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中,長期穩定的盈利與個人的認知密不可分。認知是通過知識體系、實踐經驗和哲學思維所形成的。擁有高緯度的認知,就像擁有天眼一樣,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和真相。這種高維度的認知可以幫助我們擺脫欲望的干擾,使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待各種情況。正如老子所說:“嗜欲者天機淺”,只有當我們控制住欲望時,才能真正擁有智慧。通過了解自己,我們才能開始了解他人和事物。 ![]() 重要提示:做期貨時間長了,手續費也是一筆不容忽視的交易成本,新開戶無條件手續費加一分,最高交返93%,能降低成本(根據每月總手續費情況或者資金量大小而定)如果缺乏高維度的認知,光靠交易技術和系統,即使暫時獲得暴利,長期來看也會陷入盈虧循環。這是由于人性的本能所決定的。許多交易者在市場上交易了十多年,卻始終無法跨出這個階段,總是在盈虧間徘徊,無法持續盈利。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突破自我的局限。只有覺悟之后,我們才能算是入門了,交易之路才剛剛開始。 林廣茂曾說:“無根浮盈空歡喜,未悟真經套中人。”交易的關鍵不在于方法、技術和系統,而在于對市場和自身性格的深刻認知。虧損的根源在于人性的弱點和扭曲。只有跳出人性的束縛和奴役,我們才能穩定盈利。 盈利并不需要尋找更多的交易機會,而是要將我們能把握的行情做到極致。成功不在于我們做了什么,而在于我們避免了做什么。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為什么不能等待?為什么不能空倉?如果我們的認知達到一定水平,我們就會意識到,即使不進行任何交易,我們其實也在賺錢。在期貨市場上,什么也不做就意味著空倉,長期來看,我們會勝過90%以上的交易者。僅僅靜觀其變,就已經超越了90%的人,這難道不是在賺錢嗎? ![]() 頻繁交易的本質在于對每一個機會都不愿放過。這種貪婪的心態導致我們不愿意相信,不積極行動就會虧損。在潛意識中,我們認為只有抓住更多的交易機會,才能獲得更多的盈利,這是人性貪婪的表現。然而事實是真正賺錢的機會并不多見,尤其是大的機會,一年可能只有幾次甚至幾年才會出現。因此,我們必須學會等待,學會保持空倉。 在交易中,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是與生俱來的,它們讓我們的人生和交易充滿了矛盾和不確定。當我們賺錢時,我們會糾結于可能錯失更多賺錢的機會;當我們虧損時,我們會后悔為什么沒有減少倉位。我相信大多數交易者的大部分時間都被貪婪、恐懼和得失心態占據。 貪婪和恐懼是低維度認知造成的結果,要擺脫它們,我們需要達到高維度的認知水平。只有當我們擁有更全面的認知時,貪婪和恐懼才會自然消失。貪婪和恐懼的存在是因為我們缺乏相應的知識和認知。只有善于取舍,才能展現智慧,學會控制住貪婪和恐懼的情緒。 心境穩定才能獲勝,超越物質束縛才能洞察萬象。只有在我們深入理解的品種范圍內運作,我們才能清晰、明確地掌握操作的技巧。盲目地追求多品種、多周期只會隱藏巨大的風險。為什么我們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這個錯誤呢?因為盡管存在巨大風險,但也常常帶來收益。我們總是舍不得這份收益,總是抱著僥幸心理。結果就是我們的交易無法穩定盈利,不斷循環。根源在于我們舍不得。 認識到自己的愚蠢是智慧的起點,開啟了我們的悟性。具體透徹地分析問題是認知水平提高的標志,解決問題則需要多維度的綜合力量。因此,交易之難并不在于技術、方法或系統,而在于認知。在市場中長期穩定盈利取決于我們的認知水平。 |
|
來自: 淡然3a89r15snv > 《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