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一直吃虧的人,不想再吃虧了;二是一直占便宜的人,占不到便宜了;三是見不得你比他好的人,你比他好了。”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并非每一次都是純粹的友情。做人做事,如果有一方不怕吃虧,那么這種關系會維持穩定,卻不能不斷加深。有人相信吃虧是福,所以他們不計較,即使別人占了便宜,也無話可說。但是,人隨著成長,經歷了世俗之后,會突然領悟到吃虧并不能換來別人的感激,反而可能被人當傻子賣乖。當一個人發現吃虧并不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時,他就不愿意再繼續吃虧,而有些人占不到便宜,也就慢慢放棄這種關系。你要明白,沒有人喜歡一直吃虧,吃虧只是為了得到更多,他們并不傻,只是重視感情,內心善良。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會被別人認為不精明,把他們的吃虧看作理所當然。一旦他們發現那些吃虧的人不再愿意吃虧,也會主動結束這種關系。也許正是因為一直被人吃虧的人不再愿意吃虧了,變得聰明了。換句話說,一直吃虧的人在成長,而喜歡占便宜的人卻眼紅別人比自己聰明,從而關系破裂。事實上,了解了人性,你會發現有些人就是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當你比他好了,就傷害了他的尊嚴和價值。有時候就是這樣,人們的內心難以預測,現實和真相令人深感痛心,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鍵都是互相利用的關系,對于喜歡占便宜和一直吃虧的人都是如此。叔本華說:“人們在受過溺愛之后會放松警惕,這一點與孩子一樣。因此,對待人既不應太寬容,也不應過于優柔寡斷。”“以米恩養友,斗米生仇。”當你給予別人無條件的幫助太多,就會讓人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旦你停止了,就會引發怨恨,別人會將你視為敵人。因此,對別人好也需要掌握分寸,有度的行為才是理想的,不要盲目縱容對方,否則只會吃力不討好,自討麻煩。當你對那些喜歡占便宜的人不再付出時,你也會看清他們的真面目,你需要明白自己的善良不是廉價的,而自愿吃虧也是有價值的。無論是怎樣的關系,一旦總想著占便宜,不懂得付出和分享,只想索取和占有,這樣的人與任何人都無法保持長久的關系。莫言也曾說過:“萬丈深淵終有底,唯有人心最難測。最牢固的關系一定是利益關系。人際關系的本質不是互相喜歡,而是互相需求。”人情似薄紙一樣脆弱。你要明白,在這個泥沙俱下的世界上,利益是人們交往的基礎,也是關系維系的穩定劑。當你無法給予對方利益和好處時,無論你有多好的品質,別人也不會把你當作朋友。任何時候都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系,即使是在婚姻、親情和友情中,當你侵害了對方的利益時,再好的關系也可能戛然而止。在復雜多變的人際關系中,并非所有的關系都能持久,也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平等的。總會有些人因為利益,因為一些事情,而逐漸疏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以權勢為交往基礎的關系,權勢一失則疏遠;以利益為共同點的關系,一旦利益消失,則分崩離析。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只存在永恒的利益關系,而不存在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莎士比亞說:“信任少數人,不傷害任何人,愛所有人。”所以,一個人若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就必須懂得善待他人,懂得吃虧有度,欣賞并學習他人的長處。 |
|
來自: 人杰地靈h8p9l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