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譚姓來源主要有三: 一是出自姒(sì)姓。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派鯀治水,鯀采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了。 舜即位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治水成功后,舜賜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為子爵。譚國國勢一直不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于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吞并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jǔ)國(今山東莒縣)。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這是山東譚氏。 二是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巴南(今云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古的后代,就是云南、貴州譚氏。 三是談氏有避諱改姓譚,譚氏也有避仇去言字旁為覃的。 譚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34%,湖南、廣東、四川、湖北等省多譚姓。 摘自——《三字經 百家姓 千字文》 (宋)王應麟.等著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認姓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