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郝巍 ![]() ![]() 風格,歌的場景和理由 “我們是背著傳統樂器的當代樂隊,我們是世界音樂。”“安達組合”的博·那日蘇如是說。“世界音樂”這個概念一直因為它原來的西方視角而備受質疑。那日蘇的解釋對它提供了很好的修正,既有民族意識,又有音樂人的自我審視。他們對《江格爾》史詩選段的演繹,古遠而又熾熱,正是對他們觀念的一種實踐。 ![]() “樂夏”的改編賽要求樂隊翻唱的歌曲以主流流行歌曲為主,這首先就制造了風格之間的對比空間。可以想象,有些樂隊并不完全認同指定的歌曲。第二季就出現過野孩子樂隊主動退賽的情況。在這類情況下,翻唱者與原唱(版本)形成了微妙的關系,或致敬,或解構。正是這種關系,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改編策略。Nova Heart、“柏林護士”和“二手玫瑰”都在改編環節體現了對歌曲的深入理解,同時協調了樂隊自己的表達。例如馮海寧如此解釋《一千個傷心的理由》的改編:提取原曲音樂情感的特征,然后讓它與獨立音樂圈的生存體驗關聯,從“傷心”的字面下發掘勇氣與勝利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