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上班已經沒有意義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體驗,因人而異。對一些人來說,這一領悟可能在剛畢業的前幾年,當他們全情投入工作、連續加班幾個月后,開始感到工作的繁忙和壓力,產生了對工作意義的懷疑。他們可能渴望被認可,拼命想證明自己,但漸漸地開始質疑工作的意義。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觀點:建議你找個工作日的時間,比如周一下午,去一趟當地最大最豪華的商場,比如萬象城、SKP或者恒隆中心等地方。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是根本不上班的。他們或者是自由職業、或者是網店店主、或者是自媒體從業人、或者是小老板、或者只是單純的家庭主婦。原本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上班這個事情,幾十年前大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陰天下雨天氣不好就在家休息。只是因為資本主義的進程,將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驅趕大家進入工廠,開始形成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近幾年,隨著這個時代的不斷內卷,996形成了,大家開始自我加壓,本來都是生產隊的毛驢,非要自己給自己來兩鞭子,感動自我,奉獻資本家。所以,上班本來就是個工作的形式,并不是這個社會的主流,我們覺得大家都上班只是因為我們身邊最主要的一種關系叫同事關系,感覺好像身邊人都在上班,那是因為我們每天最多的時間是處于這個圍城里面的,走出去才發現,原來人和人真是不一樣的。另一方面,上班的意義其實就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工作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是薪資。從工作成就感方面,剛才已經說過了,都是生產隊的毛驢,對得起工資就行,本身成就感就是資本家為我們套的一個籠頭,是為了讓你更加賣力得干活。人生都是一場偶然,都是一段經歷,本來就是沒意義的,你缺非要給自己拉磨去找意義,不是緣木求魚嗎?另一方面是薪資,干活養家不丟人,但別為了干活忘記自己為什么干活,到最后把工作當成了這輩子的意義,這是很可悲的。當你發現自己忙死忙活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方案,到了上位者那里其實根本沒什么區別;當你發現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其實只是別人飯局上的一盤菜而已;當你發現自己從小給孩子灌輸辛勤勞動的觀點,在“鲇魚”“二代”眼里只是跳梁小丑的時候,你會發現工作根本毫無意義。最有意義的是你,是此時此刻的你,是那個有想法有行動的你,而不是我在格子間里的你,不是那個地鐵里寫日報的你,不是那個大氣不敢吭的你。人生本無意義,工作更無意義,但你是有意義的,所有的意義都需要你去賦予,別走得太遠忘記為什么出發。 這個領悟也可能在更晚的階段,當個體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瓶頸、不滿足、迷茫,或者思考更深層次的生活目標時出現。每個人對工作的看法和體驗都是獨特的,因此,發現上班沒有意義通常取決于他們的個人和職業經歷。 這種領悟并不一定意味著完全放棄工作,而是可能導致人們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尋求更有意義的職業或生活方式。最終,人們追求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和滿足感,使每一天都有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