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生百病,6種脾虛的舌象對應使用6個中成藥,一文總結: 1、脾氣虛: 單純脾氣虛的人會出現精神疲憊,渾身無力,懶得動,稍微一動就疲憊不堪,同時伴有臉色萎黃,說話聲音低,食欲不振,嘴里發甜或沒味道,舌胖大,苔薄白,兩邊有齒痕等情況,可選擇四君子丸。 四君子丸方中的黨參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臣以白術,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相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用于治療脾胃氣虛、胃納不佳、食少便溏等。 2、脾陰虛: 表現為渾身無力,食欲不振,經常腹脹,胃里發熱,口干口渴,經常打嗝,惡心,大便干,眼睛發紅,嘴唇發炎,舌頭發紅,舌苔薄容易剝落,可以選擇資生丸。 資生丸方中人參、茯苓、白術、甘草健脾補氣為君藥;臣以山藥、蓮子肉、芡實、苡仁、扁豆既可健脾,能滲濕止瀉。麥芽、山楂、神曲消化積食;黃蓮清熱利濕;白豆蔻、砂仁、陳皮、藿香芳香化濕和胃;桔梗載藥上行,共為佐藥。甘草兼為使藥。諸藥合用,脾胃健胎元安。 3、脾虛生濕: 表現為睡覺不受控制流口水,頭昏腦漲總犯困,臉上頭發愛出油,食欲不振,易出濕疹,且大便經常發軟不成型,不易被沖下,舌胖大,有齒痕,可選擇參苓白術丸。 參苓白術丸方中人參補氣,健脾養胃;白術、茯苓燥濕健脾;山藥、薏苡仁、扁豆健脾化濕;砂仁芳香化濕,和胃降逆;桔梗宣肺養肺;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滲濕止瀉之效。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4、脾虛生痰: 表現為頭暈,胸悶,經常咳嗽咳痰,痰多色白容易咳出,口中粘膩,口臭,早起臉頰發腫,通常有大肚腩,渾身倦怠不想動,舌頭胖大,苔白膩,可選擇二陳丸。 二陳丸方中以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結,為君藥。陳皮理氣燥濕,使氣順而痰消,為臣藥。茯苓健脾滲濕,濕祛而脾旺,痰羌由生,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兼可潤肺和中,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燥濕化痰、理氣和胃之功。用于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嘔吐惡心,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食生冷,飲酒過度,脾胃不和;癥見咳嗽痰多、胸脘脹悶、惡心嘔吐。 5、脾虛生寒濕: 多是因為長期脾陽虛所致,表現為腹脹腹痛,食欲不振,嘴里粘膩,總打飽嗝,惡心想吐,頭暈,怕冷,四肢發涼,女性白帶量增多,以及舌胖大,苔白滑或膩等,可選擇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方中制附子補火助陽、溫腎暖脾,為君藥。干姜辛熱,溫運脾陽,功專溫脾暖中,祛寒止瀉;黨參甘溫,大補元氣,補脾胃,療中虛,合為臣藥。白術苦溫,健脾燥濕,合人參復運化而正升降,有佐助之能,為佐藥。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兼和藥性,為佐使藥。全方配伍,共收溫中健脾之功。用于脾胃虛寒,食少滿悶,腹痛吐利,脈微肢厥,霍亂轉筋,或感寒頭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6、肝郁克脾: 這種脾虛是因為肝氣郁滯所致,表現為心情煩躁,情志不暢,愛發火,口干口苦,經常胸脅脹痛,腹脹腹痛,喜歡打嗝,愛嘆氣,晚上失眠睡不著,舌偏紅,中間有裂紋,可選擇逍遙丸。 逍遙丸方中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尤其當歸之芳香可以行氣,味甘可以緩急,更是肝郁血虛之要藥;白術、茯苓健脾祛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薄荷少許,助柴胡散肝郁所生之熱,如此配伍,既補肝體,又助肝用,氣血兼顧,肝脾同治。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的郁悶不舒,胸脅脹滿,頭暈目眩,食欲減退,月經不調。 |
|