轉出豬臺靜置 30 分鐘,再做第三次消毒,根據檢測結果,安排進場卸豬,結束后離場,所經線路立即進行洗消。 六、售豬安全管理流程 6.1售豬管理333清單管理 6.1.1 3個時間點
6.1.2 3個關鍵點
6.1.3 3個檢查點
6.2養戶豬只銷售流程 6.2.1制定銷售計劃 制定年度、月度、周出欄計劃,競價銷售。 6.2.2辦理銷售手續 1.非洲豬瘟血檢報告(抽檢比例按要求); 2.檢疫票(檢疫耳標 100%與檢疫票相符); 3.運輸車輛備案手續(由承運方負責提供)。 6.2.3銷售流程及人員安排6.2.3.1豬只控料:根據計劃提前準備相應體重豬只,若早晨售豬, 待售肥豬前一天當晚不喂料,若第二天下午售豬,則提前一天晚上控料,第二天上午不喂料; 6.2.3.2車輛準備:外部拉豬車根據要求提前一天到達轉運中心檢查合格后,進行洗消并停放在裝豬臺處; 6.2.3.3人員安排:原則上生產區由 1至2人負責將豬從豬舍經趕豬道趕至場區出豬臺地磅處,出豬臺區 1-2 人負責打耳標并趕豬入外部拉豬場,豬裝好后,外部滿載過地磅;洗消人員全程負責豬只噴水降溫,對車輛交叉道路進行消毒。外部拉豬車豬只裝好后清點數量連同過磅單一并交接給承運方,車輛駛離中轉中心,按制定線路送至屠宰場; 6.2.4售豬過程中防止過磅作弊,外部拉豬車款清后方能放行。 6.3銷售過程生物安全控制6.3.1豬只:單向流動,不合格豬只不出場,出場不回頭; 6.3.2趕豬過道:提前規劃趕豬通道,使用戊二醛1:200對趕豬通道全覆蓋消毒; 6.3.3人員:場內、場外人員不交叉;拉豬司機穿隔離服鞋,不下車;外部人員不得攜帶及食用豬肉類制品; 上豬臺人員:配置兩人,負責打耳標及上豬,準備消毒機一臺,消毒藥 1:200 衛可,拉豬前一天,消毒一次,當天再消毒一次,上豬全程穿隔離服,打耳標,不準上拉豬車,豬只一律不準回頭;上豬結束后,兩人先消毒上豬臺及場地, 并焚燒隔離服等污物,洗澡消毒后進生活區。場內趕豬人員,立即對趕豬通道用 1:200 戊二醛進行消毒,然后立即洗澡消毒更衣。 6.3.4場地:場區大門、出豬臺以及外側拉豬前后各消毒一次,戊二醛(1:200)。 七、養戶日常消毒與監督 規范豬場日常消毒流程,以殺滅環境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阻斷其擴散,確保豬群不被感染。 7.1日常消毒計劃 7.1.1腳踏盤消毒水(2%燒堿水溶液) 按照每天更換一次原則,提前準備好燒堿和水,把棟舍外原有消毒水倒掉,加入定量水,水深沒過腳面為準,按照2%比例加入燒堿,每日更換后水印照片進行反饋。 7.1.2生產區過道消毒 按照每天對生產區過道消毒一次原則,提前準備好戊二醛和水,按1:200進行稀釋,規劃消毒路線,每日消毒水印照片進行反饋。 7.1.3棟舍消毒 棟舍消毒每周進行2次,主要針對棟舍過道、風機、水簾、工具等消毒,使用戊二醛或過硫酸氫鉀按1:200比例進行稀釋,消毒過程中水印照片進行反饋。 7.1.4場地白化 豬場門口和周邊白化,保證有效濃度和效果,提前準備好消毒桶、燒堿、生石灰,先將生石灰放入消毒桶中,每1公斤生石灰加水5公斤,在加入2%的燒堿,混勻,對豬場門口空地和場內周邊進行潑灑白化。 7.1.5全場大消毒 每周進行全場大消毒一次,包括豬場門口、生活區、生產區、棟舍、環保區和無害化處理區,提前準備好消毒藥,規劃消毒路線,對全場環境進行消毒,要求全場使用統一消毒藥,同一配比溶度,同一時間段,每月輪換消毒藥種類,消毒過程水印照片反饋。 7.1.6除四害 滅蚊:養戶豬場環境除草,水溝撒入石灰,豬舍使用溴氰菊酯噴霧,7、8、9月每周一次。 滅蒼蠅:豬糞及時清理,干糞運走或堆積發酵,污水入發酵池處理。每日清掃場區道路、宿舍、食堂、辦公區。蒼蠅嚴重場在飼料中添加環丙氨嗪1000g/噸,連續2周,間隔兩周,重復使用。生活垃圾集中運走或焚燒。 滅鼠:采用滅鼠窩里投放鼠藥的方式進行。每月2次,及時追蹤滅鼠情況,并做好記錄。 7.2消毒液配制注意事項 7.2.1正確使用各種消毒藥物,遵循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和要求; 7.2.2不得同時使用二種消毒液消毒同一部位或物品; 7.2.3在配制消毒液或實施消毒時應配戴手套等防護用品; 7.2.4人或動物皮膚不得直接接觸消毒液,一旦眼、皮膚上粘有藥液應及時沖洗干凈; 7.2.5大門、豬舍入口處的消毒池(桶)應定期更換藥液(一般每周更換一次); 7.2.6在對水線設備消毒后,在使用前應徹底清洗干凈。 7.3日常監測計劃 7.3.1采樣準備:提前準備一次性手套、自封袋、記號筆、生理鹽水、注射器、干凈EP管(血檢用子彈頭)、無菌棉簽、滅菌紗布等,EP管內預先注入生理鹽水1ml。 7.3.2紗布采樣:為擴大采樣面,豬場內環境采樣時,用生理鹽水打濕滅菌紗布,在漏縫板背面、縫隙、舍內死角或糞溝等處擦拭,擰出紗布中的擦拭液體,用自封袋收集,保存備用。 7.3.3棉拭子采樣:用干凈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潤濕后,用棉簽擦拭物品表面采樣,放入EP管內攪拌,多點采樣,最后折斷棉簽,密閉管蓋,EP管編號,紙質記錄注明編號對應信息。 7.3.4鼻拭子采樣:用無菌棉簽深入豬鼻孔約2-3厘米,順時針方向攪動,放入盛有生理鹽水的EP管內,折斷棉棒,密閉。 7.3.5抗凝血采集:用注射器采血2ml,注入真空采血管(紫色蓋,EDTA2K抗凝劑),上下顛倒3次,確保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接觸,抗凝完全。 7.3.6注意事項:采樣時,注意勤換手套,防止交叉污染。采血時,尤其是異常豬血時,避免血液污染環境。一切與血液接觸過的物料,如注射器等事后焚燒處理。
八、服務部日常生物安全管理 8.1服務部防控設備配置 8.1.1線路規劃
8.1.3區域劃分
8.1.3配置標準 8.1.3.1車輛洗消平臺:高壓清洗機;具備粗洗、精洗、消毒。硬化洗消平臺;水泥路面硬化,配備消毒記錄本,由服務部管理員現場監督執行并做好消毒記錄。 8.1.3.2服務部地磅,供飼料車過磅或豬場配置地磅,在豬場門口過磅 8.1.3.3物資消毒通道:配置物資烘干房或烘干柜,根據服務部規模配置型號;臭氧消毒機;物資浸泡桶。 8.1.3.4服務部消毒通道:霧化消毒機;配置消毒洗澡換衣間,雙開門,單向流通,順序為消毒間、洗澡間、換衣間;配備腳踏墊、洗手盆、浸泡桶;所有人員只允許通過消毒洗澡間進入服務部。配備足夠的拖鞋、工作服(服務部內必須換上服務部內部專用衣物),配備消毒記錄本,由服務部會計監督執行并做好記錄。 8.1.3.5服務部內部設備:藥房及物資間臭氧消毒機,有服務部人員做好消毒記錄。 8.1.3.6 ASF檢測實驗室:用于日常養服務部和養戶物資、人員、環境、豬只檢測。 8.2服務部生物安全標準 8.2.1服務部人員下鄉洗消標準 8.2.1.1服務部人員信息登記,下鄉豬場和下鄉事由,人員和隨時物品采樣監測ASF,檢測無異常進行人員洗消,洗澡時間不能低于8min,出服務部出示車輛消毒記錄,做好登記。 8.2.1.2到達養戶停車點,下鄉人員車輛不進場,停于距離養戶豬場100米-300米處,除必要物品物資外不得將其他物品帶入場內。 8.2.1.3進場洗消,按養戶人員、物資進場洗消標準執行,更換場內衣物,反饋水印圖片。 8.2.1.4出場洗消,洗澡消毒,更換自己衣物,出場。 8.2.1.5返回服務部:人員下鄉返回必須對車輛進行洗消方可返回服務部,進入服務部前進行服務部洗消; 8.2.2人員、運貨和中轉車輛洗消 8.2.2.1預洗消:采樣送檢ASF,使用1:200復合醛,操作從上到下,輪胎、擋板、底盤及各層縫隙,到達車身整體無死角,洗消時間20分鐘。 8.2.2.2駕駛室使用臭氧消毒機熏蒸30min,熏蒸過程保持密閉和有效溶度,洗消合格后,登記并停靠指定位置。 8.2.3物流類物資消毒標準 8.2.3.1物資出入服務部消毒與配送 1.物資卸貨、物資消毒房污區和凈區分類:將物資擺放在污區,進行臭氧消毒4h,由服務部管理人員進行物資分類、盤點入庫,將物資分類消毒; 2.分類消毒 烘干:(60-70℃在30分鐘以上)+臭氧熏蒸消毒(10g/h,100m3在30分鐘以上,建議總時長180分鐘
浸泡消毒:1∶200過硫酸氫鉀10分鐘以上,建議30分鐘
熏蒸消毒:臭氧熏蒸消毒(10g/h,100m3在30分鐘以上或固體甲醛1.5g/m3熏蒸6-8個小時
擦拭消毒:1∶200過硫酸氫鉀全方位擦拭
8.2.3.2服務部日常消毒 服務部倉庫日常熏蒸消毒,庫管對轉入服務部倉庫的低值物資、獸藥,放置于鏤空置物架上,每日臭氧熏蒸4小時,水印照片反饋。 8.2.3.3養戶申報和物資出庫 養戶向管理員申報物資,審核同意后,領料人領取,由庫管和會計進行核對后一一登記,裝到已消毒的物資箱,打包后再經消毒通道送到物資領用窗口,嚴禁管理員進入倉庫和物資消毒凈區。 8.2.3.4注意事項 檢查有無違禁品物資,管理員及時送到養戶處物資消毒間,養戶不能直接接觸到物資。 8.2.4采樣類執行標準 8.2.4.1人員類采樣
8.2.4.2車輛采樣類
8.2.4.3服務部環境類
8.3服務部生物安全注意事項
九、養戶日常生物安全管理 9.1人員外出返場洗消 9.1.1人員外出進場審批 養戶外出與返場: 生產人員休假與外出,由服務部主管同意,服務部主任審批,抄送生物安全總監,并上傳請假條至微信群備案,經服務部主管評估,予以放行,回場前1天在釘釘通知回場時間; 內部人員進場:由個人發起申請,通知服務部主任,生物安全總監審批; 9.1.2人員返場洗消流程 9.1.2.1人員申報、采樣備檢、個人私家車停靠在場外固定位置,不得直接進入場區; 9.1.2.2進場洗消換:人員洗手消毒(衛可1:150保證雙手浸潤每次2分鐘),換鞋(將外部鞋子脫至外部鞋柜,更換洗澡間拖鞋);衛可1:500霧化消毒180秒;人員攜帶手機、電腦、眼鏡、充電器小物件物品,酒精擦拭消毒3分鐘。 9.1.2.3衣物放入浸泡桶消毒:人員衣物衛可1:150浸泡消毒30分鐘;人員沐浴洗澡(員工進入洗澡間洗澡,重點清洗頭發、指甲等部位,洗澡時間不得少于8分鐘);水印照片反饋。 9.1.2.4養戶洗澡完成更換場內工作服、鞋進入生活區。 9.2車輛類洗消 9.2.3中轉豬車洗消烘流程
9.2.4外來拉豬車洗消烘流程
9.3死豬無害化處理 9.3.1死豬申報:養戶通過電話通知管理員今日死亡豬只頭數,準備拍照確認死亡頭數,并對死豬進行口鼻采樣。 9.3.2死豬包裹,消毒準備:使用塑料桶或其他容器配備2%燒堿溶液若干、生石灰,放置 于死亡豬只周邊過道備用。并準備包裹豬只的彩條布或塑料膜(正常養戶場死豬不需要包裹)。將死亡豬只拖到過道,使用彩條布或塑料薄膜對死亡豬只進行徹底密封拖出豬舍外,拍照,記錄,反饋。 9.3.3養戶用場內斗車運輸死豬:飼養員使用場內斗車將死豬拖至死豬運輸到場內雙開門冷凍庫中。 9.3.4欄舍過道及欄舍、斗車消毒:用場內斗車死豬拖出后,立刻用衛可消毒液(1:150)對死亡豬只欄舍及欄舍過道消毒;欄舍過道再進行2%燒堿溶液沖刷消毒。 9.3.5無害化處理:死豬定期存放,定期中轉至指定的消納場所。 9.3.6處理人員在病死豬只的收集、處理、場地消毒過程中應穿戴工作服、口罩、雨靴、塑膠手套、防護目鏡等防護用品,防護用品應每日浸泡消毒一次。 十、免疫保健程序及規范 根據服務部豬只日齡,制定合理的免疫計劃。豬群回場靜默21天,期間停止免疫計劃,特殊情況如須免疫,上報獸醫經理,生物安全總監審批。 10.1推薦免疫程序 根據豬群回場,苗源場免疫程序和日齡,制定免疫計劃,推薦計劃如下:
10.2免疫操作規范 10.2.1疫苗保存:根據疫苗說明保存在相應溫度冰箱中,常規油佐劑疫苗4℃保存,凍干活苗-20℃保存;冰箱內放置溫度計,每日檢查冰箱溫度,做好記錄。 10.2.2器械準備:免疫器械包括注射器、針頭、持針鉗、托盤、保溫盒、抗敏藥物、免疫記錄表,免疫前所有接種工具必須洗凈、高溫煮沸、晾干后才能使用;使用前根據豬只大小選擇合適針頭型號,檢查每一個針頭的質量,剔除彎、折、針尖有毛刺的針頭,嚴禁使用上述針頭進行免疫;注射器免疫應準備兩套注射器,一套油佐劑疫苗專用和一套水佐劑疫苗專用,不能混用。 10.2.3疫苗稀釋:疫苗需要稀釋的必須使用對應配套的專用稀釋液,不可交叉混用稀釋液,真空瓶保存稀釋過程檢查疫苗真空效果,如疫苗瓶中不是真空或疫苗密封不嚴不能使用;稀釋稀釋選擇陰暗、干燥處進行,不能在豬舍內或陽光自射的地方稀釋疫苗。 10.2.4免疫前檢查:根據免疫計劃提前1天檢查豬群健康度,發病豬只不得免疫,做好記錄康復后進行補免;檢查并登記疫苗名稱、規格、批號、有效期、生產廠家,同批豬免疫盡量選擇同一批次疫苗。疫苗過期禁止使用、疫苗封口效果不好禁止使用、疫苗性狀改變禁止使用。 10.2.5疫苗運輸保存:所有疫苗在豬場運輸過程要避光,不得日光照射;用保溫盒運輸,保溫盒內放冰凍冰塊保持冷鏈運輸。 10.2.6免疫操作:稀釋或開瓶后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接種完,疫苗提前回溫到23℃左右接種為宜;注射前根據場地情況,保持豬群安靜狀態進行注射,做到不打飛針;免疫部位為頸部肌肉注射(耳后根3-5cm處三角區部位,垂直進針);免疫完一欄檢查豬只免疫部位,對流血漏針的補免一次;出現應激過敏反應及時處理(出現嚴重過敏性休克個別豬只,緊急肌注腎上腺素1-2ml、地塞米松10-20mg并用冷水降溫),免疫完成提供免疫前、免疫過程、免疫后水印照片,匯報在工作群中。 10.2.7免疫記錄:免疫完成后詳細記錄,包括疫苗名稱、廠家、批號、免疫日期、頭數、日齡、劑量等信息。 10.2.8器械消毒及無害化處理:免疫完成后所有器械、疫苗空瓶都要消毒處理;注射器、針頭先水煮在沖洗干凈,最后在水煮后晾干備下次使用,做好防灰層遮蓋;疫苗空瓶打開瓶蓋在燒堿水中消毒或焚燒深埋。 10.2.9注意事項:嚴格按照服務部制定的免疫程序執行,每批豬次做好免疫計劃,計劃疫苗用量;免疫前檢查疫苗的質量;注射免疫要求是一針一頭豬;免疫前后盡快避免轉群、采血等應激較大操作,以免影響疫苗效果;免疫前檢查注射器密閉性;免疫細菌性活疫苗,免疫前7天禁止使用抗生素做保健;由專人負責疫苗注射,不得交給生手注射。嚴禁漏免,免疫后做好記錄,記錄需保存半年以上,以備查看。 (原創圖文,轉載請注明:養豬科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