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場戰役決戰之前,對林彪的作戰請示,毛澤東曾拖延了36個小時才復電。 這在毛澤東身上,是絕無僅有的。因為,他向來有極強的時間觀念;對于軍機大事,更是毫不拖延馬虎。收到電報之后,常常在兩三個小時內就給出批復。 衡寶決戰在即,毛澤東遲遲不回電,卻是有意為之。此番一反往常,其中原因是什么?是對林彪的決戰部署心存不滿、認為尚無把握嗎?當時,敵軍將領白崇禧的部署又是怎樣的呢? 回答這些,還要從白崇禧和中共的談判破裂講起。 一、青樹坪戰斗1949年1月,蔣介石“引退”后,李宗仁代理總統職位。國民黨派出代表團到北平,進行停戰談判。 然而,他們的談判立場卻是劃江而治。對此,毛澤東明確表示:不能同意,解放軍必須渡過長江! 得知中共的強硬立場后,白崇禧預計自己的野心難以實現,電告代表團拒絕簽字,談判破裂。 毛澤東亦知,雖然在口頭上,國民黨桂系愿意談判;但是在實際行動上,尚沒有任何妥協。反過來,當下中共也不能作出任何的妥協。 基于此,毛澤東指示林彪,當前軍事的基本方針是:消滅桂系以及任何反動派!也就是說,林彪和白崇禧之間,無可避免要展開較量。 同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通電起義,長沙和平解放。但三天后,出現反水事件。在白崇禧欺騙、利誘等手段的拉攏策反下,陳部七萬起義官兵中,有四萬人叛變,南逃衡陽、寶慶、芷江等地。 當晚深夜,程潛向林彪緊急致電:請求四野主力部隊支援,追擊在逃叛軍。 次日,林彪派出四野第12軍團中第40軍、第46軍、第49軍和二野第5兵團第18軍,追擊叛軍。其中,49軍146師被安排向寧鄉前進,147師進軍寶慶。 根據戰略部署,146師很快到達寧鄉,并順利殲滅4100余叛軍。 此后,士氣高漲的146師解放軍戰士未作休整、馬不停蹄地趕赴寶慶,增援147師。 從寧鄉到寶慶,146師途中要經過青樹坪、界嶺一帶。而此時,白崇禧最精銳的部隊——桂系第七軍,正埋伏在此處。 受寧鄉勝利情緒影響,146師輕敵冒進。甚至于,在經過山地前,沒有對兩側搜索偵查。 通過山地時,敵軍從兩側開火;到了晚上,敵軍大部隊壓來,發起進攻。146師被迫撤出界嶺,在周圍村莊修建工事。 第49軍軍長鐘偉得知消息后,下令147師去青樹坪地區接應。 8月16日,147師進入青樹坪。次日,在白崇禧部署下,三個師的敵軍從三面包抄,強勢進攻。 并且,在這場小小的戰斗,白崇禧調動了大炮、坦克和飛機。 在猝不及防之勢下,146師、147師的解放軍戰士奮力抵抗。通過交叉掩護,直到當天深夜,才撤出戰斗。 這場戰斗史稱青樹坪戰斗,經過48小時的激戰,殲滅敵軍553人,但是146師損失877人,147師損失470余人。 對中共而言,渡江之后,這是失利最慘重的一戰;而對國民黨而言,青樹坪戰斗是難得的勝利,被稱為永豐大捷。 然而,在這場小小的戰斗中,白崇禧為什么要部署如此多的兵力呢? 顯然,通過此番精心籌謀,以獲得與解放軍一部戰斗的勝利,從而稀釋國民黨敗局已定的失敗情緒;借勝利戰果,亦可向美方求援。 正因為這樣,在青樹坪戰斗中取得勝利后,白崇禧立刻將捷報傳往臺灣空軍總部:“全殲共軍一四六師。” 經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之手,再將戰果注水夸大——吃掉了林彪的一個軍。 國民黨老將們躲在孤島臺灣,憑據被夸大的戰果,此刻仿佛有了最后的欣慰。歡唱著:林彪的一只胳膊,在戰斗中已經被炸斷…… 二、狼來了?主席不回電 青樹坪戰斗中失利,再加上國民黨對外夸大的宣傳,使林彪的心情不由煩躁起來。 直到失利后的第三天,林彪的心情依舊不能平靜。 中午散步回到家,聽到夫人葉群說交代的事還沒辦好,林彪就吼了她。葉群不高興了,隨口頂了幾句。林彪瞬間火冒三丈,朝葉群臉上狠狠扇了一巴掌。 整個屋子里又是哭啼聲,又是鬧嚷聲,讓門外的秘書和警衛員們都慌了神。 在大家的勸說之下,林彪和葉群才平靜下來,平息了這場家庭風波。 吵架的當天夜里,偵察兵傳來消息:白崇禧部下的三個軍,正在前往常德;由永豐、衡山、衡陽和寶慶以東地區開拔,白崇禧主力朝北進軍。 獲悉之后,林彪立刻亢奮起來。他認為,白崇禧有向湘潭、湘鄉方向壓迫我軍、發起決戰的可能。 身經百戰的林彪知道,最能一雪前恥的,是取得新戰役的勝利。8月21日,他向軍委中央發出請示電報:根據15日顧祝同電令,在華中戰場集中主力,將與我軍在湘江西岸展開決戰;申請開赴決戰。 交戰以來,毛澤東一直預判的是:白崇禧勢必要撤退到廣西之后,才會展開決戰。 看到林彪發來的電報,毛澤東半信半疑。但是前委理應更了解實時戰況,既然認定敵軍做了決戰部署的話,可能確實情況有變。 深思熟慮之后,毛澤東選擇信任林彪的判斷。次日凌晨六時,及時復電:同意21日17時的部署。并且鼓勵道,“如能誘殲白匪主力于湘中地區,那是很好的事。” 不過,當軍委中央的電報批復時,敵情已分外明朗:宋希濂的前鋒和解放軍交戰時,失利即退;白崇禧主力到達湘江西岸后,停滯不前,毫無備戰的姿態。 林彪此前布下陣局,想要誘敵深入湘中后再圍殲之。這下,作戰計劃全部泡湯。 隨著戰局的明了,毛澤東更加確信:自己的預判是正確的。 9月8日,毛澤東給華南分局發送電報,明確指出:白崇禧必然不會在湘境同我軍決戰,而是會向廣西撤退;而布下疑陣,其目的無非是延誤我軍前進進程。 第二天,毛澤東又給林彪發送電報,重申了自己的判斷:白部不會在湖南境內同解放軍決戰,我軍應在廣西部署決戰。 此外,對于戰局,主席直接指揮四野軍隊,部署了大迂回大包圍的軍事戰略:先逐一殲滅;將白崇禧逼到廣西后,再主動發起決戰。 經過休息調整之后,在9月中旬,按照毛主席既定的部署,四野各部兵分三路,朝中南地區國民黨強勢進軍。 10月2日,中路軍的40軍、1軍4、45軍又兵分三路,前往衡陽、寶慶地區,要對白崇禧部發起進攻。 當天,45軍135師前鋒緊急行軍,已經到達青樹坪附近,殲滅敵人200人。之后沒有停留,僅僅兩天時間,又向南行軍四十余公里,突破衡寶公路一路南下。 這支孤軍勢如破竹的同時,也引起了白崇禧的注意力。在衡寶前線,白崇禧迅速部署了13個師的兵力,包括第7軍、46軍、97軍等部。顯然,他想要如法炮制,在衡寶再次上演青樹坪戰斗。抓一把之后,再往廣西撤退。 但是,獲悉白崇禧的部署之后,歷來用兵謹慎的林彪又一次誤判——過高估計白崇禧要決戰。 他于10月5日向各部致電:當前敵軍企圖不是撤退,而是要與我軍決戰;我軍應當立刻集結兵力,做好隨時攻擊的準備。 并且,向機動到衡寶公路以南的各部下令:暫停南進,在宋家塘、水東江的南部地區匯集。同時,林彪又向毛澤東致電,請示決戰。 正是這一次,毛澤東遲遲沒有回電。 林彪自己也意識到,毛澤東應該是有意為之。上一次信誓旦旦說敵軍要發起決戰,結果全是無稽之談。這一次,主席或許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喊“狼來了”的小孩,因而不以為然…… 三、衡寶戰役 一方面,毛澤東的回電遲遲未發,部署決戰,林彪心中沒有底氣; 另一方面,由于45軍135師在途中沒有架起電臺,雖然已經身處衡寶公路以南,但是并沒有接收到林彪的命令,持續往南進軍。 在10月5日14時,135師已經到達靈官殿地區。架起電臺之后,他們才知道,我軍其他部隊受命在衡寶公路以北匯集。而他們,如同一枚楔子,已經深入敵后了。 而正是這個偶然之機,做活了整個棋局,加速了決戰時機。 林彪很清楚,135師孤懸敵后意味著什么。他下令,135師直接受他越級指揮;中路軍迅速推進,西路軍38軍、39軍往東推進,共同夾擊白崇禧部。 對毛澤東而言,這樣的戰局和部署,重新回歸到他的決策:遠距離迂回包圍。 因此,距離林彪上次發電36小時之后,在10月7日凌晨2時,毛澤東回電:
果然,根據白崇禧的部署,桂系主力部隊的四個師向135軍合圍,分別從靈官殿、牙場沖、關帝廟、荷公殿四面發起進攻。 135師得知被圍攻后,根據命令,據守要地修筑工事;士氣高漲,和敵軍主力部隊展開激戰。也正是這支孤軍的激戰,成功拖延了敵軍,為我軍主力部隊的圍攻爭取了寶貴時間。 東路軍從江西開拔進軍南粵,西路軍從湘西向南進軍,完全切斷了白崇禧向貴州撤退的道路。 等白崇禧察覺解放軍主力壓來時,已為時已晚。 到10月11日上午,除了138師帶領一個團逃之夭夭,白崇禧桂系的4個師被悉數殲滅,共計有4.7萬敵軍。 蕭克時任解放軍四野戰軍參謀長,在他的回憶錄中激昂寫下:衡寶戰役沉重打擊了白崇禧集團;為之后進軍兩廣,全殲中南地區的敵人創造了格外有利的條件。 在湖南境內,提前悉數圍殲桂系主力第七軍,解決白崇禧,這也許是毛澤東、林彪事先都沒能料想到的。 偶然之機下,135師孤懸敵后,白崇禧貪圖“一塊肥肉”,令他的第七軍血本無歸。 但能夠取得戰役勝利、順利消滅白崇禧勢力,卻屬于必然。 在此后的廣西戰役中,白崇禧完全落入毛澤東的戰略布局之中。在大迂回大包圍的策略下,17萬余桂系敵軍被悉數殲滅。這意味著,在中國大陸上囂張跋扈二十多年的桂系軍閥,從此不復存在。 *參考資料: 黃瑤.林彪和白崇禧的三次較量[J].黨史博覽,2013,(第11期). 張嵩山.尋殲桂系王牌第七軍(上)[J].黨史縱覽,2012,(第8期). 寧金源.關于青樹坪戰斗的失利與探析[J].軍事歷史,1999,(第5期). 栗在山,盧廷禎.也談衡寶戰役的勝利[J].湖南社會科學,1994,(第6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